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雪峰
喝黃河水長大的我,和黃河有著絲絲縷縷的情結(jié)。從小目睹了黃河和鄉(xiāng)親們的恩恩怨怨,目睹了黃河帶給鄉(xiāng)親們的苦樂人生。使我對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和黃河有了更為客觀的思想感知。因黃河水澆灌長勢茂盛的莊稼,一直翠綠著我心靈;被黃河摧殘吞噬的莊稼,也枯萎著我心靈。當碼頭讓桀驁不馴的黃河順存停靠在它硬實的臂彎里,我的心靈也找到了??康拇a頭,隱隱感到一種莫名欣慰。
汛期到了,來勢迅猛的河水對河岸無情吞噬的畫面,一直在我腦海揮之不去。房屋和莊稼被沖毀淹塌進河里,發(fā)出滔天巨浪,聲振四方。鄉(xiāng)親們愁苦不堪的臉上被濺起的水珠涂抹一番變得更加沉默了。鄉(xiāng)親們的無奈和痛苦,全都寫在黃色的臉上,布滿愁緒又無以應(yīng)對。就這樣,黃河把生我養(yǎng)我的村莊吞掉了一部分。鄉(xiāng)親們退卻了,村莊退卻了。
20世紀70年代末,兒時留給我的記憶就像烙印的文字一樣始終清晰著我的大腦。黃河帶給鄉(xiāng)親們的苦痛,只有生長在河邊的人,才能切身感受到。黃河不以鄉(xiāng)親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河岸塌陷依然嚴峻,治理黃河刻不容緩。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寧夏平原末梢。黃河到這里,寬闊無邊,因為這里的土地是沙土地。黃河毫不留情侵吞了大量沃田,并攜帶大量流沙淤積到下游變成河床,成為一片可耕作的莊稼地。河逼人退,良田減少。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村里人腳步匆匆,每天在河邊走來走去,丈量著村莊與河岸的距離。
汛期治河,整整一個多月。本來是愉快玩耍的暑假,就這樣因為桀驁不馴的黃河,連累我們在河邊度過了。做碼頭治河是我人生經(jīng)歷最大的勞動場面。旗幟插在碼頭上,迎風飄揚,和黃河波浪相映成趣,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讓鄉(xiāng)親們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
生于斯長于斯。熟知黃河的喜怒哀樂,感受著黃河的殘酷無情,也感受著黃河的博大厚愛。從小親近黃河,摸透了黃河的脾氣秉性,潮漲潮落,凌汛封河、春暖開河,耳熟能詳。黃河給了我連接大地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也給了我許多難解的愁怨。
進入八十年代,治理黃河已不僅僅是村里的事情,而是全縣人民共同的大事??h水利局調(diào)動十幾輛大卡車每天浩浩蕩蕩拉石頭運往河邊。做碼頭成了村里最重要的工作。
河岸有了碼頭,村里開始做木船往返河灘地種莊稼、收獲作物。木船的運行成本低,勞動強度大,風險也大,船底漏水,經(jīng)常修補,作物在船上遭到進水是常有的事情,吃長芽的糧食司空見慣。
包產(chǎn)到戶以后,黃河碼頭,年久失修,松松垮垮,不堪一擊。石頭已經(jīng)脫離了鐵絲網(wǎng)束縛。為了補充石頭,補齊碼頭,鄉(xiāng)親們?nèi)找箠^戰(zhàn)在工地。
此時,黃河碼頭已不再威脅村莊和沃田。種植河灘地的鄉(xiāng)親們,也不再用木船了,而是更先進的汽船。鄉(xiāng)親們高枕無憂地盡情地在希望的土地上耕作,盡情地享受勤勞致富帶來的快樂,盡情地享受著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茶余飯后,鄉(xiāng)親們喜歡到碼頭上坐會,看會。碼頭就是安撫浮躁情緒的一本好書,黃河就是這本好書的封面。
