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
(平果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百色,531499)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發(fā)生率較高的呼吸系統疾病,現代臨床調查研究[1-2]指出感染、氣候變化、食物等環(huán)境因素與遺傳因素與該疾病的發(fā)生存在密切聯系。該疾病在兒童群體中比較常見,發(fā)作后可引發(fā)喘息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一席系列臨床癥狀,對患兒身體健康及正常生活影響較大,而急性發(fā)作期患兒常表現為原有癥狀急劇加重,可在一定程度上威脅患兒生命安全[3-4]。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相關藥物對該疾病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緩解患兒臨床癥狀。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小兒支氣管哮喘發(fā)病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因此及時根據患兒實際病情及具體臨床表現選擇針對性的藥物予以治療,對控制患兒病情發(fā)展及改善其預后具重要意義。
徐勇等[5]指出對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兒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是常用的治療方法,盡早應用能夠使患兒病情嚴重程度減輕。糖皮質激素進入人體后能夠有效抑制前列腺素與白三烯的合成,并對花生四烯酸代謝過程進行干擾,從而活化提高氣道平滑肌受體的反應性,抑制細胞因子合成,防止發(fā)生微血管滲漏。另外,焦文妤等[6]指出該類藥物還能夠有效抑制患兒氣道重塑,可使其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從而使氣道高反應性降低,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減少發(fā)作次數,使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高。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兒時,可根據患兒實際病情選擇不同的給藥途徑進行治療,可每天取1.2 mg/kg 潑尼松或潑尼松龍口服治療,連續(xù)治療3-5 天。若患兒病情危重或無法口服藥物,則每次取5-10mg/kg 琥珀酸氫化可的松或1-2mg 注射甲潑尼龍靜脈輸注治療,重復使用應間隔4-8 小時,若療程在10 天以內,則治療期間維持以上劑量。吸入治療可每次取1mg 布地奈德混懸液或0.8mg 丙酸倍氯米松混懸液霧化吸入,兩次治療應間隔6-8 小時。
黃桃秀[7]指出β2受體激動劑是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的常用藥,該類藥物進入人體后能夠刺激氣道平滑肌及肥大細胞表面的β2受體使其興奮,并使氣道平滑肌舒張,從而使肥大細胞等減少,對炎癥介質釋放進行抑制,進而使微血管通透性降低,增強上皮細胞纖毛功能,使患兒喘息癥狀得到有效緩解。β2受體激動劑可分為兩種類型,即長效β2受體激動劑與短效β2受體激動劑。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均為常用的短效β2受體激動劑,其能夠在短時間內使氣流阻塞發(fā)生逆轉,從而使患者哮喘發(fā)作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對于該類藥物,推薦通過霧化吸入途徑給藥,若不具備霧化給藥條件,也可通過口服、靜脈滴注等方式給藥。通過霧化吸入給藥時應根據患兒體重確定給藥劑量,若患兒體重不超過20kg,則每次2.5mg;若患兒體重超過20kg,則每次給藥劑量可增加至5mg。重復吸入治療應間隔1-4 個小時,治療第1 個小時內,可間隔20 分鐘。目前,我國臨床上使用較多的β2受體激動劑主要有沙美特羅、福莫特羅等,其中福莫特羅起效時間短,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有臨床研究[8]顯示聯合應用β2受體激動劑與激素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能夠發(fā)揮藥物協同作用,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吳屏[9]指出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治療過程中抗膽堿藥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單獨使用β2受體激動劑無法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重癥患兒,可聯合應用β2受體激動劑與抗膽堿藥進行治療。若患兒體重不超過20kg,則每次取250μg 異丙托溴銨進行治療;若患兒體重超過20kg,則每次取500μg 異丙托溴銨進行治療,與β2受體激動劑充分混合后通過霧化吸入給藥,用藥間隔時間與單獨使用β2受體激動劑相同。有臨床研究[10]指出該藥物可選擇性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通過膽堿拮抗相應的受體,使氣道平滑肌松弛,并使支氣管擴張,從而改善患兒缺血缺氧狀態(tài)。
劉芳等[11]指出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兒輔助治療中茶堿類藥物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臨床上常使用氨茶堿靜脈滴注輔助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患兒,每次4-6mg/kg,總劑量不超過250mg,20-30 分鐘滴完,用藥間隔時間為6-8 小時,之后滴注劑量以患兒年齡為依據維持在每小時0.7-1.0mg。另外,對于病情較輕的患兒或在維持治療期間口服類茶堿類藥物制劑也應用廣泛,能夠使患兒夜間哮喘發(fā)作次數有效減少,可連續(xù)12-24 小時發(fā)揮作用。對于低敏感型哮喘患兒可通過霧化吸入中劑量糖皮質激素及小劑量茶堿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加用茶堿類藥能夠有效改善糖皮質激素受體親和力,使該藥物吸入劑量減少,從而對慢性哮喘患兒疾病進展進行有效預防。相關研究[12]指出氨茶堿進入人體后能夠有效抑制磷酸二酯酶的合成,發(fā)揮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可使患兒氣道阻力減小,從而使支氣管黏膜水腫及充血癥狀得到有效緩解,進而使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升。
李欣怡等[13]指出肺炎支原體感染除了會引發(fā)呼吸系統炎癥反應外,還與哮喘發(fā)作存在密切聯系。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能夠對炎性細胞及炎性因子進行有效抑制,減輕氣道炎癥反應,使氣道黏液分泌量減少,從而使依賴糖皮質激素的患兒減少激素使用劑量。有臨床研究[14]顯示小劑量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能夠使氣道高反應性降低,抑制炎癥反應,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控制其病情發(fā)展,且不易引起相關藥物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陳倩[15]指出在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治療中合理應用硫酸鎂能夠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用藥劑量為每天25-40mg/kg,總劑量不超過2g,與20ml10%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后以靜脈滴注方式給藥,治療1-3 天。治療過程中注意對患兒臨床表現進行密切監(jiān)測,有可能引發(fā)惡心、面色潮紅等藥物不良反應。另有臨床研究指出硫酸鎂進入人體后能夠使乙酰膽堿釋放減少,松弛氣道平滑肌,從而改善患兒肺功能,對其病情發(fā)展進行有效控制。
總而言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可對患兒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且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引發(fā)縱膈氣腫等一系列并發(fā)癥,甚至威脅患兒生命安全安全。因此,對于支氣管哮喘患兒要盡早進行治療,減少疾病發(fā)作次數,控制其病情發(fā)展。目前,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藥物較多,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等,臨床上在對患兒進行治療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藥物,并搭配抗膽堿藥、茶堿類藥物等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