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雯 潘佩珍
摘要:針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探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壓與出血瘀斑之間的關系。選擇小兒心臟病患者24例,采用自身對照的研究方法,均采取腹壁右側位采用傳統(tǒng)的皮下注射方法后,然后采取應用棉簽按壓30秒方法和左側予不按壓的方法進行對比,結果表明,不按壓的效果優(yōu)于按壓止血。因此建議針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注射完低分子肝素就不進行按壓。可以有效的降低皮下出血率,從而減少患者的顧慮和疼痛,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和滿意度。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 小兒先天心臟病? 按壓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低分子量肝素(low olecular eight eparin,LMWH)是由普通肝素(UFH)分離得到的一些組分或裂解后產(chǎn)生的片斷,其相對分子質量為4 000~6 500。它是近10年發(fā)展起來的新一代肝素類抗凝、抗血栓藥物,其抗血栓作用優(yōu)于UFH,而抗凝血作用無明顯差別,LMWH血漿蛋白非特異性結合力低,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可達98%),量效關系明確,預期濃度和療效準確,加之本身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影響不明顯,故無需藥物監(jiān)測,半衰期長,無出血副作用,口服易吸收等特點,其中最有價值的是LMW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遠遠優(yōu)于UFH。近年來,國內(nèi)外LMWH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對LMWH的研究也日益活躍,并成為肝素類藥物研究的熱點,特別是LMWH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動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及某些疾病中高凝狀態(tài)的防治。
先天性心臟病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fā)育異常而導致的畸形,其發(fā)病率約占活產(chǎn)嬰兒的0.7-0.8%。由于嚴重和復雜的心血管畸形,患兒多在出生后需要長期治療。而低分子肝素是一種抑制血栓形成,廣泛用于兒童心臟病治療藥物。通常選擇腹部下注射,因為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豐富容易吸收,但臨床上由于注射按壓方法不正確,容易引起出血,淤傷等,造成患者疼痛及心理緊張,尤其兒童患者更甚。而在筆者所在的醫(yī)院科室,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按壓之后經(jīng)常有出血瘀斑情況的出現(xiàn),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按壓對小兒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國內(nèi)某三甲醫(yī)院2019年1月到6月之間總計25例患者,患者年齡均處于在3-14歲,其中男孩14例,女孩11例。均為心臟病患者相關,其中16例為ASD封堵術后病人,5例為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后病人,其余為心臟病相關的其他病例。患者收集的資料包括一般資料,既往心臟病史,伴隨疾病,圍手術期間患者的出血抗凝情況等。大部分患者來自全國各地,在不同等級的醫(yī)院接受過治療,患者來源廣泛,在臨床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颊呔哂腥缦聴l件:①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出血凝血時間(BT)及血小板計數(shù)均在正常范圍,②腹部皮膚正常。所有患者按照醫(yī)囑量注射低分子肝素、然后對比按壓之后出血和瘀斑情況。
1.2 注射及按壓方法
患者在介入手術后按照醫(yī)囑,低分子肝素規(guī)格:0.6ml/支,按照每公斤體重?給予相應的劑量,分別于術后12小時和術后24小時,予皮下注射,共注射2次,注射部位位于臍中心5cm范圍(除外臍周1cm內(nèi)),左右交替,分別采取右側按壓左側不按壓的方式對比觀察,兩次注射點間距2cm以上,注射時避開皮膚破損處,手術瘢痕及有痣有斑的部位。常規(guī)酒精消毒臍周右側5cm范圍皮膚,排干凈注射器內(nèi)空氣,左手捏起皮膚,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針栓,垂直進針,刺入針梗2/3,回抽無回血后注射,注射完畢進行按壓比較。一組(右側注射部位)采用注射完畢之后采用無菌棉簽輕輕按壓針眼15秒,另外(左側注射部位)一組注射完畢后直接拔針不進行按壓,進行比較,分別統(tǒng)計注射后12小時和24小時和皮下出血以及疼痛情況。其中出血直徑R作為判斷依據(jù)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結果如下表1所示。
從以上對比結果來看,注射予不按壓,出血率從17%降低到4%,且在12小時和24小時均有效果,因此不采用按壓可以顯著降低注射后的出血和瘀斑概率。低分子肝素是一種新型的抗凝血酶依賴性抗血栓形成藥,局部出血是其主要的不良反應,在應用低分子肝素時,注射和吸收過程均可破壞局部毛細血管壁,引起毛細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局部瘀斑和硬結。原因可能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按壓力度過大會導致局部血管破裂,加之低分子肝素自身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局部出血,因此提議注射后不予按壓。
3 討論
綜上所述,改進之后的注射非按壓手法,可以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皮下出血率,從而減少患者的恐懼及焦慮感,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其能較好的配合治療,促進疾病的康復,增強了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賴,提高了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采用非按壓法可以有效的降低皮下出血率,從而減少患者的顧慮和疼痛,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張萬忠,王云山,等.肝素降解和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備[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1,22(1):48-51.
[2]許大慶.低分子量肝素的臨床應用進展[J].食品與藥品,2005.7(8) 51-53
[3]高磊,李彥華.支架植入術后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時的抗凝治療選擇及出血風險評估[J].三峽大學學報,2017年6月: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