小學到中學,每當老師要檢查背誦課文時,我興奮地拿起課本,不由自主來到碼頭,坐在一個被磨光的石頭上,思想特別集中,凡事無憂,課文背的特別快。每次一檢查,我和同村同學們都是過關(guān)最早的。河邊村的同學大都腦子聰明,記憶力強,全縣考上大學的數(shù)我們河邊村的學生多。老師們對河邊村同學評價和印象非常好。碼頭給我們更多的堅實的依靠和力量,讓我們能夠在激烈競爭中找到目標,能夠在生活激流中定位自己。碼頭就是我們心情停泊的驛站。
河東河西,雖然相隔不到20公里,依靠擺渡有時遇風擱淺,行程卻需要一天的時間,甚至還要搭上第二天的時間。無奈焦躁的心情就像波濤一浪高過一浪。
凌汛時節(jié),渡船被冰凌包圍,游來蕩去,既潛藏著危機,又孕育著禍端。嘗試多次靠岸,都無功而返。只好順著下游飄去,過河無望,希望破滅。被渡船承載的人們趔趔趄趄的敗興下船,怨聲四起。
九十年代初,那年臘月,我提前一天收到石嘴山日報表彰優(yōu)秀通訊員的通知。想去參加,黃河封凍了;不去,又心不甘。處于極度矛盾狀態(tài),正發(fā)愁呢,國稅局領(lǐng)導給我打電話說第二天去石嘴山開會,讓我早晨5點起來乘車,那一夜我好像壓根就沒有睡著,凌晨4點多趕到國稅局等車,本來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卻因為黃河封凍,而行駛整整4個小時。
過去的家鄉(xiāng),由于黃河天塹,日報當周報看,周報當月報看,信息閉塞令人難以想象。我曾在鄉(xiāng)下當老師,看到報紙刊登一家新聞單位的招聘啟事,躍躍欲試去應(yīng)聘,可我看到招聘啟事的那天正是面試的時間,想去也來不及了。
后來,建起了浮橋,不再擔心下雨停船,不再擔心月黑風高夜回不了家??傻搅撕D月,浮橋經(jīng)受冰凌的重創(chuàng),淤積的冰塊,使橋面傾斜,威脅行人安全,需要整修過冬。當一種產(chǎn)物不能夠持久適應(yīng)人們的正常生活的時候,預(yù)示著它必然被時代淘汰。
黃河大橋來的恰如其分。自此,家鄉(xiāng)變得更有顏值了。走在黃河大橋上,所有的美景盡收眼底。感覺比走在浮橋上、站在渡船的甲板上更豪邁更有氣勢,心里也更踏實。手扶漢白玉欄桿,徐徐河風迎面而來的舒爽,心情愜意無比。
岸邊,建起休閑散步的黃河公園。早晚散步、打太極、垂釣、觀景拍照的鄉(xiāng)親們絡(luò)繹不絕。當我漫步在黃河岸邊,昔日的黃河塌方破敗的慘景,再也找不到。幾十年的變化,讓我看到黃河似乎是不曾相識的黃河,岸邊也不是曾經(jīng)的岸邊,碼頭也不是曾經(jīng)的樣子。黃河平穩(wěn)流淌,岸邊防洪大堤用石頭砌護得漂漂亮亮,防護欄增加了觀光的品質(zhì),人行道鋪設(shè)的地磚堅實耐用,走在河堤上,沐浴河風,暢想美好。這樣一個歷經(jīng)太多苦難得來的美好在我心里不斷發(fā)酵,沖撞,成為一種最為樸素的情感,招引著我來來回回,重重疊疊。南來北往的車輛往來穿梭,成為引人注目的風景線,河東河西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
我經(jīng)常奔跑于故鄉(xiāng),黃河兩岸升騰起來的炊煙裹挾著我永恒的鄉(xiāng)愁和思緒,生命的溫度便永久地鐫刻在黃河碼頭。當我再一次站在碼頭上審視黃河和家鄉(xiāng)時,我多了一份厚重的思想和力量,也多一份眷顧的深情和留戀。我曾經(jīng)是釣魚高手,現(xiàn)在我不想釣魚,只想垂釣黃河碼頭的風景。站在黃河碼頭,我自然是故鄉(xiāng)的風景,我離開故鄉(xiāng),帶不走黃河碼頭所有風景。鄉(xiāng)親們對黃河和碼頭有著一種天然的依賴,在日復(fù)一日波瀾不驚的生活中,一種天然無可修飾的感情牢不可破。鄉(xiāng)親們網(wǎng)上賣魚賣農(nóng)副產(chǎn)品,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歲月如水
小時候,家住河邊,吃水不得不吃黃河水。家里備著兩個大缸,挑水的任務(wù)落到我的頭上,尚在上小學的我真是我勇挑重擔。
