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思茅盆地MK-3井上鹽段成鹽期前后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古環(huán)境指示意義

        2022-07-15 03:37:56苗忠英杜少榮李新民
        地球?qū)W報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古氣候思茅鹽度

        宋 高, 苗忠英, 杜少榮, 李新民

        1)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產(chǎn)資源研究所 自然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37;2)云南省地質(zhì)調(diào)查院, 云南昆明 650051

        思茅盆地發(fā)育了中國唯一的具有工業(yè)開發(fā)價值的古代氯化物型固體鉀鹽礦床。鉀鹽是生產(chǎn)鉀肥的基礎(chǔ)原料, 全球約有 90%的鉀鹽產(chǎn)量用于生產(chǎn)鉀肥(鄭綿平等, 2015)。中國對鉀肥的需求量非常大(鄭綿平等, 2010), 但中國的鉀鹽資源卻嚴重匱乏。目前在思茅盆地發(fā)現(xiàn)的勐野井鉀鹽礦資源量僅0.17億 t(李文光, 1994; 曲一華等, 1998; 鄭綿平等,2012), 遠不能滿足國家對鉀鹽資源的需求。而與思茅盆地相近的呵叻盆地卻發(fā)育了世界大型鉀鹽礦床,鉀資源量達到420億t(顏茂都等, 2021)。諸多研究證明兩個盆地含鉀鹽建造具有類似的沉積特征、成鹽層位、鹽礦物組合以及母液鹵水來源等(曲懿華,1997; 陳躍昆等, 2004; 鐘曉勇等, 2012; 秦占杰等,2013; 苗忠英等, 2019a, b, 2020), 指示兩個盆地的鉀鹽礦可能存在密切的構(gòu)造和物源關(guān)系, 這對思茅盆地開展鉀鹽勘探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但巨型鉀鹽礦的形成是特定構(gòu)造、氣候和物源條件三種要素耦合的結(jié)果, 需要有大型封閉盆地、持續(xù)平衡的海水補給和長期干旱的氣候(顏茂都等, 2021), 而目前對思茅盆地成鹽成鉀階段及其前后的精細古氣候研究尚不完善, 亟需建立精細的古氣候演化序列,用以支撐鹽類礦床成因機理的解析。本文對思茅盆地MK-3鉆孔成鹽期前后的29件碎屑沉積物樣品進行了微量元素測試, 通過研究樣品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結(jié)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探討了思茅盆地中生代成鹽期前后的氣候環(huán)境演化特征。

        1 地質(zhì)背景

        思茅盆地位于特提斯構(gòu)造域的東南端, 青藏高原的東南緣, 是印支地塊北延的部分(曲一華等,1998; Metcalfe, 2013), 構(gòu)造背景復雜。石炭紀之前其可能是揚子地塊的一部分(李朋武等, 2005), 石炭紀之后由于古特提斯洋的俯沖作用, 導致印支地塊從揚子地塊上分離(從柏林等, 1993; 王冬兵等,2012)。到晚三疊世, 思茅地塊東西兩側(cè)的古特提斯洋完全閉合, 進入了以陸內(nèi)沉積環(huán)境為主的演化階段(李朋武等, 2005; 范蔚茗等, 2009)。而新生代以來, 受印度板塊俯沖的影響, 蘭坪—思茅盆地發(fā)生了一系列走滑和逆沖推覆構(gòu)造(陳海泓等, 1993; 從柏林等, 1993; 李興振等, 1998), 使得盆地從近東西走向順時針旋轉(zhuǎn)成現(xiàn)今的北北西走向。區(qū)內(nèi)主要發(fā)育一套中生代沉積地層。其中, 下三疊統(tǒng)缺失, 中上三疊統(tǒng)主要為碎屑巖、碳酸鹽巖沉積(尹福光等,2006); 侏羅系發(fā)育一套典型紅層, 主要巖性為碎屑巖(曲一華等, 1998; 廖宗廷和陳躍昆, 2005; 鄭綿平等, 2014); 白堊系為一套典型河湖相砂巖、頁巖和礫巖, 且普遍缺失上統(tǒng)(陳躍昆等, 2004)。

        2 材料與方法

        MK-3 鉆孔(101°6′2″E, 24°2′47″N)位于思茅盆地東南部寶藏鄉(xiāng)境內(nèi), 距普洱市江城縣約26 km(圖1)。鉆孔周邊出露下白堊統(tǒng)南新組灰紫色細-中砂巖,與下伏景星組整合接觸, 與上覆虎頭寺組整合接觸,與上覆勐野井組和新近系斷層接觸。該區(qū)平均海拔約800 m, 降水充沛, 每年6—10月為雨季, 年降水量約2200 mm, 氣候溫暖, 年均氣溫約24℃。

