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生
記得朱自清先生在文章《匆匆》里說過: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而歲月卻是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轉眼間,我走上講臺已經(jīng)十六年了,在這十多年的教學中,我一面感嘆光陰飛逝,一面在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職業(yè)情感,剛走上講臺時的激情在這些年的職業(yè)磨礪中已經(jīng)消失殆盡,特別是班主任工作,很多時候,我既缺少方法,又缺少付出的決心,我感覺到自己有些職業(yè)倦怠了。
在這個時候,《中小學班主任》走進了我的內心世界,這是一份思維寬度與思想深度兼而具之的刊物。在這份刊物中,我驚訝于全國各地教育方法的多樣、教育名家思想的深邃,領略了教育科學的前沿;在這份刊物中,我懂得了教育其實就是一個生命對另外一個生命的呼喚。教師,固然是普通知識分子養(yǎng)家糊口的一份職業(yè),但教師更是成就他人的一個階梯,教師的快樂源泉在哪里呢?通過對一期又一期《中小學班主任》的閱讀,我深刻地認識到,成就他人,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讓學生在自己的寶貴年華學有所得就是教師的快樂源泉。
《中小學班主任》教會了我教育的方法,燃起了我的教育熱情,更是直接幫助了我,也間接地成就了學生。我和小宋之間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注釋。
小宋六年前轉到本班就讀高二,他是一個高而瘦的男生,沉默寡言,不喜人際交往,文化課基礎薄弱,高二上學期后半段時間他上課經(jīng)常遲到,課堂打瞌睡,有時候還看手機,傍晚衛(wèi)生值日總是很馬虎。3次家長會父母都缺席,撥打他們的手機發(fā)現(xiàn)一個是空號,一個已經(jīng)停機。談話時,他總是寡言少語,很難與其交心。我感覺想打開小宋的心門實在太難了,我曾想放棄,只要他不擾亂課堂紀律,就由他去吧。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像這種父母聯(lián)系不上,不關心孩子學習成長,學生如脫韁野馬的情況多得是,正如一位老師所說:“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薄敖處熢诔C正孩子的同時還要捎帶著矯正一個家庭,實在是太累了?!?/p>
然而,《中小學班主任》刊載的一個個案例鮮活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發(fā)揚工匠精神,建設良好班風》(2018年第4期)《眼神交匯師生的愛》(2018年第4期)《立德樹人——樂做陽光育人點燈人》(2019年第7期)……這些文章不但傳遞著教育方法,也向我傳遞著信心和能量,激勵著我在工作中多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正是因為《中小學班主任》的啟迪,一句話總是在我的心中回蕩:“做教育就是甘于清貧、甘當人梯,教師的快樂不是掙了多少錢,而是你成就了多少人!師生之間有了縫隙,不要害怕,這恰恰也是陽光能灑進去的時候。”
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小宋矯正過來。在家訪中,我發(fā)現(xiàn)小宋的父母早已離異,他現(xiàn)在和80多歲的奶奶一起生活,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在北方發(fā)展,已經(jīng)多年未回來了。最近奶奶摔了一跤,臥床不起,小宋一直對父親隱瞞著這件事,他自己一邊學習一邊肩負著照看奶奶的重任,所以經(jīng)常遲到。因為照看奶奶日夜起居過于操勞,所以上課總感覺到很疲憊。他的手機一直不肯交給我,就是放心不下家中的奶奶。
多么懂事的孩子??!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又抽空去了小宋家里6次,我鼓勵他,教他知識,更教他學習方法,我和小宋之間的師生感情變得越來越融洽,很多時候還形成了默契。他的奶奶康復之后,小宋還擔任了課代表,成為我教學的得力幫手。小宋明顯變得越來越自信了,成績也獲得了提高。他終于在高考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現(xiàn)在我和小宋還保持著較多的聯(lián)系,正如他在信中寫的:“老師,我對您是萬分感激的,您不但教給我們知識,您還能走進我們的內心,是您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那潮濕的不容易點燃的火把?!?/p>
有什么能比這樣的言辭更令我感到幸福的呢?作為教師,把教育理解成生命和生命之間的對話,我想這才是事業(yè)快樂的源泉!
我沒有在小宋的言辭中陶醉不前,因為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進出我們學校,但是我的教育熱情卻是越來越高漲了,我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小宋說我點燃了他內心的火把,那么我內心的火把卻是《中小學班主任》點燃的。辦刊五年來,《中小學班主任》由雙月刊,到月刊,再到半月刊,內容越來越豐富,對教育教學實踐的指導力也是越來越強大了,其中凝聚了全體作者和編輯人員的智慧和汗水。
《中小學班主任》是一位無言的老師,又是一位知音摯友,他如春日里的雨水,澆灌著我的精神家園;又如夏日里的大樹,為我遮擋一片陰涼;他是秋日里的采摘園,結出滿園的教育碩果;他是冬日里的陽光,讓暖流在我們心間流淌。
378850190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