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拉比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9月26日文章,原題:只要有意愿,修復澳中關系總是有辦法的澳中關系卉始冒出小小的綠芽。最新的跡象是澳外長在聯(lián)合國大會期間與中國外長會晤——這是幾月來的第二次會晤。
由冬入春的變化最初幾乎難以察覺。中國公使王晰寧去年在堪培拉面對懷有敵意的澳國家記者俱樂部。他語氣溫和,聽眾則不然。北京后來任命駐雅加達的高級外交官肖千為新任駐澳大使。中國外交部派出一位英語流利、經(jīng)驗豐富的外交官,其任務是使兩國關系回到更具建設性的位置。而在堪培拉,似乎沒人注意到這點。肖到任后,在記者俱樂部還是面對一貫的無禮敵意。他再次使用了有分寸的外交和尊重的語言。
而澳大利亞的立場基本困于為莫里森政府準備的簡報中。我們都知道那句口頭禪:都是中國的錯,他們變了,我們沒有,要怪就怪他們行為變了,我們不會放棄我們的價值觀,不會受人擺布等等。
沒錯,中國近年來行事更加自信和具有對抗性,并采取包括對澳輸華產品進行制裁在內的行動。但澳大利亞也沒有閑著。比如,讓澳大利亞安全情報局和澳聯(lián)邦警察騷擾在澳中國記者,因中立智庫“中國事務”立場平衡而取消對其資助,利用無理的反傾銷行動在貿易上刁難,疫情前拒絕向某些中國學者發(fā)放簽證,破壞大學交流等等。在莫里森政府最后階段,雙方一輪又一輪針鋒相對的報復行動將兩國關系推向低谷。工黨與此劃清界限?,F(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使兩國關系進一步升溫,使之繼續(xù)朝更正常的方向發(fā)展。部分挑戰(zhàn)是,堪培拉一些人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發(fā)生。
假設有恢復更正常關系的愿望,在澳看來最大的直接障礙就是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大麥、煤炭、木材和,龍蝦出口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從政治上講,在這些措施還在的情況下,澳政府不可能大力推動兩國關系。同樣,中國政府也不可能輕易取消這些措施。一個不會讓人覺得任何一方在退縮的辦法是,澳在世貿組織中放棄對中國針對澳葡萄酒和大麥措簞的訴訟,以換取中國同意將這些產品的貿易恢復到2020年前的水平。
這可以在技術層面迅速完成。然后,澳大利亞可以宣布它贏了,對葡萄酒和大麥的限制將被取消。中國也可以宣布它贏TT因為澳大利亞放棄了針對中國的訴訟。這將提供一些前進的動力,也許足以讓領導人在巴厘島G20峰會間隙舉行雙邊會晤。只要有意愿,這一切是可以做到的。外交是在不放棄國家利益的情況下解決困難問題的藝術。黃英賢曾呼吁回歸外交。現(xiàn)在是時候解決棘手的難題了?!ㄗ髡呓芊?拉比為澳前駐華大使,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