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茹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需要落實生本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體現(xiàn)生本理念及提升體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一定要認識到明確學生興趣因素的重要意義。本文從學生自身因素、教師教學因素及家長因素三個方面對影響學生興趣的內因與外因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給初中體育教學有益啟示與參考。
體育課是初中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課程。在新課改背景下,體育課教學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體育課作為一門強身健體、增強學生身心素質的重要課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及心理需求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特別要關注學生的興趣趨向,抓興趣點,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初中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體育課的學習動力,大多來自對體育活動本身的興趣與愛好。因此,教師應探究影響學生興趣的因素,在教學中融入學生的興趣因素,使體育教學更能促進學生的參與,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訓練,提升體育技能。
一、探究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因素的重要意義
(一)使體育教學更具針對性
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對體育知識的接受能力。在這里,興趣是指學生對體育課所表現(xiàn)積極的精神與心理狀態(tài)。學生對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因而,教師要對學情進行深入分析,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設計教學項目,優(yōu)化教學內容,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中心地位,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認真訓練。教師要注重用興趣引導學生進入體育教學的最佳狀態(tài),引發(fā)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提高體育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二)使體育課堂更具互動性
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會積極地求知與探索,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通常會與同伴互動交流和探討,也會積極地向教師求教。這樣,體育課堂在無形中會充滿活力,消除學生因反復的動作訓練而產生的枯燥感與疲憊狀態(tài)。例如,教師在教學中貼近學生的興趣點而組織合作性游戲環(huán)節(jié),在合作中引入競爭機制,如分組訓練中進行組間對比,初中學生大多都具有表現(xiàn)欲,有集體榮譽感,通過合作競爭性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進入學習的高潮,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鍛煉的習慣。
(三)加深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體驗
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也就會聚精會神地觀察與思考教師的教學過程,認真揣摩教師的訓練示范,并結合教師的示范,明確每個動作對提高自身各個部位的鍛煉功能,從而更投入地進行訓練,對體育知識及技能產生更深刻的體驗,認識到體育鍛煉對自身素質及其他科目學習所帶來的效益,正確處理好體育課與其他文化課的關系,摒棄重文化課學習而輕體育課訓練的學習觀念,真正把體育課當作一種終身受益的科目去學習,內化體育知識,積極投入體育鍛煉,有效提升身心健康指數(shù),擁有健康體魄,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體育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興趣的因素
(一)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學生自身因素無疑是影響學習興趣的內因。一是學生自身身體素質因素。身體素質高的學生通常運動能力高,身體素質低的運動能力相對低些。身體素質一般表現(xiàn)為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及柔韌性等能力。在體育教學課堂中,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常常會表現(xiàn)得積極主動,并且練習的頻率高,對新知識也易于接受,很快就可以掌握運動要領。而素質相對差的學生,常常不喜歡參與鍛煉,不能積極投入訓練活動,在學習中敷衍搪塞,反應較為遲緩,練習效果不理想。二是性格差異對學習興趣的影響也十分明顯。如內向型的學生,通常表現(xiàn)為意志較為堅定,自控能力強,面對困難積極思考加以解決,對動作要領理解得比較到位,情緒較為穩(wěn)定,能沉下心進行鍛煉與學習。性格外向的學生則對事物表現(xiàn)特別敏感,活潑好動,在訓練時喜歡自我表現(xiàn),但是有時候言過其實,好高騖遠,情緒不太穩(wěn)定。而抑制型的學生一般反應速度較慢,沉默寡言,不善于表現(xiàn),缺乏自信,自尊心較強,在遇到學習困難時會自暴自棄,產生消極情緒。面對學生的差異,教師要采取差異性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也要發(fā)揮互動交流合作學習的作用,讓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知識探討交流,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二)教師教學因素的影響
教師教學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外因。首先,是教師的情緒因素。教師良好的情緒對學生會產生誘導作用。教師情緒飽滿、精神狀態(tài)良好、聲音洪亮、輔導耐心與熱情與學生交流都會對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深刻的影響。在學生做相關動作取得成功時,教師要給予及時鼓勵與肯定;當學生處于暫時失敗的狀態(tài),也不要嫌棄與挖苦,而是安慰與啟發(fā);當學生產生懈怠時,教師要耐心引導,改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重新產生學習興趣。這些措施都是在教師保持良好情緒下所能做到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保持高昂的情緒,以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與體驗。其次,是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善于運用形象化的語言使枯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富有趣味性。如教學蹲踞式起跑時,如果教師生硬地講述相關要領,但是由于學生怕摔跟頭還是不敢起跑。因此教師用形象的語言把起跑比作橡皮筋的拉伸過程,“中蹲踞式就是拉長的橡皮筋迅速彈出去”,同時進行精確的示范,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動作也做得相當?shù)轿弧R虼耍處熣Z言的表達對學生興趣的產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家長因素的影響
目前,部分家長把目光盯在孩子的考試成績上,認為孩子考試成績高,就可以考上好的大學,每天與其多花時間去戶外鍛煉或進行體育活動,不如在學習上多花一些時間,認為多考幾分,就多了一點考上重點大學的機會,而沒有從孩子的實際身體狀況進行思考,沒有認識到體育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更沒有認識到體育課對促進孩子其他文化課成績提高的重要作用。據相關調查,多數(shù)家長都有“體育課無關緊要”的想法。家長的這種態(tài)度也對孩子產生深刻影響,必然影響孩子參與體育課的興趣。因此,學校與教師要針對家長對體育課的不正確認識,通過召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以具體的案例讓家長認識到孩子不參與體育課的危害,使家長理清體育課訓練與其他文化課成績提高的相互促進與相輔相成的關系,從而讓家長重視孩子參與體育課,同時讓家長掌握一定的體育鍛煉技能,由家長帶動孩子多進行體育鍛煉,使體育課拓展到家庭,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
三、體育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策略