        圖1 MK-3鉆孔地理位置圖(地質(zhì)簡圖據(jù)鄭智杰等, 2012修改)Fig. 1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MK-3 (modified from ZHENG et al., 2012)

        MK-3鉆孔共鉆遇兩段鹽層, 本文主要研究上段鹽層成鹽期前、后的氣候環(huán)境變化特征。上段鹽層產(chǎn)出層位為2396.9-2442.5 m, 為一套巨厚層灰黑色、淺灰色夾淺灰紅色粗-細晶鹽巖, 夾薄層棕紅色含鹽泥條帶。成鹽期之前2449.2-2460 m, 主要為棕紅色泥巖與紫紅色粉砂巖互層, 臨近鹽層底部2442.5-2449.2 m為一層淺棕紅色石膏礫巖, 夾薄層灰黑色石膏層和泥巖層。成鹽期之后2318.5-2392.5 m,主要為灰紫色、淺灰紫色粉砂巖與棕紅色、紫紅色泥巖互層, 夾兩層粉砂質(zhì)泥巖和兩層泥質(zhì)粉砂巖,厚度為 2~5 m 不等, 其中, 2346.1-2349.9 m、2360.1-2361.4 m、2366.5-2383.7 m和 2384.7-2390.3 m四段為灰色、灰綠色膏質(zhì)泥巖; 臨近鹽層頂部 2392.5-2396.9 m為灰白色石膏礫巖, 含少量砂礫和泥礫, 泥質(zhì)膠結(jié)。本文采集了鹽層上部2318.5-2391.2 m和鹽層下部2448.5-2458.4 m的碎屑巖巖心樣品29件, 取樣間距1~5 m, 具體樣品編號及采樣深度見表1。

        表1 MK-3鉆孔樣品編號、巖性及深度表Table 1 Sample number, lithology, and depth in MK-3

        全巖化學前處理與微量元素測定在南京聚譜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樣品消解流程如下: (1)稱取40 mg全巖粉末置于聚四氟乙烯溶樣彈中, 加入0.5 mL濃硝酸與1.0 mL濃氫氟酸, 溶樣彈經(jīng)鋼套密封后放入 195℃烘箱加熱 3天, 確保徹底消解。盛放消解液的溶樣彈在電熱板上蒸至濕鹽狀, 加入1 mL內(nèi)標Rh, 再加入5 mL 15wt%硝酸, 重新密閉溶樣彈, 放入195℃烘箱過夜。(2)約6 mL消解液轉(zhuǎn)移至離心管中, 經(jīng)天平稱重, 取一部分適當稀釋(相對于固體重量, 稀釋因子 2000倍), 以溶液霧化形式送入Agilent 7700x ICP-MS測定微量元素。美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USGS)巖石類標物(玄武巖 BHVO-2、BCR-2、安山巖AGV-2、流紋巖RGM-2、花崗閃長巖GSP-2)作為微量元素的質(zhì)控盲樣。這些地質(zhì)標物的實測值與德國馬普學會地質(zhì)與環(huán)境標物數(shù)據(jù)庫GeoReM進行對比(Jochum and Nohl, 2008)。

        3 結(jié)果與討論

        3.1 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微量元素中 Ti含量最高, 平均為 3693×10-6,其次為Mn, 平均含量為 831×10-6, V、Rb、Sr、Zr、Ba等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也較高, 分別為103×10-6、131×10-6、120×10-6、146×10-6和 307×10-6,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 70×10-6。圖2為 MK-3鉆孔上鹽段成鹽期前、后沉積物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的變化特征圖。從圖中可以看出, 除Mn元素之外,各主要微量元素在成鹽期之前的含量均高于成鹽期之后, 元素富集為鹽礦及鉀鹽礦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礎(chǔ)。Mn是一種喜濕型元素(程涌等, 2019), 其在成鹽期之前的含量小于成鹽期之后應(yīng)指示成鹽期之前的氣候較成鹽期之后更加干旱, 滿足鹽礦形成的必要的氣候條件。

        圖2 MK-3鉆孔沉積物主要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圖Fig. 2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trace elements in MK-3

        利用上地殼微量元素平均值(鄢明才等, 1997)對測試結(jié)果進行標準化處理, 得到各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數(shù)。圖3顯示了MK-3鉆孔沉積物各微量元素富集系數(shù)的變化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 B、Cr、Ni和Cs元素相對富集, 富集系數(shù)分別為2、2.05、1.75和1.71。Cu、Sr、Nb、Ba、Hf和Ta元素富集系數(shù)在 0.35~0.62, 呈現(xiàn)較明顯的虧損狀態(tài), 其他微量元素接近上地殼元素豐度。

