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艷(長沙市長郡雨花外國語實驗學校教師)
湖南新華書店集團推出湖南書香校園閱讀工程整體解決方案,與湖南省內相關出版社聯合編纂“四維閱讀”叢書,鑄湖湘閱讀大觀。
“四維閱讀”叢書之《傅雷家書》是一本優(yōu)秀的思想修養(yǎng)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父愛的教子名篇。
我們繼續(xù)和長沙市長郡雨花外國語實驗學校的余艷老師一起品讀《傅雷家書》。
詩人歌德曾說,會讀書的人,會用兩只眼睛來讀書,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表面,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
閱讀是有層次的,文字的表面是一個層次,文字的背后是另一個層次;讀到內容是一個層次,讀到思想又是一個層次。
讓我們從文字的表面走向文字的背后,深入理解《傅雷家書》。
作家葉永烈這樣評價《傅雷家書》:“哲學家可以從《傅雷家書》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教育家可以從中研究教育子女的方法,人才學家從中研究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律,文學家從中研究散文筆法,藝術家從中汲取音樂、美術的營養(yǎng),歷史學家從中探索二十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廣大讀者則把《傅雷家書》作為一本優(yōu)秀的青年思想修養(yǎng)讀物。”
那么,我們可以選擇哪些主題來閱讀《傅雷家書》,并從中汲取人生智慧呢?
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里,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著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褲袋里。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圍巾必須和大衣一同脫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比插在褲袋里更無禮貌,切忌切忌!
(1954 年8 月16 日)
傅雷是一個特別注意細節(jié)的人,他對兒子生活上的教育也是事無巨細。
如何吃飯,如何穿衣,如何坐,他都一一進行指導。
他希望兒子對待朋友和師長心懷感恩。在父親和風細雨的教導下,傅聰成為了一個謙謙君子。
作家樓適夷曾經這樣寫到,出國二十多年的傅聰,身上沒有從海外來的那種世紀末的長發(fā)蓄須、艷裝怪服的頹唐的所謂藝術家的俗不可耐的形象;他的態(tài)度非常沉著,服裝整齊、樸素。二十多年海外歲月和往來周游大半個地球的行旅生涯,好像并沒有使他受到多少感染。
看來,父母對孩子產生影響,并不一定要時時刻刻如影隨形,而是要在思想與情感上對孩子進行熏陶。
另外一點我可以告訴你:就是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1954 年3 月24 日)
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多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這一著,必招后來的無窮痛苦。
(1959 年10 月1 日)
愛情是個敏感的話題,很多父母都羞于與子女交流,傅雷卻能夠敞開心扉與孩子交流。
《詩經》的第一首詩歌《關雎》,大家還記得嗎?《關雎》的最后一句是“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君子與淑女最終的結局是“鐘鼓樂之”:君子高高興興地把淑女娶回去了。這就是我們傳統(tǒng)的婚戀觀:不以結婚為目的交往是不真誠的。
傅雷用這個例子告訴孩子,你承擔不起婚姻這個責任的時候,不如將愛情藏在心里,當作美好的回憶。
你能掌握整個的樂曲,就是對藝術加增深度,也就是你的藝術靈魂更堅強、更廣闊,也就是你整個的人格和心胸擴大了。
(1954 年2 月2 日)
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創(chuàng)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說得不錯,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
(1955 年1 月26 日)
從傅雷和傅聰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不僅是一對父子的交流,更是兩位藝術家的交流。
這其中有合理的建議,也有對藝術深層次的體悟。正如傅聰所說,父親是他藝術上的知音。
傅雷認為: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p>
他反復教誨傅聰:“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 更敏感, 更虛心,更勇敢, 更堅忍, 總而言之, 要比任何人都較少不完美之處!”
任何虛假不僅有損藝術家的人格,也有損藝術的品格。
傅雷除了和傅聰在談論藝術時說到要真誠,在他所推崇的文學中也是如此。他說漢魏人的胸懷更接近原始。
所謂更接近原始,就是擁有更加真誠、熱烈、深情的赤子之心。
傅雷說,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
他又說,真誠的人懂得享受孤獨,在獨處的時候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讓自己的思想走向遼闊與遙遠。
縱觀傅雷坎坷的一生,他一直在捍衛(wèi)這份“真”。
倘是憂時憂國,不是為小我打算而是為了社會福利、人類前途而感到的苦悶,因為出發(fā)點是正義、是理想、是熱愛,所以即有矛盾,對己對人都無害處,倒反能逼自己做出一些小小的貢獻來。
(1961 年2 月7 日)
在傅雷眼里,一直有“小我”與“大我”之辯。
他認為,理想的“人”,應該是積聚更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成就集體。是《論語》中“弘毅”的“士”,是《孟子》中“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
(1955 年1 月26 日)
你要做一個為人民所喜愛的藝術家,不要給人唾棄的藝術家。把你的熱情化到藝術中去 ,你才偉大呢!
(1957 年9 月17 日)
我也不想千言萬語多說,以免增加你的負擔。你既沒有忘懷祖國,祖國也沒有忘了你,始終給你留著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國的大門是永遠向你開著的。
( 1959 年10 月1 日 )
你的中國人的自豪使我為你自豪,你善于賞識別的民族與廣大人民的優(yōu)點使我感到寬慰。惟有民族自豪與賞識別人兩者結合起來,才不致淪為狹窄的沙文主義,在個人也不致陷于自大狂自溺狂,而且這也是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真正的交融。
( 1963 年3 月17 日)
傅雷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情懷和國際主義精神。
傅聰出國后,他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兒子談論戲劇、詩詞、書法、敦煌壁畫等等。同時他還給傅聰寄過許多有關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讀本,并鼓勵傅聰多用中文寫信。
正因為父親的教育,傅聰骨子里永遠都是中國人。
愛國教育,也是我們每個家庭的必修課。
這個春天,足球賽場上頑強拼搏的鏗鏘玫瑰,冬奧會上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兒,還有奮戰(zhàn)在各個崗位上的平凡人,大家都在盡自己所能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國家的愛。
作為學生,在這樣特殊的日子,仍能堅持學習、閱讀名著、鍛煉身體,也是愛國的表現。
《傅雷家書》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還有許多,大家還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關注焦點等選擇不同類型的內容進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