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玲,李哲臻,王太萍,劉 梅,姜健紅,匡曉燕,石興蓮
(1.遵義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貴州 遵義 563099;2.遵義醫(yī)科大附屬口腔醫(yī)院,貴州 遵義 563099;3.遵義醫(yī)藥高等??茖W校,貴州 遵義 563003)
口腔癌是全球最普遍的口腔疾病之一,是世界范圍內較常見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發(fā)病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第六位[1]。據顯示,全球新增的口腔癌病例已達到50萬人次,死亡病例約25萬人[2]。它的分布和發(fā)生因年齡、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國家發(fā)展水平而異[3-4]。近年來,我國各省口腔癌的標化患病率均呈上升趨勢,其中以內蒙古、吉林、四川、貴州省最高,標化患病率高于12/10萬[5]??谇话┑陌l(fā)病具有地域差異性,目前還缺乏全國性的口腔癌流行病學資料,僅有少量區(qū)域性的調查[6-9]。經濟文化相對較為落后的西部,特別是貴州省口腔癌的發(fā)病情況及相關發(fā)病因素少有分析報道。本研究擬通過分析2017—2021年在該院就診的貴州當地患者資料的分析,探討貴州省口腔癌的臨床特征和影響因素,以期為該地區(qū)的口腔腫瘤防治及健康知識教育提供參考。
1.1 對象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貴州省某三甲口腔??漆t(yī)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確診的口腔癌患者,研究樣本的納入標準:①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經病理確診的原發(fā)性口腔惡性腫瘤;②無明顯危及生命的系統(tǒng)疾病史、傳染病史;③一直在貴州生活的患者。排除標準:①患者數據無法在病歷中訪問或不完整;②合并其他腫瘤及繼發(fā)腫瘤患者。最終,本研究得到460例口腔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1.2 資料收集 通過檢索醫(yī)院醫(yī)療數據庫查詢口腔癌患者的相關病歷信息,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研究人員,應用統(tǒng)一的基線收集表,根據患者真實情況進行填寫,填寫完畢后再次對收集表中信息進行核查,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收集的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學(年齡、性別、民族、婚姻狀況、職業(yè)、教育程度等)、生活習慣(吸煙、吸煙頻率、吸煙量、吸煙種類、飲酒等)、口腔健康情況(包塊、潰瘍、有無牙齦萎縮、咀嚼功能障礙、吞咽障礙等)、病理分型、TNM分期、原發(fā)灶部位等?;€資料根據患者疾病分級程度Ⅰ-Ⅱ和Ⅲ-Ⅳ期呈現。
1.3 診斷標準與定義 ①口腔癌診斷標準:經病理檢查診斷為口腔癌;②TNM分期:依據2017年第8版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口腔癌TNM分期標準并結合患者既往病理資料對所有患者進行分期。③解剖部位分類: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系統(tǒng)(ICD-10)進行分類,解剖部位包括唇(C00)、舌根惡性腫瘤(C01)、舌其他部位(C02)、牙齦和結締組織外(C03)、口底(C04)、腭(C05)、頰及黏膜(C06)、腮腺(C07)、頜下腺、舌下腺及其他唾液腺(C08)。本研究發(fā)病部位為C00-C08,當口腔內病變重疊兩個部位時,原發(fā)灶解剖部位被定義為大部分病變所在的部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描述疾病的時間、地區(qū)、人群分布。計數資料以相對數n(%)表示,應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估計各研究因素與口腔癌發(fā)病風險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區(qū)間(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tata 13.0軟件,所有P值均為雙側概率檢驗,檢驗水準α為0.05。
2.1 一般情況 本研究共調查某三甲口腔醫(yī)院收治口腔癌患者460例,平均年齡(60.40±12.35)歲;其中,男性348例(75.65%),女性112例(24.35%)。60歲以下的女性55例(49.11%),60歲以下的男性131例(37.65%)。漢族361例(78.48%),少數民族99例(21.52%),在少數民族中土家族43例(43.43%)。農民339例(73.70%),其他職業(yè)121例(26.30%)。
2.2 患病情況 患癌數量在2017—2019年明顯上升,2019—2021年有所下降。其中,男性病例數變化與總體情況相一致,而女性病例數逐年呈上升趨勢。年齡<20歲1例,20~29歲3例、30~39歲25例、40~49歲67例、50~59歲90例、60~69歲162例、>70歲112例。在口腔癌發(fā)病部位中,舌癌108例(23.48%)、口底癌87例(18.91%)、頰黏膜癌62例(12.91%)、牙齦癌42例(9.13%),其他部位共161例(35%)。
2.3 地區(qū)分布 2017—2021年,就診的口腔癌患者主要來源于遵義市、銅仁市、畢節(jié)市、黔南州等地。在遵義地區(qū)中,以正安縣、務川縣、遵義縣、習水縣就診患者人數多見,其他縣區(qū)的就診人數分布較平衡;銅仁市中,思南縣患病人數占比34.12%,在畢節(jié)市中,金沙縣就診人數占比50%。
2.4 一般人口學特征與口腔癌進展的單因素分析 通過一般人口學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性別、年齡、職業(yè)與口腔癌的進展有關(P<0.05)。女性患者相比于男性患者可降低出現口腔癌Ⅲ-Ⅳ期風險的46%;年齡≥60歲的患者發(fā)生口腔癌Ⅲ-Ⅳ期的風險是60歲以下患者的2.61倍;職業(yè)為農民與其他職業(yè)相比,可增加出現口腔癌Ⅲ-Ⅳ期風險的35%(見表1)。