        圖3 微量元素UCC標準化蛛網(wǎng)圖(數(shù)據(jù)引自鄢明才等, 1997)Fig. 3 Spider diagram of UCC-normalized trace elements of samples (after YAN et al., 1997)

        3.2 古鹽度

        古鹽度是分析古沉積環(huán)境的一項重要研究內(nèi)容, 通常作為地質(zhì)歷史時期海陸變遷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判別古鹽度的指標有很多(劉剛和周東升, 2007;范玉海等, 2012; 彭雪峰等, 2012), 本文主要采用Rb/K比值來進行判斷。一般認為, Rb/K>0.006時指示咸水環(huán)境, Rb/K<0.004時指示淡水環(huán)境, 0.004<Rb/K<0.006時為半咸水環(huán)境(王益友等, 1979)。圖4顯示了MK-3鉆孔沉積物的Rb/K比值變化趨勢。從圖中可以看出, 在成鹽期之前, Rb/K比值變化于0.004 6~0.005 1, 表明此時該區(qū)主要為半咸水相沉積。成鹽期之后, 古鹽度變化較大, 以Rb/K比值在2 389.4 m、2 377.4 m和2 326.5 m處的三個峰值(0.007 8、0.009和0.009)以及在2 381.2 m、2 350.4 m和 2 318.5 m 處的三個谷值(0.002 1、0.000 7和0.000 7)可將沉積環(huán)境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 391.2-2 389.4 m, Rb/K比值呈明顯上升趨勢, 最高達到 0.007 8, 高于邊界值 0.006, 指示咸水相沉積, 表明成鹽期之后較短的一段時間內(nèi)古水體的鹽度仍然較高。第二階段從2 389.4-2 381.2 m, Rb/K比值迅速下降, 低于0.004, 指示此階段古鹽度逐漸下降, 古水體由咸水轉(zhuǎn)變?yōu)榈h(huán)境; 第三階段從2 381.2-2 377.4 m, Rb/K比值從谷值迅速上升至峰值, 指示了極端的氣候變化, 表明沉積環(huán)境由淡水相迅速轉(zhuǎn)變?yōu)橄趟? 第四階段從 2 377.4-2 350.4 m, Rb/K比值再次下降, 指示古鹽度再次下降, 但中間經(jīng)歷了較長時間的半咸水相沉積環(huán)境,最后達到淡水相沉積; 第五階段從2 350.4-2 326.5 m,平穩(wěn)上升的 Rb/K比值指示古水體鹽度逐漸上升,經(jīng)過一段較平穩(wěn)的半咸水環(huán)境后最終變?yōu)橄趟h(huán)境;第六階段從2 326.5-2 318.5 m, Rb/K比值直線下降直到 0.000 7, 遠小于邊界值 0.004, 指示大量淡水匯入, 古水體再次由咸水環(huán)境轉(zhuǎn)變?yōu)榈h(huán)境。

