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你,知道我國首個昆蟲博物館在哪里嗎?
小菜一碟!它位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館內不僅珍藏著豐富的昆蟲標本,還記錄了昆蟲分類學家周堯一生的心血與汗水。接下來就說說這位“蟲壇怪杰”吧!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昆蟲博物館里,有一尊仿真雕塑十分引人矚目。雕塑人物一手持放大鏡,一手持蝴蝶標本在仔細地研究。雕塑人物的原型就是我國昆蟲分類學家——周堯。
周堯是中國古代昆蟲學史研究的拓荒者,也是中國昆蟲學史學科的奠基人。他撰寫的《中國蝴蝶分類研究》一書,是世界蝴蝶研究領域的一部權威著作,周堯也因此被國內外譽為“蝶神”。
立志研學,遍尋山水
周堯少年時代就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他看到中國昆蟲95%的已知種類是由外國人命名和研究的,便決心改變這種狀況,立志研究昆蟲學。
1939年,周堯在戰(zhàn)火紛飛中來到西北農學院(現(xiàn)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教。當時學校只有16盒常見害蟲生活史標本,于是周堯便注意積累昆蟲標本,在1954年建成80平方米的昆蟲標本室。隨后幾十年里,周堯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采集的昆蟲標本量大大增加。目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昆蟲館內所收集的120萬號昆蟲標本,絕大多數(shù)都是他收集回來的。
想象一下這個畫面:一位70多歲的老人,個子不高,留著山羊胡,在野外收集昆蟲標本時總趕在許多年輕小伙的前頭……據他的學生花保禎教授回憶,這就是周堯與他所帶領的研究生的日常。怎么樣?這樣可愛的教授你一定也不多見吧?
小鏈接
“雕蟲”小技顯神勇
告訴你個冷知識:周堯多才多藝,擅書法,通篆刻,但最為人稱道的還要數(shù)他的繪畫技藝。昆蟲在他筆下栩栩如生!周堯共繪制過幾千幅昆蟲圖,被許多教材和科學掛圖引用。他的昆蟲圖畫,將中國傳統(tǒng)草蟲畫筆法與科學繪圖技巧相結合,準確精細、生動傳神。
惜時如金,圓夢蝴蝶
你能想象嗎?從青年時起,周堯數(shù)十載如一日,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即使身處逆境,他依然不放棄科學研究。他曾在日記中寫道:“我愿在我見到列祖列宗時,能夠無愧地對他們說,我心中無時不想著祖國,我一生沒有浪費時間?!庇捎谛闹锌傃b著祖國這個“大家”,周堯終于以“雕蟲小技”取得了大成就。
長期以來,中國蝴蝶的分類一直缺乏系統(tǒng)研究,已有分類系統(tǒng)來自國外不同流派,造成中國蝴蝶分類混亂,究竟有多少種、分多少屬也不清楚。為此,年過八句的周堯欣然接受了編寫《中國蝶類志》、系統(tǒng)研究中國蝴蝶的艱巨任務。他花費4年時間出版此書,全書約100萬字,彩色圖片5000余幅。這本書不僅編排了中國蝴蝶的分類系統(tǒng),還嚴格按照《國際動物命名法規(guī)》的規(guī)定,糾正了中外書籍上不少蝴蝶學名的歷史性錯誤,審查了全部已有的中國蝴蝶的“中名”,并擬定了所有中國蝴蝶的屬名與大批的新中名,為中國蝴蝶中名的統(tǒng)一與系統(tǒng)化奠定了基礎。
“蟲壇怪杰”的昆蟲世界
在寧波,坐落著兩座以周堯命名的個人昆蟲博物館。原館在1996年成立,新館在2022年華麗“蝶變”。
銀白色的蝶形建筑,因蝶而起,與蝶共生。這座以個人姓名命名的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集中展示了周堯收藏的3000多號昆蟲標本和一批珍貴的手繪昆蟲圖。這里單是館藏蝴蝶標本就有1.4萬個,居全國之最。
“我與蜂為花事忙,喚醒大地春光漾。愿吾同道齊努力,確保環(huán)球永芬芳?!敝軋蚺c昆蟲為友,在我國昆蟲科學的教學、研究等領域,留下無盡的芬芳。如果你也對昆蟲充滿興趣,歡迎去這座昆蟲博物館一飽眼福,近距離感受周堯爺爺為我們打造的昆蟲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