王睿
《小婦人》是由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于1868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主要描述了四位女性逐漸成長的歷程。在馬奇先生不得已離家的時間里,馬奇太太和四個女兒在家過著清苦卻快樂的生活。四個女孩兒都十分漂亮,性格卻迥然不同:大女兒梅格愛美,一直夢想著嫁入豪門,從而進入上層社會;二女兒喬鐘愛寫作,想要成為作家;三女兒貝絲乖巧又聽話,是馬奇太太的好幫手;小妹妹艾美喜歡繪畫,雖調皮,但也十分重視感情?!缎D人》講述了四個女孩兒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經(jīng)歷,表達了作者對女性自我意識的重視,宣揚了善良、勇敢、獨立等美好品質。
一、梅格婚戀觀形成的原因
(一)社會原因
在傳統(tǒng)的美國社會觀念里,女性只能順從男性,使自己具有男性所期待的美德,而美貌也是他們衡量標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xiàn)了超驗主義思潮,認為人應該克服物質世界的誘惑,自主、自立、自我完善。奧爾科特以超驗主義思潮為指導,讓馬奇家的四姐妹通過艱苦磨煉而完成成長的蛻變。19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剛剛步入平靜發(fā)展期,人們的思想觀念受到極大的沖擊,提倡女性自立自主的女權主義運動正在興起,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為女性爭取權利的女性活動家。當時,女權主義的觀點認為:男女應該兩性平等,女性需要走上社會發(fā)揮自己的社會作用,要獲得工作,建立自己的事業(yè),從而在精神和物質上都獲得獨立,進而實現(xiàn)自主、自立和自強。
在傳統(tǒng)的美國社會中,女性的賢良淑德備受推崇,也就是女性僅僅作為妻子和母親存在,要在家里做賢妻良母,相夫教子,要成為丈夫的賢內(nèi)助,成為孩子的好母親。在超驗主義思潮和女性爭取權利運動的沖擊下,女性的思想有所改變,可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可能轉瞬成為歷史。維多利亞時代的優(yōu)雅嫻靜、多才多藝的淑女才是傳統(tǒng)美國社會所推崇的?!缎D人》中的長女梅格就是在新舊觀念沖擊下的典型形象,她既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撐起家庭的賢良淑德的女性形象,又打破了當時固有的女人不能外出工作、男人不能參與到家庭瑣事的觀念。
(二)家庭原因
梅格的婚戀觀與馬奇先生和馬奇太太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在傳統(tǒng)的美國社會,作為父母的馬奇先生和馬奇太太能有如此超前的教育意識十分難得,這樣的家庭少之又少。父親不得已離家,不能再照顧家庭,即便如此,他也不忘按照固定時間給女兒們寄信,告訴她們在工作之余要學習和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馬奇太太也以身作則,教給孩子們成長過程中需要學會的各種道理。在19世紀的美國傳統(tǒng)婚姻觀念中,結婚一定要建立在門當戶對的基礎之上。然而,馬奇太太堅定地認為,門當戶對并不是決定婚姻幸福的唯一標準,愛情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這樣的婚戀觀,在當時的社會無疑是與眾不同的。
初入社交宴的梅格,有些迷失了自我,她違背自己的意愿,戴上束腹,套上華麗的裙子,想要努力融入名媛隊列之中,但同時自己也陷入迷茫?;丶液?,梅格向馬奇太太傾訴了自己的苦惱。馬奇太太與女兒們穿著睡衣,坐在柔軟的床上,溫柔地引導梅格,比起外貌和金錢,人還是更應該注重自己的內(nèi)心,擁有優(yōu)秀的品質比什么都重要。她們在一起不像母女,像是朋友在談心。女兒們把她的話聽進了耳朵,放在了心上。馬奇太太在知道梅格決定嫁給一個窮人的消息時,她雖然對這個人沒有房子這一點表示了些許擔憂,但是最后她還是鼓勵女兒,希望女兒能因為愛情結婚。
