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佳(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4)
盆腔炎是臨床常見婦科疾病,主要因盆腔腹膜、盆腔生殖器官以及子宮周圍結締組織發(fā)生炎癥所致。盆腔炎具有發(fā)病時間長、治愈難的特征,且發(fā)病后常伴有強烈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發(fā)熱等癥狀,嚴重者可造成輸卵管堵塞、宮外孕甚至不孕。據(jù)流行病學統(tǒng)計,20-35歲婦女為多發(fā)群體,發(fā)病率與性傳播疾病存在密切相關性,在發(fā)病群體中1%-2%為性成熟人口,而誘發(fā)我國婦女盆腔炎主要為非STD病原體,如大腸埃希菌等[1-2]。由于該疾病對女性患者身心健康均有嚴重威脅,目前臨床治療多采取快速見效的干預手段,但因其發(fā)病位置特殊,也需考慮女性的接受程度,因此,藥物干預成為臨床治療首選,其中常用藥物主要為抗生素,如頭孢曲松、多西環(huán)素等,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廣泛。但從兩者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效果來看,由于可擴大抗菌譜,長期服用可導致耐藥菌產(chǎn)生,降低藥物效果,為此臨床始終致力于尋找新的用藥方案。甲硝唑為抗生素和抗原蟲劑,是硝基咪唑類衍生物,抗厭氧原蟲與厭氧菌效果顯著,且對缺氧的腫瘤細胞也有著放射敏感作用。因此,本次研究探索甲硝唑聯(lián)合頭孢曲松、多西環(huán)素的效果,以期推廣安全高效的用藥方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94例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間收治的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組形成對照組(n=47例)、觀察組(n=47例)。納入標準:經(jīng)《盆腔炎癥型疾病診治規(guī)范》[3]確診為盆腔炎患者;知情且同意參與研究患者。排除標準:既往有藥物過敏史患者;盆腔內(nèi)腫瘤疾病、結核疾病患者;入組前14d內(nèi)服用過抗炎藥物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頭孢曲松、多西環(huán)素:①肌肉注射頭孢曲松(規(guī)格:1.0g),取滅菌注射用水(3.6ml)、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1g瓶裝肌肉注射頭孢曲松中,制成每1ml含250mg頭孢曲松的溶液,每日注射1-2g,日用藥上限為4g;②口服多西環(huán)素(規(guī)格:0.1g),單次劑量為100mg,2次/d。
觀察組增加甲硝唑:口服甲硝唑(規(guī)格:0.2g),單次0.2g,4次/d。
以上藥物連續(xù)干預21d。
1.3 觀察指標 ①一般資料。②臨床療效。根據(jù)臨床影像學檢查結果,療效評判依據(jù)如下:痊愈表示無任何臨床癥狀表現(xiàn),盆腔恢復正常;顯效表示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盆腔內(nèi)積液、包塊減少至少超過67%;有效表示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盆腔內(nèi)積液、包塊減少至少33%;無效表示病情無任何變化。③細胞因子指標。包括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C反應蛋白(CRP)、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④免疫功能。檢測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細胞水平及CD4+/CD8+值。⑤血液流變學。包括低/高切全血黏度、紅細胞沉降率、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獲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25.0軟件分析,以(%)與(±s)分別表示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進行χ2與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明顯。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年齡(歲) 病程(年) 體質(zhì)量(kg·m-2)觀察組 47 43.74±5.21 2.37±1.25 23.41±1.22對照組 47 43.82±5.56 2.41±1.36 23.59±1.17 t 0.0720 0.1485 0.7300 P 0.9428 0.8823 0.4672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 兩組細胞因子水平變化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細胞因子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細胞因子水平變化比較(±s)
