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參加教學活動,聽了一節(jié)研討課。在我看來,這節(jié)課上得很好,簡約大氣、精致扎實。課上完,依例是評課、議課。這位教師說,請把她當標靶,向她開炮,她努力做個“稻草人”。我聽著辛酸又動容。果真,如我預估的那樣:優(yōu)點“一二三四”,建議“一二三”;優(yōu)點是普適的,建議是尖刻的。
上得很好的課,為什么還得不到應有的贊譽?為什么還不能讓執(zhí)教者信心滿滿、興高采烈?這倒讓我想起很多學生的遭遇——測驗考了95分,捧著試卷興沖沖地跑回家向媽媽報喜;媽媽卻說,怎么還錯了幾題,以后要更加努力,爭取考100分。
我們總在說,鼓勵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卻時常吝嗇自己的贊美,不輕易把掌聲送給他人。我剛做校長的時候,進班聽課,常常聽幾分鐘就坐不住了,感覺那課真叫一個差:理念落后,方法陳舊。我的點評自然成了批評,這也不是,那也不對。那段時間,教師們怕我去聽課,更怕上公開課。后來,我開始試著去發(fā)現(xiàn)每位教師在課堂上的閃光點,并在點評中放大這些閃光點,讓他們覺得一旦我來聽課,就是獲肯定、受表揚的機會來了。我也想過:只表揚、不批評行嗎?我覺得可行。我在放大其優(yōu)點的同時,也在告訴他們:這樣做是正確的,正確的東西要堅持,要發(fā)揚光大。當教學不斷閃現(xiàn)光彩,陳舊的理念、錯誤的方法自然就少了。漸漸地,教師們不怕公開課了,還主動邀請我去聽課了。
我們的評課、議課策略的確需要調整了。那種以自己的觀點、眼光衡量他人的課的做法,如同以欣賞京劇的要求看越劇,以觀看昆曲的標準要求川劇,其實建設性有限。還有的專家以批判為樂趣,以為不批判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殊不知,這最多只是技術水平,不是專業(yè)
水平。久而久之,追隨你學習和研究的人會越來越沮喪,越來越沒信心,甚至對你敬而遠之。我們的評課、議課,應該樹立“教師崇拜”的理念,尊重教師的勞動,敬畏教師的實踐。
常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可為什么只是遺憾的藝術,能不能成為快樂的藝術、成功的藝術呢?相信,每一位教師上研討課,一定經過精心打磨、反復推敲。教師如果不能從中體驗到收獲感和成功感,而是必須接受板著臉的、入木三分的評判,必須謙虛大度地聆聽批評意見,那么,誰還會有參與的積極性,誰還能勇于創(chuàng)造呢?
用成功激勵成功,用優(yōu)點引領優(yōu)點,不吝把掌聲送給教師,或許能讓他們的教研之路越走越寬。
(嚴英俊,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聽濤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