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軍/武漢
在江南三月絢麗的春色里,我欣喜地收到李文釗先生從北京快遞過來的專著《中華篆刻十二生肖印百譜》《李文釗印蛻》及長札一通。
很早的時候,我就聆聽過文釗先生儒雅風趣的演講。其時,他雖身居高位,但才情縱橫,為人熱情誠懇而又低調。真沒想到,他退休之后,又拓疆開土,在篆刻領域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成就。
篆刻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瑰寶之一。興起于先秦,盛于漢,衰于晉,敗于唐、宋,復興于明,中興于清。其間起起伏伏,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文釗先生在退休之前并無治印篆刻的經(jīng)歷,熱愛并執(zhí)著于篆刻藝術完全是在退休之后。經(jīng)十余年孜孜不倦地學習、琢磨,他的篆刻作品呈現(xiàn)出秀勁沉穩(wěn)、茂樸典雅、莊重大氣的藝術特質。
翻開文釗先生的篆刻作品集,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他創(chuàng)作體裁的廣泛,藝術功力的獨特扎實嫻熟,篆刻作品的清新靈動、清朗穩(wěn)健。
我非常喜歡他的肖像印。肖像印作為篆刻藝術分支的一種,相較于文字篆刻似乎更加考驗篆刻者的藝術功力和刀法。它不僅要求篆刻者具備篆刻的基本功力,更要求篆刻者有一定的藝術美感,在布局和刀法運作上,更多地體現(xiàn)出篆刻者的綜合藝術素養(yǎng)。惟其如此,篆刻者才有美術與篆刻藝術相融合的最佳創(chuàng)作狀態(tài),作品才有清新自然不飾雕琢的美感。
我們從文釗先生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政治家、作家、藝術家篆刻肖像作品里不難感知到這一點。他選取毛主席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肖像進行創(chuàng)作,無論人物神態(tài)和印蛻形式如何,都細心構圖布局,刀法規(guī)整自然,人物靈動質樸、栩栩如生,其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創(chuàng)造力可見一斑。魯迅、郭沫若、王進喜、焦裕祿及陳忠實等人物肖像印都有上述特點。正如前輩篆刻大師汪新士先生所倡導的“運筆臨石之初,試收神攝氣以審度,平心靜氣以布局,沛然盛氣以發(fā)刊,則氣之所存,形神險巧俱隨之矣”,文釗先生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篆刻藝術于一爐,令人耳目一新。
文釗先生潛心創(chuàng)作的十二生肖系列作品,針對不同的生肖,選擇不同的刀法界面,刀入石間,線條如行云流水一般流暢奔放自如,將不同的生肖天然的、靈動的情趣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生動自然。創(chuàng)作者嫻熟的刀法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躍然石上。
文釗先生篆刻作品里更多的是文字篆刻作品,其中常見的“閑文印”和“姓名印”等都獨具匠心、渾然天成。他創(chuàng)作的四字印“江山多嬌”,界面清朗,端莊大氣,厚重雄?。涣钟 靶蛄魉思摇?,刀功靈動,線條秀勁,界面清麗,盡顯江南碧波萬頃纖細秀麗的水的質感和美感?!叭f水千山”“無求品自高”“墨池清趣”等作品,也都千姿百態(tài),各具情趣。
高爾基說,天才出于勤奮??ㄈR爾說,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文釗先生不是天才。作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能在自己的暮年不斷追求篆刻藝術,令人由衷敬重。他持之以恒、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更值得學習。我衷心祝愿文釗先生“夕陽無限好,黃昏更絢麗。”我真誠期待文釗先生在篆刻天地里取得更大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