《小婦人》中的馬奇太太溫柔、善良、智慧,培養(yǎng)的女兒們個個才華橫溢,堅定理想和信念;而《傲慢與偏見》中的班納特太太,粗鄙、貪慕虛榮且喜怒無常,二者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傲慢與偏見》中,除了班納特太太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外,其余三個女兒都繼承了班納特太太丑陋的人格缺陷,變得非常貪婪、輕浮,甚至是放蕩。不僅如此,班納特太太還不遺余力地使出渾身解數(shù),向他人吹捧自己的女兒,希望她們能風光、體面地嫁出去。和《小婦人》中馬奇太太培養(yǎng)的四姐妹比起來,班納特家的家庭教育顯然是失敗的。馬奇太太一家雖然貧困,但不輕浮,她們?nèi)烁穸苏?、為人正直。在錢的問題上,馬奇太太有著自己截然不同的看法,正如她所說:“錢固然重要,我不希望女兒們?nèi)币律偈?,也不希望她們禁不住錢的誘惑……若錢和人品兼?zhèn)洌斎皇羌檬?。”一個尋常不過的平民家庭,即便日子過得清貧,但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溫馨與真情。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梅格舍棄了對富裕生活的向往,轉而追求真實的愛情,選擇嫁給清貧的約翰,為此不惜放棄馬奇姑婆留下的遺產(chǎn),她說:“我不會為了錢而嫁,我的約翰更不會為錢而娶。我們愿意自食其力,也愿意等待?!?/p>
二、梅格的婚戀觀
(一)戀愛模式
梅格作為家中長女,從小聰明聽話。她長得很美,又擅長戲劇,她曾經(jīng)希望自己能夠在舞臺上一展風采,可她并未從事戲劇演出,而是成為一名家庭教師。梅格一開始是有一些虛榮的,因為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所以她向往著上層社會的生活。她渴望一切女孩子都會渴望的東西,包括首飾、衣服;她也渴望嫁給一個有錢人。一次機會,梅格到有錢人家里,體驗了一陣子上層社會的生活,但她并不適應。身處富人堆里,她能明顯感覺到自己不屬于這里,就算穿上最好的衣服,還是夠不上聚會人群的檔次。即便別人想幫她,也要小心翼翼地維護她的自尊。宴會氣氛表面輕松和諧,實際是梅格一直在努力迎合。
可是,這一切從她遇到約翰起發(fā)生了改變。約翰年輕英俊,是勞里的家庭教師;他深情且紳士,會偷偷地將梅格的手套藏起來,會在小小的郵箱里投下自己思慕的信件。作為男朋友,約翰簡直完美;可是作為丈夫,他卻美中不足,因為他一貧如洗。當馬奇姑婆表示可以由梅格繼承她的遺產(chǎn)時,大家都很高興;可馬奇姑婆反對梅格嫁給約翰這個窮人,并堅決表示梅格如果堅持與約翰結婚,她就不會將遺產(chǎn)贈予梅格。不過,梅格并沒有因為那些誘人的遺產(chǎn)而放棄這份愛。擁有巨額的財產(chǎn),正是梅格之前所向往的生活,可如今,就是這份唯一的愛,讓她能夠抵抗住誘惑,堅信憑借兩個人的力量也能夠生活得幸福美好。喬替她擔憂,為她不平,她卻說:“家庭生活,才是我想要的。”喬勸梅格不要因為結婚而放棄演藝事業(yè)的時候,梅格回答道:“我的夢想與你的不同,可這不代表它不重要?!泵犯裣胍粋€家,她愿意為這個家構建未來、努力打拼,但前提是和約翰一起。姑媽勸慰梅格不要走梅格母親的老路,可她在愛情與面包的面前,義無反顧地奔向了愛情,走進了自己向往的生活。
作為家中長女,梅格有責任感地承擔起照顧妹妹們的任務,幫助媽媽料理家務,是位傳統(tǒng)賢妻良母型的女孩兒,同時她樣貌出眾,生得優(yōu)雅漂亮,又是一個有自尊心和虛榮心的女孩兒。梅格喜歡金錢,羨慕上層社會的生活,因此常常盛裝參加上流人士的聚會。在紙醉金迷的宴會上,她穿著不屬于自己的華服,巧笑嬌媚,那一刻她是全場的焦點,如果她想要,她可以故意落下自己的水晶鞋,完成如同灰姑娘的華麗蛻變。可是,當她打扮得像個精致的洋娃娃,努力去扮演別人希望的模樣,梅格又開始困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向往富裕的生活、高貴的地位,想要豪華的房子和漂亮的衣裳,但如果沒有愛,再大的房子也不是家。當她遇到并不富裕的約翰后,她發(fā)現(xiàn)了比滿足虛榮心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她與約翰的愛情。因為在他面前,梅格可以真實地做自己。約翰人品好,能夠理解她,真心愛她。所以,少女的明艷被荊釵布裙所掩埋,梅格選擇和他一起組建家庭,共同工作和奮斗。她的愛情路并不順利,姐妹反對,家人不看好,但是她根本不在乎,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強調著:“我愿意。”
(二)婚姻模式
梅格和約翰婚后的生活的確因貧窮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雖然兩人一直精打細算,但日子過得仍然十分拮據(jù)。一次,為了不被朋友輕視,梅格在陪朋友閑逛時花費50美元買了一塊漂亮的絲綢布料,那是他們家三個月的生活費?;貋砗?,梅格擔心丈夫責怪自己,于是先發(fā)制人,訴說著自己受夠了貧窮。約翰并未責怪梅格,只是一言不發(fā)回了屋子。從那兒以后,約翰更加努力掙錢,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梅格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心疼和后悔。