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劍
人們常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俄裔美國作家安·蘭德的小說《理想》,道出了此語真義。它撕下“偽理想主義者”的面紗,讓人們看到,在光怪陸離的現實面前,理想如何成為永恒的“異己者”。
小說主人公凱伊·貢達是位家喻戶曉的電影女星,男人為了她不惜“獻出生命”。然而,她被牽扯進一起“謀殺案”,為逃避追捕,她從眾多粉絲的表白信中隨意抽出6封,按信上的地址上門請求庇護。這些天天把偶像掛在嘴邊的人,是什么反應呢?罐頭公司副總經理佩金斯曾信誓旦旦地說:“如果你進入我的生活,我會放棄一切跟你在一起。”但是真當貢達到來時,他退卻了,不愿放棄他的妻子、女兒、新冰箱,還有剛到手的副總經理職位。
接下來的故事大同小異。農民斯里尼,嘴上說“貢達是我的全部”,但想到告發(fā)貢達能得1000美金,在金錢和貢達之間,他選擇了前者。藝術家朗格力,寧愿沉醉于虛幻的想象,卻不相信站在自己面前的貢達。福音派修士??怂?,落魄伯爵伊斯哈齊,同樣將貢達拒之門外。
唯一例外是批發(fā)商店夜班店員強尼·道斯。他對貢達的到來充滿感激,為保護貢達,他攬下謀殺之罪。他說:“一定要讓夢想成真。如果不能成真,夢想又有什么價值呢?”
貢達當然不是殺人犯,這是作者設計的一個詭異連環(huán)套。如果把貢達看作是理想的化身,當天天掛在嘴邊、念在心里、繪在畫中、寫在字間的理想降臨,你是否會像強尼·道斯那樣“一定要讓夢想成真”?倘若需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甚至付出生命代價,你還會矢志不渝地選擇理想嗎?
這是作者發(fā)出的深沉拷問。安·蘭德寫道,我相信籠罩人類最可怕的詛咒,就是人們認為理想是虛無縹緲的,人們可以脫離理想而生活。
通過這個頗具戲謔意味的故事,安·蘭德無情批判理想虛無主義這個“最可怕的詛咒”。哲學家尼采在《致理想》中慨嘆:“我愛誰像愛你那樣,迷人的幻影!”理想是美妙的彩虹,但是“只有理想的人比沒有理想的人更無價值”。
那些拒絕或出賣貢達的人談起理想莫不言辭動人,而在作者看來,他們所鼓吹的“理想”,不過是自我標榜的漂亮裝飾、滿足虛榮的精神意淫。安·蘭德以“理想”之名追問:如果理想只是“迷人的幻影”,不是心頭的道德崗哨,那么當理想面對誘惑和沖突,我們是不是也會向實現低頭?
貢達的新聞發(fā)言人的話更引人深思:我們?yōu)槭裁疵髦裾J希望的存在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好,卻還要追求希望?也許這就是理想帶來的困惑。我們內心憧憬“另一種生活”,這就是理想在心靈深處激起的浪花朵朵,但請記住,不要以理想之名行虛無之實,嘆息“這種生活從未實實在在地到來過”。
當理想來敲門,不要因為貪戀“六便士”而錯過理想的“月亮”,那樣你也將失去整個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