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倩
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跨領域融合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先進理念。STEAM教育理念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藝術等領域,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被引入我國之后引發(fā)了研究熱潮。STEAM教育理念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是跨學科整合教育模式的衍生品。將其應用于初中美術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具備綜合素質、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人才。因此,本文對STEAM理念下初中美術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探索。
關鍵詞:初中美術;STEAM理念;教學策略
STEAM具有跨學科、超學科的特征,將其應用于初中美術教學,意味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采用更廣闊的視角開發(fā)課程資源、設計教學過程,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也可以在STEAM理念的引導下開展。STEAM理念與初中美術教學的融合應當發(fā)生于具體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STEAM理念科學開展初中美術教學,在具體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體現STEAM要素。運用STEAM理念推動美術教學的發(fā)展,在理論和實踐上具有可行性。
一、STEAM理念對初中美術教學的重要影響
STEAM理念具有跨學科、超學科的特征,對于初中美術教學來說,這意味著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采用更廣闊的視角開發(fā)課程資源、設計教學過程。相對于以往的教學思路而言,這雖然未必是顛覆性的,但往往是具有顯著變革特征的。在以往的初中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多依賴教材開展活動,沒有充分落實新課程改革“用教材教”的思路。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真正養(yǎng)成跨學科意識,形成運用STEAM 理念引導教學設計的直覺思維。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美術教學,除了讓學生積累基本美術知識與技能,還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初中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文化理解五方面要素。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完全可以在 STEAM理念的引導下進行。如,圖像識讀即基本的對美術作品的觀察與鑒賞,此過程伴隨著審美判斷,學生將形成的認識用于展現審美認知時,就會形成美術表現與創(chuàng)意實踐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借助STEAM理念就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科學(如物理、化學)、技術或工程(如學生完成的實驗或此前積累的動作技能類體驗)、數學中尋找與藝術(此處指美術)相關的素材,然后實施相關的教學,由此實現對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二、STEAM理念與初中美術教學的融合策略
理論上的指導意義要變成實踐中的相互融合,還需要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策略支撐。STEAM理念與初中美術教學的融合追求的是不著痕跡,兩者不能簡單對接,更不能機械拼湊。這樣的融合過程應當發(fā)生于具體的美術教學過程之中,這要求教師利用STEAM理念科學開展初中美術教學,并在具體的美術教學過程中自然地體現STEAM要素。筆者以實際教學案例加以說明。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感知與表現能力,筆者結合教材的相關設計,面向學生設計了一個主題為“面具設計”的教學活動。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這樣的主題考慮了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根據筆者的調查,大部分學生對面具有所了解,大部分學生對面具的認知來自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階段,但相關認知往往只是生活經驗,還沒有上升為審美認知。因此,從這個角度看,這一主題設計既有學生的經驗基礎作為支撐,又符合初中美術教學的要求。同時,這樣的主題設計考慮了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需要。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依賴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決定了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程度。在該案例中,面具承載著美學知識,能夠開闊學生的圖像識讀視野;設計對應著美術表現,而美術表現離不開審美判斷,設計本身也是一種創(chuàng)意實踐;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作出不同選擇,其背后實際上隱藏著文化理解。
(一)、教師讓學生在挑選過程中欣賞面具,簡單介紹面具的概念及其發(fā)展歷史
這一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知曉面具不只是一種物件,更代表著一種文化,古今中外都有著豐富的面具文化。在此之后,教師為學生呈現多種面具成品。呈現的形式既包括圖片、視頻,又包括現成的面具(如教師自己動手制作的和此前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觀察中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尤其是審美取向選擇面具。學生的選擇結果是多樣的。有的男生選擇了代表英雄人物形象的面具,有的男生選擇了經典名著中代表人物形象的面具,如美猴王的面具,少數男生選擇了具有神秘象征意義的面具;有的女生選擇了代表美少女形象的面具,有的女生選擇了古裝劇中代表經典人物形象的面具。在學生選擇的過程中,最初是感知在發(fā)揮作用,但是隨著觀察、選擇越來越深入,學生的思考也隨之深入,他們會超越感知層面,下意識地將接觸到的面具文化知識與自己的興趣愛好(顯性元素)、文化理解(隱性元素)相聯系,從而發(fā)展了圖像識讀、審美判斷等核心素養(yǎng),同時也體現了工程、藝術等領域的元素。
(二)、教師讓學生在制作中體悟面具文化
當學生觀察面具時,其通過視覺渠道接受信息,形成了間接經驗;當學生制作面具時,他們通過親手制作、親身體驗,獲得的是直接經驗。一方面,從技術上看,制作過程涉及科學認知、制作技藝等。盡管在學生制作面具的過程中,面具材質的選擇(學生多選擇硬紙板、水彩筆)、造型的確定、輪廓的確定、色彩的搭配,都是根據直覺進行的,但這樣的過程真實地讓學生感受到,在面具的制作過程中,尺寸、比例、顏色、明暗等都直接影響面具的制作效果。學生形成的這些認識,與STEAM理念直接相關。另一方面,從藝術的角度看,學生設計制作面具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通過雙手表現自己理解的面具之美的過程。
在教學中,一些學生在制作出初步的成品之后會抱怨自己制作的面具不符合預期,這實際上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契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你覺得面具丑在哪里?怎樣改進可以讓其更美?”這樣的問題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思維,隨后學生的操作也就進入“嘗試改進—評價—再嘗試改進—再評價”的循環(huán)過程。學生經過一步步嘗試、改進、評價與反思,終于制作出較為滿意的面具成品。
結語:
運用STEAM理念推動初中美術教學的發(fā)展在理論和實踐上是可行的。教師分析STEAM理念之后綜合、歸納,再經過演繹,然后運用于具體的教學實踐,可以實現STEAM理念與具體教學的融合,能夠用STEAM理念引領教學實踐,開拓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朱劍榮.新時代STEAM教育理念對初中美術教學的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20(01):126-127.
[2]曾愛潔,行衛(wèi)東.STEAM教育對初中美術教學的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19(0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