        圖4 MK-3鉆孔沉積物Rb/K比值分布Fig. 4 Rb/K ratios of sediments in MK-3

        3.3 古氣候

        Sr是典型的喜干型元素, 低含量指示潮濕氣候,高含量代表干旱氣候(張?zhí)旄5? 2016)。而Cu是喜濕型元素, 其對環(huán)境的指示意義與Sr元素相反, 因此 Sr/Cu比值對古氣候具有靈敏的指示(王峰等,2017)。當Sr/Cu比值分布于1.3~5.0時表明具有溫暖潮濕的古氣候, 當其比值分布于 5.0~10.0時指示半潮濕-半干旱的古氣候, 而當其比值大于 10.0時則代表相當炎熱干旱的古氣候(Lerman and Baccini,1978)。圖5展示了MK-3鉆孔沉積物Sr/Cu比值的變化趨勢。從圖中可以看出, 成鹽期之前, 2 458.4 m深度處 Sr/Cu比值大于 10, 指示氣候炎熱干旱, 而在2 450.9-2 456.9 m階段Sr/Cu比值均大于5而小于 10, 表明此階段氣候處于半潮濕-半干旱狀態(tài),到2 448.5 m深處Sr/Cu比值再次大于10, 表明氣候逐漸向干熱化發(fā)展, 而后形成鹽類沉積。這與Rb/K指示的此階段處于半咸水相沉積環(huán)境相一致。成鹽期之后, 除2 350.4 m、2 373.6 m和2 381.2 m三點之外, 所有深度樣品的 Sr/Cu比值均大于 10, 表明該區(qū)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氣候一直處于炎熱干旱階段, 與 Rb/K指示的古鹽度變化具有良好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2 391.2-2 389.4 m, Sr/Cu比值顯著增加, 指示氣候炎熱并逐漸干旱化, 與 Rb/K指示的咸水相沉積環(huán)境相一致; 2 389.4-2 381.2 m, Sr/Cu比值下降至5以下, 表明古氣候由炎熱干旱逐漸轉(zhuǎn)變?yōu)闇嘏瘽駶?與 Rb/K 指示的淡水相沉積環(huán)境相對應(yīng);2 381.2-2 377.4 m, Sr/Cu比值從谷值迅速到達峰值,與 Rb/K比值變化趨勢一致, 再次證明氣候由溫暖濕潤向炎熱干旱轉(zhuǎn)變, 古水體鹽度上升; 從2 377.4-2 350.4 m, Sr/Cu比值變化趨勢與Rb/K略有差異。Sr/Cu比值變化特征指示氣候從2 377.4 m開始向溫暖潮濕方向發(fā)展直到 2 373.6 m, 從2 373.6-2 370.6 m, Sr/Cu比值增加, 氣候再次轉(zhuǎn)向炎熱干旱直到 2 354.8 m, 從 2 354.8-2 350.4 m,Sr/Cu比值降低, 指示氣候由炎熱干旱轉(zhuǎn)向溫暖潮濕, 該階段的古氣候變化特征與 Rb/K指示的古鹽度變化特征基本吻合, 只是 Rb/K比值在此階段除指示古水體在2 373.6 m處呈現(xiàn)淡水環(huán)境外, 其在2 360.8 m處也為淡水環(huán)境。從圖5中可以看出,2 360.8 m處Sr/Cu比值雖大于10.0, 但相較于該階段的其他樣品仍處于低值, 表明該點氣候干旱程度應(yīng)有所下降, 可能是造成Rb/K比值較低的原因。從2 350.4-2 342.4 m, Sr/Cu比值逐漸增加, 氣候炎熱干旱, Rb/K比值曲線變化規(guī)律指示古水體也由淡水環(huán)境逐漸過渡至半咸水環(huán)境; 從2 342.4-2 335.9 m,Sr/Cu比值雖大于 10, 但呈顯著下降趨勢, 表明干旱程度有所下降, Rb/K指示的古水體鹽度也隨之下降并出現(xiàn)短期的淡水沉積階段; 從2 335.9-2 330.2 m,Sr/Cu比值迅速增加并達到最大值, Rb/K比值緊隨其后迅速上升也達到了最大值, 表明此階段經(jīng)歷了較長時期的極端干旱氣候, 古水體鹽度顯著上升;從2 330.2-2 318.5 m, Sr/Cu和Rb/K比值均呈顯著下降趨勢, 表明氣候逐漸由熱干向暖濕轉(zhuǎn)變, 古水體由咸變淡, 最終呈現(xiàn)淡水沉積環(huán)境。

        圖5 MK-3鉆孔沉積物Sr/Cu比值分布Fig. 5 Sr/Cu ratios of sediments in MK-3

        3.4 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本文所分析樣品的稀土元素總量變化于32.8~237.0 μg/g 之間, 平均 175.0 μg/g, 在全球沉積物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150~300 μg/g)范圍內(nèi), 高于上地殼(146.4 μg/g)和北美頁巖(164 μg/g)稀土元素平均值。輕稀土元素總量變化于(29.3~219.6)×10-6,平均 158.4×10-6, 相對富集, 約占總稀土含量的90.5%。重稀土元素含量較低, 為(3.6~21.2)×10-6,平均 16.6×10-6, 約占稀土元素總量的 9.5%。LREE/HREE比值變化于 4.4~12.7之間, 平均 9.6,高于北美頁巖平均值(7.44)。(La/Yb)N的值為9.3~14.7, 說明樣品的輕重稀土分餾程度高, 而(La/Sm)N的值為 3.3~5.3, (Gd/Yb)N的值為 1.2~2.2,顯示了樣品輕稀土元素明顯富集, 重稀土元素虧損的模式。以球粒隕石標準值(Boynton, 1984)對MK-3鉆孔沉積物稀土元素進行標準化(圖6), 可以看出除 MK-3-30、MK-3-40、MK-3-41、MK-3-47和MK-3-50五個樣品外, 其余樣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 均表現(xiàn)為左高右低的 L型曲線, 表明其物質(zhì)來源主體為陸源。而MK-3-30等5個層位稀土元素豐度的分異可能與物源的差別有關(guān)。