(一)尊重學生需要,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實踐證明,初中學生是靠自身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而維持學習動力的。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就不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活動,學習效果也就很難得到保障。因而,教師一定要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對一些不需要教師講解的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教師不能一味地講解灌輸,要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權利與機會,使體育活動真正成為能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鍛煉活動。所以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就要考慮與分析學生內心到底需要怎樣的教學內容,喜歡怎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此為依據,對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行合理設計。初中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勝心較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組合,讓學生有所選擇,分別投入多種不同類型的訓練活動,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密切觀察學生運動訓練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的體育訓練項目及形式,以及學生對某一項目的反應態(tài)度不積極,就要對體育訓練項目及形式進行適當調整,使體育課堂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同時,根據學生活動好動的特點以競賽的形式組織教學,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學過程,提高體育技能。
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初中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作出相應的調節(jié)和分析,并且在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亦師亦友、良師益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更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更愿意與教師共同探討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喜歡一門學科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為他和這門學科的教師關系比較好,或他認為這個學科的教師人比較好,然后對這門學科產生了興趣,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認可,讓學生感受到被期待、被尊重,學生就會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愿意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
(二)注重趣味性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內容十分豐富,競技性運動與柔韌性運動以及技術類運動,學生都要進行學習。教師根據體育教學目標,結合初中學生的性別、性格、身體素質、心理素養(yǎng)、興趣愛好等特點,以及課堂要求,可以盡可能多地設計一些興趣類特長教學。同時,要注重優(yōu)化體育教學活動,如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一些小群體、自由參與體育鍛煉,在鍛煉時間上進行自我支配,同時可以對自己的鍛煉情況進行自主評價。這樣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就有了自主權,還可以在自主選擇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與特長,增強學習自信,在自我鍛煉中受到啟發(fā),進一步完善與優(yōu)化自身學習過程。對自由組合教學方式,教師要做到點撥性指導,給學生充分互動交流的時間,加深學生體驗,凝聚團隊力量,增強合作意識,發(fā)揮優(yōu)秀生的帶動與幫教作用。教師要因勢利導,對學生的體育活動進行及時的總結歸納,讓學生明確在訓練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繼續(xù)改進與優(yōu)化。此外,還要根據體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學生自由活動中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該體育鍛煉項目需要掌握哪些要領,應該如何鍛煉才能掌握這些要領,并提高體育技能,通過長期的堅持,促使學生形成反思的習慣,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活體育課堂,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
教師在學習教學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和探索空間,一方面這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欲望,另外一方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發(fā)現(xiàn)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進而讓體育課堂得到充分激活和調動,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將不再是課堂的決裁者和主宰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和指路人,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扶,讓學生在大方向不變的基礎上,實現(xiàn)個性化成長和發(fā)展,得到充分的啟發(fā)和幫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心態(tài),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更強,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更多成長更多。
(三)實施多元化形式教學,加深學生互動體驗
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講解灌輸及示范性教學模式,使傳統(tǒng)教學僵化單一的教學轉變?yōu)榉蠈W生興趣需求的多元化教學,讓學生能在課堂空間內滿懷熱情的投入學習,在學習中互動交流,提升體育技能,并且享受由此帶來的愉悅。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將目標分層設計,讓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獲取成功體驗,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教師要在教學中促使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組互動的立體互動教學氛圍,通過體育場地的變換、步驟環(huán)節(jié)的銜接等,促進學生互動效果的提高,讓學生興趣持久地參與活動。體育趣味性教學要結合學生實際開展相應教學活動,要在教學中融入多元化內容。比如,在體育活動中可以融入一些小游戲、有趣的教學情境,及學生喜歡的器械性練習、韻律操等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特長的發(fā)展。并且,要對一些學生不太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改進與優(yōu)化,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比如,有的學生不喜歡長跑練習,可以讓他們在競技類運動的來回跑場中鍛煉身體素質;有的學生不喜歡柔韌練習,可以采取韻律操的形式,配以音樂背景,激發(fā)學生鍛煉興趣??傊?,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設計體育教學活動,使學生由傳統(tǒng)教學的被動性學習,轉變?yōu)橹鲃渝憻?。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設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組織體育活動,以有效達成增強學生體能與身心健康的教學目標。
隨著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現(xiàn)階段可供教師借鑒和參考的教學方法也變得越來越多,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競賽類教學、情境化教學、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分層教學等相關教學方法,都可以為初中體育教學優(yōu)化提供更多的幫助和保障。教師可以立足于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作出相應的選擇和判斷。
四、結語
初中體育教學一定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設計教學過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提高與發(fā)展。教師要通過形象話的語言表達促進學生興趣的產生,要實現(xiàn)與家庭的密切配合,營造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讓學生將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經常性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