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舒婷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教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重要保障,需要教師在這方面的教學中投入更多精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措施,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夠起到參考作用。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語文作為小學學習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屬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nèi)容,在考試中占分率較高。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積累大量的詞匯、素材,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過于注重語文閱讀能力的專項培養(yǎng),而且教學方法單一死板,缺乏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倦心理,失去閱讀的興趣,導致教學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提升每位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引入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1世紀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信息技術(shù)已經(jīng)覆蓋全球,普遍滲透于各行各業(yè),教育教學中也早已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shù)的應(yīng)用,而且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多媒體技術(shù)以其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教學效率。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圖片視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他們才會更愿意去參與到閱讀教學中,才會真正喜歡上閱讀,把閱讀當做一種享受,還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從而提升閱讀水平。
例如,在具體學習《海底世界》這一內(nèi)容時,課文中描繪的海底世界絢麗多彩、氣象萬千,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理解能力有限,對課文中的很多詞語都理解不了,光靠課文中的有限圖片,無法激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加上海底世界,在學生的印象中很陌生,他們會認為離他們很遙遠,他們并不熟悉海底世界是什么樣子,所以學習起來也比較迷茫。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引入多媒體技術(shù),利用多媒體視頻給學生展示一些有關(guān)海底世界的美景,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沉浸在這樣的視頻情景中,他們就會由此產(chǎn)生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這時候教師把學生引入課文中,讓他們帶著疑問進入課堂,開啟課文閱讀。教師再給他們展示一些有關(guān)海底絢麗多彩的圖片,然后引導他們開始課文默讀,并引導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有關(guān)描寫海底絢麗多彩的句子和詞語,默讀完畢以后,發(fā)表他們各自的體會和想法。這時候教師可以給出一張波濤澎湃的海面圖片,然后設(shè)置這樣的問題:“這個時候的海底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到在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最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場面來體會海底世界的奧妙,這樣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會逐漸得到提升。
二、巧妙設(shè)問,幫助學生感悟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辦法之一,就是巧妙設(shè)問,讓學生在解答閱讀問題的時候能夠快速找到答案。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巧妙設(shè)問,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到閱讀中,從而找到具體答案。這種閱讀方法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學生帶著目的進入閱讀就能很快找出文章的重點,促進了學生的深入理解和感悟,非常有利于提升閱讀教學效率和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具體教學《小河蚌的故事》這一篇童話課文時,這篇童話講述了一群小河蚌和一個老河蚌,這些小河蚌都聽從老河蚌的話把沙子撿到自己的體內(nèi),唯獨有一個小河蚌沒有聽從老河蚌的話,并沒有把沙子撿到自己的體內(nèi),通過歲月的洗禮,聽話的小河蚌們體內(nèi)的沙子都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珍珠,而這個沒有聽話的小河蚌卻流下了悔恨的眼淚,后悔當初沒有聽從老河蚌的話,讓時光白白從它身邊溜走,它什么都沒有得到。這個童話故事啟迪我們,時間是最寶貴的,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克服困難,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最有意義的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第五段內(nèi)容,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小河蚌獲得珍珠的辛苦與快樂,然后設(shè)置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有些小河蚌的蚌殼中有珍珠?”讓學生通過文中“終于”這個詞語,深深感受到小河蚌體內(nèi)由一粒沙子變成一顆珍珠的漫長過程,讓他們明白時間的寶貴性,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就會得到收獲。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大意,同時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非常有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抓住關(guān)鍵詞語,細細推敲探究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詞語、句子和段落組成,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引導學生從基礎(chǔ)的詞語開始,抓住閱讀中的關(guān)鍵詞語細細分析,這是提升他們閱讀能力的方法之一。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時往往比較籠統(tǒng),不注重詞語和句子的細節(jié)分析,而是大體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每段文體的意思,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無法培養(yǎng)出良好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語,細細推敲探究,加強學生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這樣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大意,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具體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這一首詩歌時,這首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歌的上半首寫出了西湖的水光山色和下雨時的朦朧景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詩中的“晴方好”和“雨亦奇”這兩個關(guān)鍵贊評,感受不同天氣下的西湖美景。教師再通過描述和圖片讓學生聲臨其境,感受當時作者寫作時的情感報復(fù)。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下半首詩歌,細細推敲“西湖”和“西子”,這兩個詞語共有一個“西”字,作者的描述重點是西湖之美,西湖之美猶如西施美,不管是晴天雨天,不管是淡妝濃抹,都美麗無比。通過這樣逐字逐句的分析,學生就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篇詩歌,對提升他們的閱讀鑒賞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幫助。
四、擴展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特別對于閱讀而言,光靠課本知識無法達到學生的閱讀量,如果長期停留在課本知識的閱讀范圍內(nèi),學生就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反感閱讀,失去閱讀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擴展課外閱讀,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才會擴展知識面,豐富閱讀經(jīng)驗,開闊眼界,才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在選擇課外書籍時,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一些符合他們生活實際的讀物,比如,選擇一些有關(guān)家庭或環(huán)保的書籍,這樣既可以貼近生活,又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懂得保護環(huán)境和尊敬長輩。所以,擴展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非常好的一種方法。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提高閱讀能力,也就是提高語文整體水平,提升文學素養(yǎng),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對學生未來的人生發(fā)展非常有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馮勝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10):103-104.
[2]房元生.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讀寫算,2021(9):187-188.A05EE4A8-E0D8-4C19-9701-B4469F8B21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