        圖6 MK-3沉積物稀土元素球粒隕石標準化曲線(據(jù)Boynton, 1984)Fig. 6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ediments in MK-3 (after Boynton, 1984)

        從圖6可以看出, 各樣品Eu虧損明顯。δEu變化范圍為0.5~0.8, 平均0.7, 呈現(xiàn)明顯的負異常。而δCe均大于0.9, 平均約為1.0。雖然在一般情況下,Eu3+會在缺氧環(huán)境中還原成 Eu2+, 造成 Eu虧損(孔凡翠等, 2011), 但Eu對氧化還原環(huán)境的指示意義更易受物源的影響。MK-3鉆孔巖心樣品δEu呈現(xiàn)負異常更有可能與物源補給為酸性巖類有關(guān)。δCe可以作為湖泊及流域的風化強度、氧化-還原狀態(tài)和氣候變化情況的指示(謝周清等, 2002), REE在自然界中主要以+3價存在, 但Ce元素具有不穩(wěn)定的4d亞層結(jié)構(gòu), 在強堿性條件下, 含 Ce3+的化合物會被氧化成溶解性較弱的CeO2而沉淀, 因此Ce元素正異常通常指示氧化環(huán)境。MK-3鉆孔上鹽段成鹽期前后樣品的δCe均值約為1.0, 結(jié)合巖芯樣品主體呈現(xiàn)棕紅色, 指示本階段應(yīng)處于一種弱氧化的環(huán)境中。

        4 結(jié)論

        通過對MK-3鉆孔上鹽段成鹽期前后沉積物微量元素分析可以看出, 鹽類沉積階段之前, 該區(qū)主要處于半咸水沉積環(huán)境, 微量元素相對富集, 氣候炎熱干旱, 蒸發(fā)強烈, 為鹽類沉積提供了必要的古氣候、物源、環(huán)境條件。成鹽期之后, 古氣候條件波動較大, Rb/K和Sr/Cu比值共同指示的三個溫暖濕潤期分別出現(xiàn)在2 350.4 m、2 373.6 m和2 381.2 m,三個階段的古水體鹽度呈現(xiàn)明顯的淡水環(huán)境特征。三個明顯的咸水環(huán)境沉積階段分別出現(xiàn)在2 326.5 m、2 377.4 m和2 389.4 m, 對應(yīng)的三個時期的Sr/Cu比值也相對較高, 表明氣候炎熱干旱, 其中2 377.4 m處古鹽度及古氣候的迅速轉(zhuǎn)變應(yīng)指示此階段發(fā)生過一次極端氣候事件。綜合分析, MK-3鉆孔周緣在成鹽期之后可能處于淡水-咸水交替變化的弱氧化沉積環(huán)境, 且后期淡水補給持續(xù)增強, 導致沉積盆地內(nèi)在析鹽階段之后只發(fā)育碎屑巖。

        Acknowledgements: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No. DD20201115).

        猜你喜歡
        古氣候思茅鹽度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
        思茅山橙根中生物堿類成分及其抗腫瘤活性研究
        區(qū)長陳奇調(diào)研思茅區(qū)綜合檔案館建設(shè)
        云南檔案(2018年3期)2018-01-24 15:43:18
        鹽度和pH對細角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響
        鹽度脅迫對入侵生物福壽螺的急性毒性效應(yīng)
        日本南海海槽IODP C0004C巖芯樣品熱釋光信號特征及其對古氣候變化的響應(yīng)
        思茅區(qū)總工會:成立區(qū)職工文學藝術(shù)聯(lián)合會
        時代風采(2015年1期)2015-03-12 20:28:38
        適用于高鹽度和致密巖層驅(qū)油的表面活性劑
        南日群島東部海域巖芯沉積物有機碳含量和δ13CTOC值的變化特征及古氣候環(huán)境意義
        膠州灣夏季鹽度長期輸運機制分析
        国产大陆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 激情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av一区仑乱久久精品| 手机免费在线观看av网址 | 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性夜夜春夜夜爽aa片a| 挑战亚洲美女视频网站| 国产黄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少妇高潮喷水xxxxxxx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偷自拍国综合第一页国模| 国产无遮挡aaa片爽爽|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1在线播放九色快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国产欧美日韩a片免费软件|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xa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A∨日韩Av最新在线| 日本九州不卡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在线|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高清| a级毛片在线观看|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水蜜桃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18一级毛片视频 |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麻豆国产巨作AV剧情老师| 丝袜美腿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日本真人做爰免费视频120秒| 首页动漫亚洲欧美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