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高峰
直腸癌高發(fā)于直腸中下位,屬于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有數(shù)據(jù)指出,超過70%的患者確診是屬于局部進展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術是治療中低位局部進展期直腸癌最有效的方法,但手術會影響患者的排便功能,導致保肛率較低[2-3]。同時,單一TME術治療,術后患者的復發(fā)率較高,不但不利于手術部位的恢復,還難以保證近期療效,促使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濃度偏高[4]。有學者指出,在TME術前進行同步新輔助放化療,有利于腫瘤切除和效果的保證,對患者腫瘤標志物等水平降低、肛門保留有重要意義[5]?;诖?,本次研究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yī)院收治的40例中低位局部進展期直腸癌患者實施同步新輔助放化療聯(lián)合TME治療,具體報告如下。
回顧性選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yī)院結直腸外科及其放療科等收治的80例中低位局部進展期直腸癌患者。納入標準:經(jīng)纖維結腸鏡、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符合中低位局部進展期直腸癌診斷標準,腫瘤距肛緣位置2~12 cm[6];病理分期為Ⅱ~Ⅲ期;預計生存期超過1年;未出現(xiàn)遠處轉(zhuǎn)移,屬于首次發(fā)?。环蟃ME術條件。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癌癥;伴有凝血紊亂異常、免疫功能缺陷;患病前排便異常;有其他惡性腫瘤疾患放化療史。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8~73歲,平均(56.36±7.03)歲;腫瘤部位:中段21例,下段19例;病理分期:Ⅱ期19例,Ⅲ期21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8~73歲,平均(56.36±7.03)歲;腫瘤部位:中段24例,下段16例;病理分期:Ⅱ期18例,Ⅲ期22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訂《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
對照組給予TME治療,具體為:取截石位,逐漸切開腹壁,探查腹主動脈、肝臟、結直腸等情況,將直腸四壁進行游離,利用電灼將側(cè)韌帶切斷并于后方位置進行分離;行骶前筋膜細小血管電凝止血處理,選擇第三骶椎將直腸骶骨筋膜切斷,確保骶前間隙充分暴露后進行銳性解剖直至尾骨尖;在將盆底腹膜切開,松解直腸組織,游離系膜、直腸,確定病灶部位后在其下緣2~5 cm處切斷直腸,最后吻合近端降結腸、遠端直腸,沖洗手術區(qū)域,放置引流管即可。
觀察組給予同步新輔助放化療聯(lián)合TME治療,在TME前予以同步新輔助放化療,具體為:通過X線直線加速器(6MV)進行常規(guī)分割放療,放射靶區(qū)定為原發(fā)病灶、區(qū)域淋巴結引流區(qū),采用5野照射技術行直腸癌盆腔放療,5次/周,1.8 Gy/次,總劑量45 Gy,持續(xù)5周。同步使用藥物為100 mg/m2的奧沙利鉑[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117,規(guī)格:50 mg]靜脈滴注(第1天),750 mg/m2的注射用氟尿嘧啶(遠大醫(yī)藥黃石飛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138,規(guī)格:0.5 g)與200 mg/m2的注射用亞葉酸鈣(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57,規(guī)格:100 mg)靜脈滴注(第1~5天)。所有藥物使用均為1次/d,3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在放化療后的4~6周評估患者的各項情況,再予以TME治療,方法同對照組。
(1)腫瘤標志物及血清標志物: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242(CA242)、糖類抗原 19-9(CA19-9)]和血清標志物[脂肪酸合成酶(FAS)、腫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 M2-PK)]。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5 ml空腹外周靜脈血行離心分離,時間15 min,離心速度3 000 r/min,取上層血清,采用美國貝克曼生產(chǎn)的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標志物水平;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標志物水平。試劑盒均來自合肥萊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根治性切除率及保肛率:比較兩組根治性切除率、保肛率。(3)排便功能:比較兩組保肛患者治療前后排便功能,采用低位前切除綜合征量表(LARS)進行評價,LARS評分:共5個條目,分別為排便急迫感、排氣失禁、排便次數(shù)、稀便失禁、里急后重感,總分42分,≤20分為排便功能良好;21~29分為輕度排便功能障礙;>29分為重度排便功能障礙[7]。(4)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治療后3個月的臨床療效。根據(jù)張賀龍[8]研究中的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及演變進行判定,完全緩解:病理取樣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腫瘤體積縮小≥50%;穩(wěn)定:腫瘤體積縮?。?0%,浸潤深度無變化;疾病進展:腫瘤體積增長,且浸潤增加??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正態(tài)分布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CEA、CA242、CA19-9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EA、CA242、CA19-9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腫瘤標志物比較(±s)
