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莉,呂世霞,吳燕妮,劉鵬飛
(1. 北京市西城區(qū)平安醫(yī)院,北京 100035 ;2. 首都醫(y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yī)院北京市石景山醫(yī)院,北京 100043)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以中耳積液、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1-2]。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為耳痛、聽力下降、耳鳴、耳內(nèi)閉塞感等,會對患者的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致使其生活質(zhì)量下降[3-4]。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糖皮質(zhì)激素、紅霉素等西藥治療分泌性中耳炎,但療效有限。而且,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需謹慎為其使用上述藥物,以免對其機體造成嚴重的損傷。桉檸蒎腸溶膠囊主要由桉油精、檸檬烯、α-蒎烯組成,具有抗炎作用。有研究指出,用此藥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較好,可降低患者的鼓膜穿刺率,提升其聽力[5-6]。本文對我院收治的124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用桉檸蒎腸溶膠囊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對患者ET 評分和主觀評分的影響。
選擇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62 例)和桉檸蒎組(62 例)。常規(guī)組患者中有男35 例,女27 例;其年齡為3 ~68 歲,平均年齡(35.54±4.34)歲;其病程為8 ~126 d,平均病程(67.05±5.84)d;其中有單耳患病的患者41 例,雙耳患病的患者21 例。桉檸蒎組患者中有男38 例,女24 例;其年齡為3 ~69 歲,平均年齡(35.78±4.53)歲;其病程為8 ~129 d,平均病程(67.86±5.98)d;其中有單耳患病的患者39 例,雙耳患病的患者23 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性別構(gòu)成、年齡、病程、病癥類型)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標準[7],且經(jīng)鼓氣耳鏡檢查、聲導抗測試、鼻咽部檢查得到確診;2)年齡在3 ~69 歲之間;3)有聽力下降、耳痛、耳鳴、耳部閉塞感等典型癥狀;4)其本人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1)對糖皮質(zhì)激素、紅霉素、桉檸蒎腸溶膠囊等藥物存在嚴重的過敏反應;2)合并有其他嚴重的感染性、傳染性疾??;3)存在精神障礙、意識障礙,對治療的配合度過低;4)近2周內(nèi)接受過中耳炎相關(guān)治療;5)合并有鼓膜穿孔或其他嚴重的耳鼻咽喉部疾病。
對常規(guī)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所用的藥物和用法是:1)醋酸潑尼松片(生產(chǎn)廠家: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675,規(guī)格:5 mg×100 s/瓶),口服,每次5 ~10 mg,2 次/d。2)克拉霉素分散片(生產(chǎn)廠家: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376,規(guī)格:0.25 g×6 s/瓶),口服,>6 歲者,每次0.25 g,2 次/d?!? 歲者,每次0.125 g,2 次/d。3)鹽酸氨溴索(生產(chǎn)廠家:山東裕欣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63194,規(guī)格:30 mg×20 s/盒),口服,每次30 mg,3 次/d。醫(yī)師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適當調(diào)整藥物治療方案。治療1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在此基礎(chǔ)上,為桉檸蒎組患者加用桉檸蒎腸溶膠囊進行治療。桉檸蒎腸溶膠囊(生產(chǎn)廠家:北京遠大九和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401,規(guī)格:0.3 g×18 粒/盒)的用法是:口服,每次0.3 g,3 次/d。治療1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
1)對比兩組患者的ET 評分。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1 周、治療后2 周、治療后1 個月用咽鼓管功能障礙評分量表(ET)對患者進行咽鼓管功能的評估。該量表的分值為7 ~49 分,評分與咽鼓管功能的良好程度呈負相關(guān)。2)對比兩組患者的主觀評分。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2 個療程完成后即刻)對患者進行耳痛、耳鳴、聽力障礙這三個典型癥狀的主觀評分。各項評分的分值均為0 ~10 分,分數(shù)與癥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3)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著、一般、無效。顯著:治療后2 周,患者的ET 評分顯著降低(ET 評分≤10 分),其耳痛、聽力障礙等癥狀顯著改善;一般:治療后2 周,患者的ET 評分有所降低(ET 評分>10 分且≤15 分),其耳痛、聽力障礙等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2周,患者的ET 評分未降低(ET 評分>15 分),其耳痛、聽力障礙等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著例數(shù)+一般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使用SPSS 23.0 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ET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周、2 周、1 個月,桉檸蒎組患者的ET 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ET 評分(分,± s)
表1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ET 評分(分,± s)
注:* 與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1 周 治療后2 周 治療后1 個月桉檸蒎組(n=62) 31.35±4.83 22.02±3.21* 12.19±2.01* 8.84±1.65*常規(guī)組(n=62) 31.01±4.78 26.54±3.72* 13.65±2.15* 9.98±1.87*t 值 0.394 7.243 3.906 3.599 P 值 0.694 0.001 0.001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癥狀的主觀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桉檸蒎組患者各癥狀的主觀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主觀評分(分,± s )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主觀評分(分,± s )
注:* 與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 耳痛的主觀評分 耳鳴的主觀評分 聽力障礙的主觀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桉檸蒎組(n=62) 6.03±2.12 2.32±1.15* 5.78±2.04 2.01±0.56* 5.84±2.45 2.17±0.75*常規(guī)組(n=62) 6.09±2.15 3.07±1.25* 5.81±2.07 2.86±0.98* 5.91±2.49 3.01±0.87*t 值 0.157 3.477 0.081 5.930 0.158 5.758 P 值 0.876 0.001 0.935 0.001 0.875 0.001
桉檸蒎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100.00%)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0.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例(%)]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中耳非化膿性炎癥疾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此病多發(fā)生于兒童群體,是造成小兒聽力下降的常見因素[8-9]。有研究指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因咽鼓管阻塞、感染等因素所致,不良居住環(huán)境、長期吸入二手煙、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免疫異常等因素均會增加此病的發(fā)生風險[10-11]。咽鼓管是溝通鼓室、鼻咽部的重要管道,是中耳傳音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體獲得正常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咽鼓管還能調(diào)節(jié)鼓室壓力,促進鼓室內(nèi)分泌物的流出。桉檸蒎腸溶膠囊中的桉油精、檸檬烯、α-蒎烯具有抗炎、鎮(zhèn)咳、抗真菌的作用。此藥可改善黏膜纖毛運動,促進呼吸道腺體的分泌,從而可起到促進黏液排出的作用。有研究指出,用此藥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促進患者鼓室內(nèi)分泌物的排出,改善其咽鼓管功能[12]。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桉檸蒎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100.00%)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0.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用桉檸蒎腸溶膠囊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較為理想。治療后1 周、2 周、1 個月,桉檸蒎組患者的ET 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桉檸蒎腸溶膠囊能有效促進患者咽鼓管功能的改善。治療后,桉檸蒎組患者耳痛、耳鳴、聽力障礙的主觀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桉檸蒎腸溶膠囊能促進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其原因如下:隨著患者咽鼓管功能的恢復,其聽力可得到顯著改善。同時桉檸蒎腸溶膠囊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能抑制多種炎性因子,可減輕患者中耳部的炎癥反應。隨著中耳部炎癥反應的減輕,患者的耳痛、耳鳴等癥狀可得到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用桉檸蒎腸溶膠囊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較為理想,能促進患者咽鼓管功能的恢復,改善其耳痛、聽力障礙等癥狀,提升其聽力。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