想清楚后,梅格沒有放任難堪的家庭氛圍繼續(xù)蔓延,而是選擇與丈夫促膝長談,她理解了“清貧”正是丈夫的可貴之處,因為貧窮,丈夫才能獲得進取的信心和力量。她看到丈夫為家庭作出的努力,感覺到丈夫對自己的愛。那塊昂貴的布料,梅格最終將它賣給了有錢的朋友,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反而歸于安寧。因為有愛情,婚姻中的他們才會真正把彼此放在心上,希望對方過得幸福,而不是被社會的浮華迷蒙了眼睛。往后的日子里,梅格繼續(xù)學習體諒和回饋自己的愛人,她改掉了虛榮和愛面子的壞習慣,努力做一名好妻子。梅格會反思自己的虛榮,約翰也會為了妻子的快樂而退讓,一對小夫妻都在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而促使他們改變的是對于彼此的愛。
梅格在生完龍鳳胎后,把所有的家務全部丟給傭人,自己每天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更重要的是,梅格和約翰的相處時間也大大減少了。在育兒上,梅格也沒有給約翰機會,總覺得約翰不會帶孩子,或者說她總覺得男人不會在孩子身上盡心盡力。久而久之,這個家對于約翰來說,不再是快樂源泉了。每次下班后,他就去朋友家里玩兒,直到睡覺的時候才回家。時間長了,梅格為這種狀態(tài)感到苦惱和擔憂,她總認為是因為自己越來越老,越來越丑,不再像以前一樣甜蜜有趣,所以丈夫才丟下他憔悴的妻子,去見那沒有孩子拖累的漂亮鄰居了。梅格認為是丈夫的錯,是丈夫太自私,不知道心疼她、理解她,反而遠離她。后來在馬奇太太的建議下,梅格作出了許多改變,更是讓約翰也參與到育兒中來,完美拯救了自己瀕臨破滅的婚姻。兩人的日子依舊清貧,卻依然甜蜜。
三、《小婦人》中婚戀觀的意義
在家庭中,梅格毫無疑問地給小妹妹艾美做了一個好的榜樣。艾美一直渴望嫁給有錢人,但是面對比勞里更加富有的弗雷德的求婚,她最終還是拒絕了弗雷德,選擇愛情,嫁給了勞里。盡管生活清貧,但是她們的家庭生活卻溫馨感人。由此可見,婚姻幸福的標準并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看兩個人是否擁有情比金堅的愛情。
《小婦人》這部作品是美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女性文學作品。它改寫了當時美國文學中女性只能成為賢妻良母、不能外出工作的固有形象,挑戰(zhàn)了婚姻必須門當戶對且必須建立在財產(chǎn)基礎上的階級觀念,顛覆了當時女性對于婚姻的觀點,對于女性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具有引導作用。長女梅格的形象塑造產(chǎn)生的影響對當時男權社會下女性的獨立作出了一份貢獻,不僅表示出女性需要外出工作,而且呼吁男性參與到家庭工作及子女教育中來,促進了美國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小婦人》這部作品對個人、對社會都有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也是它能經(jīng)歷住時間洗禮的重要原因。
愛慕虛榮的梅格沒有選擇嫁給有錢人這條捷徑進入上層社會,而是選擇了真心相愛的伴侶,因為她漸漸地發(fā)現(xiàn),即便是在各種光環(huán)之下,在人中龍鳳的簇擁之中,她依舊感到孤獨和無法融入。后來,她慢慢地開始意識到內(nèi)心世界的成熟才是一個女人真正的立命之本。這種思想上的轉變,讓她義無反顧地愛上了家庭教師約翰,從這一刻開始,她不再羨慕朋友的豪華婚禮,不再嫉妒他人高大而寬敞的房子,一切的虛榮都成了過眼云煙。
梅格雖飽受貧窮折磨,但最后還是選擇堅定地站在愛情這邊?;蛟S梅格看上去是一個很傳統(tǒng)的女人,但骨子里依然自強自立。因為彼此相愛,梅格和丈夫才能熬過生活中那些挫折,相互包容,為彼此努力改變。物質生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有精神上的富足和自我滿足才會讓人收獲幸福。對于婚姻來說,金錢和愛情都必不可少,但是愛情會讓人心甘情愿歸于平靜的婚姻,也讓今后每一個平平淡淡的日子都灑滿陽光。
在當下女性追求獨立的時代,“賢妻良母”好像成了一個貶義詞。有些人貶低為家庭付出全部的妻子,諷刺生了幾個孩子卻養(yǎng)不起的可憐母親,似乎只有不婚不育才能被稱之為真正的女性主義。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成為一個平凡的“賢妻良母”也要遭受如此多的詬病。喬自立自強的形象被世人稱贊,與之不同一心要結婚的梅格卻被大眾忽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時代的“梅格”比喬還要孤獨,但每一個想要成為賢妻良母的“梅格”都應該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