組別 時間 CEA(μg/L) CA242(U/ml) CA19-9(U/ml)對照組(n=40) 治療前 5.39±1.11 59.63±13.24 62.85±11.74治療后 2.41±0.96 32.98±10.47 45.29±9.85 t值 12.843 9.985 7.247 P 值 <0.001 <0.001 <0.001觀察組(n=40) 治療前 5.32±1.05 59.81±13.10 62.41±11.37治療后 1.48±0.28 21.48±10.08 32.84±10.16 t值 22.349 14.666 12.265 P 值 <0.001 <0.001 <0.001兩組治療后比較t值 5.882 5.004 5.564兩組治療后比較P值 <0.001 <0.001 <0.001
治療前,兩組FAS、Tu M2-PK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AS、Tu M2-PK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血清標志物比較(±s)
表2 兩組血清標志物比較(±s)
組別 FAS(mg/L)Tu M2-PK(U/ml)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對照組(n=40) 26.98±4.20 15.29±3.06 14.228 <0.001 21.38±4.17 15.36±4.98 5.862 <0.001觀察組(n=40) 26.82±4.31 9.85±3.27 19.838 <0.001 21.50±4.27 10.23±4.67 11.264 <0.001 t值 0.168 3.682 0.127 4.752 P 值 0.867 <0.001 0.899 <0.001
觀察組根治性切除率為92.50%(37/40)、保肛率為95.00%(38/40),均高于對照組的75.00%(30/40)、80.00%(32/40)(χ2=4.501、4.114,P=0.034、0.043)。治療前,兩組保肛患者LA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保肛患者LA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保肛患者LAR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對照組(n=32) 16.63±4.27 24.32±4.14 6.725 <0.001觀察組(n=38) 16.34±4.78 21.87±5.07 13.940 <0.001 t值 0.265 2.187 P值 0.792 0.032
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中低位局部進展期直腸癌屬于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TME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方式[9]。但受淋巴引流技術復雜、生理解剖位置等因素影響,TME術難度較大,且術后疾病復發(fā)率較高,難以保證近期療效[10]。同時,患者腫瘤體積相對較大,容易侵犯周圍組織,手術創(chuàng)傷大,導致腫瘤根治性切除率較低,也會影響患者的排便功能,降低整體的保肛率[11]。有研究證明,TME術前實施同步新輔助放化療,對患者效果提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2]。故本次研究重點探討兩種方法聯(lián)合對患者保肛率、腫瘤標志物、排便功能等的影響。
本次結果提示,治療后,觀察組CEA、CA242、CA19-9、FAS、Tu M2-PK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CEA屬于一種糖蛋白,主要存在消化系統(tǒng)腫瘤中,一旦有腫瘤侵襲,機體中的CEA水平則異常升高,其是監(jiān)測直腸癌發(fā)展、預后的主要標志物之一[13]。CA242、CA19-9是結直腸癌、胰腺癌常見的腫瘤標志物,且敏感度較高。FAS屬于人體中唯一能在細胞內(nèi)部行長鏈脂肪酸合成的一種蛋白,在正常人群中呈現(xiàn)極低表達狀態(tài),而腫瘤細胞增殖與合成需要大量長鏈脂肪酸,故而會引起直腸癌患者體內(nèi)呈現(xiàn)FAS高表達。Tu M2-PK屬于糖醇解途徑的一個關鍵種酶,在腫瘤細胞糖代謝中有重要作用,其也是促進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發(fā)展的根本。同步新輔助放化療可以在術前抑制腫瘤的增殖代謝,避免腫瘤細胞轉(zhuǎn)移或者侵襲,截斷細胞增殖所需的長鏈脂肪酸養(yǎng)分,防止腫瘤繼續(xù)發(fā)展[14-15]。同步新輔助放化療后再實施TME治療,可以有效切除腫瘤,防止病灶殘留,最終有利于腫瘤標志物、血清標志物的濃度降低[16]。
本次結果還指出,治療后,觀察組保肛患者LA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保肛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同步新輔助放化療聯(lián)合TME對患者肛門及功能保留有重要意義。排便功能障礙屬于直腸癌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腫瘤位置較低、手術損傷等均與排便功能障礙存在密切關系,且腫瘤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保肛率[17]。術前同步新輔助放化療能夠及時干預腫瘤微轉(zhuǎn)移病灶,降低腫瘤對機體的負荷,抑制腫瘤細胞活性及增殖現(xiàn)象,適當縮小腫瘤體積[18]。之后再實施TME術時,能夠減輕手術對原始腫瘤結構的損傷,減輕周圍組織的傷害,最大限度保留器官原有功能,對肛門組織、排便功能影響較小,最終可提升患者的保肛率。
此次結果也指出,觀察組根治性切除率、治療后3個月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同步新輔助放化療聯(lián)合TME效果顯著,且腫瘤切除更徹底。術前,患者病灶供血狀況較好,且含氧量較高,選擇這一時段進行同步新輔助放化療,不僅有利于藥物濃度的提升,還能進一步抑制微小轉(zhuǎn)移病灶,縮短腫瘤體積,讓腫瘤最終得以根治性切除[19]。同步新輔助放化療所使用藥物為奧沙利鉑、注射用氟尿嘧啶、注射用亞葉酸鈣三種,第一種藥物屬于第三代鉑類抗癌藥物,其可以直接破壞腫瘤細胞的DNA功能和結構,與氟尿嘧啶互補,協(xié)同發(fā)揮抗癌功效[20]。亞葉酸鈣是一種葉酸還原型的甲酰化衍生物,可以防止腫瘤細胞DNA、RNA與蛋白質(zhì)合成,降低正常細胞損傷程度,與氟尿嘧啶聯(lián)用還能起到增效作用。術前實施同步新輔助放化療,不但可以增強全身化療的強度,保證療效,還能促使腫瘤組織快速壞死,讓醫(yī)者有效切除腫瘤,避免病灶殘留引起復發(fā)和轉(zhuǎn)移,保證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同步新輔助放化療聯(lián)合TME治療中低位進展期直腸癌患者,不但能有效降低其腫瘤、血清標志物水平,還能保證腫瘤的根治性切除,減輕對排便功能的影響,提升患者保肛率,保障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