表3 兩組細胞因子水平變化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MCP-1(ng·L-1) CRP(mg·L-1) GM-CSF(ng·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365.28±15.87 274.66±9.25 6.09±1.15 2.85±0.34 38.52±3.46 21.55±1.07對照組 47 366.14±15.93 301.52±12.17 6.08±1.17 3.97±0.89 38.63±3.54 25.43±2.49 t 0.2622 12.0463 0.0418 8.0593 0.1523 9.8149 P 0.7938 0.0000 0.9668 0.0000 0.8792 0.0000
2.4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組別 例數(shù) CD3+CD4+觀察組 47 0.55±0.06 0.67±0.07 0.44±0.04 0.48±0.06 0.43±0.04 0.37±0.07 1.04±0.12 1.43±0.28對照組 47 0.55±0.05 0.58±0.03 0.45±0.04 0.45±0.05 0.43±0.03 0.34±0.02 1.05±0.13 1.19±0.18 t 0.0000 8.1017 1.2119 2.6333 0.0000 2.8251 0.3876 4.9430 P 1.0000 0.0000 0.2286 0.0099 1.0000 0.0058 0.6993 0.0000
2.5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5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
續(xù)表5
盆腔炎是一種病情復雜、易遷延不愈的婦科炎性疾病,對盆腔健康、子宮附件均有嚴重影響,目前臨床通過研究證實導致盆腔炎的主要原因為病原體入侵,采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具有必要性與合理性[4-7]。以往臨床常規(guī)用藥多為頭孢曲松與多西環(huán)素,其中頭孢曲松為頭孢類抗生素,在消滅腸桿菌、葡萄球菌、消化鏈球菌等病菌上效果顯著,但桿菌對頭孢曲松的耐藥率可超過20%,且對抗厭氧菌活性效果有限,給藥后通過作用盆腔結締組織發(fā)揮作用,但由于結締組織血液循環(huán)欠佳,藥物長期存留易產(chǎn)生耐藥菌,限制藥物效果[8]。而多西環(huán)素為廣譜抗生素的一種,對于衣原體、支原體感染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經(jīng)臨床證實多西環(huán)素治療后復發(fā)率較高,從而導致臨床療效減弱[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接受甲硝唑聯(lián)合頭孢曲松、多西環(huán)素治療后,細胞因子、免疫功能、血液流變學指標得到明顯改善,與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甲硝唑為抗厭氧菌藥物的一種,通過硝基向氨基的還原,實現(xiàn)良好的抗菌作用,使其能夠分解細菌DNA加速其滅亡,從而降低感染與炎癥反應[10]。在盆腔炎發(fā)展過程中,女性機體不單單出現(xiàn)炎癥反應,細胞因子也處于持續(xù)波動中,因此,MCP-1、CRP、GM-CSF水平異常升高,其中MCP-1、GM-CSF均可對內(nèi)皮細胞產(chǎn)生刺激,生成大量黏附因子,使炎性因子聚集加重炎性反應,并且能夠造成內(nèi)皮損傷;而CRP為炎癥指標,其敏感性較高,在炎癥早期則有異常升高表現(xiàn);以上指標水平的下降,表示細胞因子水平逐漸趨于正常,病情得到緩解[11]。同時,盆腔炎對于患者免疫功能也存在影響,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病情期間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也為疾病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CD3+、CD4+、CD8+T細胞水平及CD4+/CD8+值是反饋機體免疫功能的常用指標,其中CD3+、CD4+T細胞主要功能是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刺激巨噬細胞、單核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其水平越高表示機體免疫功能越強;CD8+T細胞具備免疫抑制功能,通過CD4+/CD8+值反饋免疫功能水平,服用甲硝唑后以上指標水平的上升則表示患者免疫功能增強[12-13]。而機體在長期炎癥刺激下,盆腔組織有粘連以及增生出現(xiàn),對血小板的正常聚集、釋放均存在影響,從而提高血液黏稠度、加大血流阻力、降低血液流速,縮減氧氣與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存在空間,導致血液微循環(huán)異常,經(jīng)過系統(tǒng)有效的抗炎治療,炎癥因子刺激得到控制,血液流變指標也逐漸趨于正常[14]。因此,與常規(guī)抗菌藥物頭孢曲松、多西環(huán)素的聯(lián)合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機體免疫機制,減輕炎癥反應[15-16],因此,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甲硝唑聯(lián)合頭孢曲松、多西環(huán)素展開盆腔炎治療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細胞因子、免疫功能、血液流變學,降低機體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