住在河邊,挑水是我的日常工作,來回把重量近百斤的兩桶水,一步一步挑回來,稚嫩的肩膀磨得生疼。挑水,得把兩大缸水盛滿。夏天的河水,渾濁不堪。必須準備兩個大缸,一缸水清下來,一瓢瓢舀到另一個缸里,把缸底泥沙清除出來,然后再挑滿另一個大缸。冬天在結(jié)冰的河面上砸開一個洞口,水桶伸進去,小心翼翼打水。遇到雪天洞口封住,接著再打開。挑水成為我生活重要組成部分。
后來由于黃河塌方,黃河緊逼村莊,我家不得不搬遷。遠離河邊,挑水可真是愁壞我了。搬到新莊子,走到黃河邊挑水至少有2公里路程,來回4公里。一趟趟把兩大缸挑滿,累得我腰酸背疼。那時,我是多么的希望家門口能夠打一口甜水井啊。
果然,門前打了一眼井,一眼不爭氣的咸水井。打井那天,我專門請了一天的假,守衛(wèi)在家門前,忙前忙后,雖然幫不上什么大忙,可我樂意屁顛屁顛地來回跑著,激動之情,難以用語言描述?;蛟S,這口井就會結(jié)束我挑水的歷史,結(jié)束一段辛苦難熬的歲月。放下挑子,喜極而泣??匆谎蹚牡乩镢@出來的泥土,我喜的兩眼生津??墒牵罱K打出來的水卻是連我家的老黃牛都不喝,只配洗衣服。我喪氣了好多天啊。還得去老井去挑水,我與老井的情愫未斷,我忍耐著跑老井挑水,好像認命了一樣服帖。
老莊子靠近河邊,吃黃河水方便;搬到新莊子,吃河水遠了。與其吃黃河水,不如吃老井的水。老井是村里唯一一口養(yǎng)活全村吃喝的水井。老井的水,也是黃河淌到渠道里滲進來的。井水清澈,水質(zhì)決定了鄉(xiāng)親們的選擇。不管遠近,都愿意來挑井水。所以,老井,成了那個年代讓村民排隊炙手可熱的活寶。
老井并不古樸,也不華麗。它沒有雍容地坐落在村莊中央,而是很不起眼地處于村子的最東邊,靠近通向縣城的路邊水渠下,老井下面用無數(shù)塊大小均等的石頭壘砌,上面用光滑實木圍裹而成。形狀和外貌酷似大蘑菇。夏天它被路邊楊柳遮襯得翠綠鮮艷,牛羊路過向它張望,干完活計的鄉(xiāng)親和放學回家的學生路過要喝一口清涼爽口的井水才起勁安然地回家。在挑水的鄉(xiāng)親們眼中泛活著生命的旋律,在小學生碎快的腳步中延續(xù)單一而又靈活著節(jié)奏。
全村人的一日三餐,全勞駕老井的一絲不茍的奉獻精神。夏天只要渠淌水,老井就會漲潮,但從不泛濫;冬天,尤其臨近年關(guān),家家戶戶都大量用水,導致老井里的水一度枯竭。遠離老井莊子東頭人家,天剛麻麻亮就開始拉水車到老井搶水,就近的鄉(xiāng)親已在頭天夜里把自家的水缸灌滿了。冬陽冉冉升起,老井的水已經(jīng)被肩挑車拉的鄉(xiāng)親們瓜分得見底了,只有見底的一層近似黃河渾濁的水抗拒著七上八下的水桶。
我是長子,卻不是家里的壯勞力。上初中的少年,寒假也得起五更,拉不動水車,卻能用稚嫩而有力的雙肩挑一擔水,樣子就像真實的電影鏡頭,挽起褲腿,左右手一前一后握在挑子上,平衡著懸在下面的兩個水桶,既小心翼翼,又步伐堅定沉穩(wěn)?;蝿拥乃袄锏褂持冶辉鹿饫L的身影,桶里涌起的波紋似魚兒游動,虛幻的影子被真實的汗水濺濕淹沒。途中歇緩三次就完成一趟的使命。迎著朝陽挑回來的水新鮮了家里的兩個大缸。家里大大小小的水缸水桶和盆盆缽缽被我一趟一趟挑回來的井水喂養(yǎng)得壯壯實實。
所以,我無論何時都能設(shè)身處地地理解缺水地區(qū)的人們對水源的珍惜和渴望。
老井和黃河存在著互補和包容性。黃河包容著老井,老井對黃河水又是一個凈化過濾的補充。夏天河水泛濫,老井自然膨脹,冬天黃河結(jié)冰,水質(zhì)純凈,正好又彌補了老井水不夠用的不足。老井對我的光顧也曾經(jīng)不友好過,多次吃掉我?guī)讉€水桶,心存芥蒂的我期盼著有新的水井像希望的曙光一樣出現(xiàn)在我家門前。
后來,家家通上了自來水,我挑水的苦日子終于熬到頭了。再后來,我成家立業(yè),住上樓房,家里又裝上了凈水器,吃上干凈健康的飲用水,讓我心里無比暢快。
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只有倍加珍惜。未來生活讓我充滿心動,我們迎接它輝煌的時刻,生活也會因我們創(chuàng)造的輝煌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