表1 一般人口學特征與口腔癌進展的單因素分析(n=460)
2.5 口腔癌進展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在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吸煙、吸煙頻率為每天、吸煙量、飲酒、飲酒頻率為每天、飲酒量>200 mL、體重減輕、影響睡眠及飲食、潰瘍、煙斑、開口受限、咀嚼障礙、舌體活動受限、語音不清、就醫(yī)延遲與口腔癌進展相關(P<0.05,見表2)。
表2 口腔癌進展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460)
2.6 口腔癌進展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調整了性別、年齡和職業(yè)變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吸煙、吸煙量>20支、飲酒、影響睡眠及飲食、體重減輕、潰瘍、開口受限、舌體活動受限、語音不清、就醫(yī)延遲與口腔癌進展相關(P<0.05,見表3)。
表3 口腔癌進展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貴州省某三甲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腫瘤外科病房收治的口腔癌患者460例。近5年來口腔癌發(fā)病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在2019年后略有下降,其原因可能與近3年新冠肺炎病毒傳播致就診人數下降有關。本研究發(fā)現,男性罹患口腔癌的人數高于女性,男女性別比為3.1∶1,略高于國內相關研究結果[10-11]。男女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60~69歲之間,這與國內外報道基本一致[9,12]。在研究中發(fā)現,60歲以下的男性患病人數占男性總人數的37.64%,而60歲以下的女性患病人數占女性總患病人數的49.17%,與60歲以上女性患病人數接近,且女性發(fā)病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一結果表明該地區(qū)口腔癌在女性患病中有年輕化的趨勢。本組研究中女性口腔癌的高發(fā)年齡依次為60~69歲、50~59歲、40~49歲,均為絕經前后,可能與女性圍絕經期雌激素改變導致基因調節(jié)紊亂有關,這與相關研究報道雌激素缺乏是口腔癌的影響因素相吻合[13-14],提示應對該地區(qū)中青年女性口腔癌的發(fā)生引起高度關注。
本研究發(fā)現口腔癌患者發(fā)病部位前三位依次為舌癌、口底癌、頰癌,與國內、外文獻報道略有差異[7,15-16],這可能與環(huán)境、飲食習慣、地域差異等有一定關聯。
通過對研究對象病歷資料的整理,發(fā)現就診的患者均有不同的口腔健康問題,如口腔潰瘍、不良修復體、殘冠、殘根、開口受限、舌體活動受限、語音不清等,Ⅲ-Ⅳ期的口腔健康問題多于Ⅰ-Ⅱ期。從出現首發(fā)癥狀到就診的時間超過3個月的患者有294例,63.91%的患者出現就醫(yī)延遲,在多因素結果中顯示,就醫(yī)時間超過3個月的患者發(fā)生口腔癌Ⅲ-Ⅳ期的風險是3個月以下患者的1.26倍??偟膩碚f,口腔內的疾病很容易被發(fā)現,但患者就診時大多是Ⅲ-Ⅳ期,主要原因可能與地處西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就醫(yī)條件及便捷程度差,發(fā)病群體以中老年農民為主,吸煙、飲酒的陋習更普遍,口腔衛(wèi)生差,受教育程度不高,對口腔癌早期癥狀或表現認識不足,未及時就醫(yī)[17-18],這也提示除了加大對口腔癌的防治宣傳,也要關注該地區(qū)居民的口腔健康狀態(tài),落實早發(fā)現、早就診、早治療,降低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19]。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飲酒和吸煙與口腔癌有密切關系。本研究在Logistic回歸的多因素顯示,進一步證實了吸煙、飲酒與口腔癌的關聯。在多因素結果中顯示,影響睡眠及飲食、體重減輕、潰瘍、開口受限、舌體活動受限、語音不清、就醫(yī)延遲口腔癌進展有關,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出現局部癥狀時未及時診治,加之有不同的口腔健康問題,口腔內的許多細菌種類與慢性炎癥有關,導致口腔癌變,口腔癌的進展又會導致口腔局部功能的惡化。腫瘤的產生、發(fā)展是一個復雜多樣化的過程[20-21]。但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由于無法獲得疾病影響睡眠及飲食、體重減輕、開口受限、咀嚼障礙、語音不清等相關因素暴露情況與口腔癌患病前期、口腔癌晚期的時間順序,因此無法證明因果關系。今后可開展貴州省口腔癌前瞻性隊列研究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口腔癌的發(fā)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年齡集中在60~69歲。高發(fā)部位前三位依次為舌癌、口底癌、頰癌。飲酒、吸煙的男性老年農民是口腔癌的高危人群。該地區(qū)居民對口腔癌及口腔健康認識不足,Ⅲ-Ⅳ期口腔癌多于Ⅰ-Ⅱ期,且口腔健康問題也多于Ⅰ-Ⅱ期,吸煙、吸煙量>20支、飲酒、影響睡眠及飲食、體重減輕、潰瘍、開口受限、舌體活動受限、語音不清、就醫(yī)延遲與口腔癌進展相關。本研究是首次對貴州省遵義市某三甲醫(yī)院口腔癌患者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研究,雖然該研究僅涉及單中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結果仍可為貴州省遵義市口腔癌的流行病學研究及預防策略提供臨床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