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要:《小石潭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貶謫永州之后,寄情山水,寫下的永州八記之一。這篇山水游記散文篇幅短小,但內(nèi)容豐富,情感跌宕起伏,寫作手法更是出神入化,變幻莫測。文章分析了柳宗元寫的山水游記《小石潭記》,探討了作者寫景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經(jīng)典古文? 《小石潭記》? 柳宗元
一、寫景時運用了多種寫作技巧
(一)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
首先,《小石潭記》為游記散文,作者善于敘事。首句為“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這一句話交代了作者行進的路線,也暗示了小石潭周圍應該有很多小山丘包圍著,非常幽深,為下文寫小石潭凄清冷落的環(huán)境作鋪墊。另外,作者僅僅用了九個字,非常明白地交代了行進路線,可謂言簡意賅。第四段最后一句話“乃記之而去”是敘事,交代了作者游覽后把美景寫在紙上,就像現(xiàn)代人把美景拍照留念一樣。文章的結(jié)尾交代了同游者共五個人,這是非常典型的敘述。作者把同游者分成兩層交代:一是寫吳武陵、龔古、柳宗玄這三個人,可以看出他們?nèi)齻€和作者是志同道合的人;一是寫兩個年輕人崔恕己、崔奉壹,他倆是隨從。
其次,《小石潭記》是著名的游記散文,作者善于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奥勊?,如鳴珮環(huán)”寫悅耳的水聲,描摹水聲,是景物描寫?!胺ブ袢〉?,下見小潭”一句是動作描寫,“伐、取、見”這三個動詞,寫出作者急切想欣賞美景的心情?!胺ァ弊挚梢钥闯鲂∈端闹鼙恢褡影鼑?,非常隱蔽,很難被人發(fā)現(xiàn);“取”字點明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本沒有路;“見”同“現(xiàn)”,從這個字可以揣摩出作者的注意力全在下邊,急切地想知道下面是什么。
最后,《小石潭記》是柳宗元寄情山水的產(chǎn)物,他善于抒情?!靶臉分睘槭闱?,作者被流水聲所吸引,“樂”字反映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心向往之,決定去探究;“似與游者相樂”是《小石潭記》第二次寫“樂”字,但這次是寫魚之樂,仍然折射出人的愉悅心情;“悄愴幽邃”四字揭示了作者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前面的兩次寫“樂”不過是寄情山水,排遣郁悶的寫照。
(二)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作者在《小石潭記》中運用了比喻、襯托、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使景物描寫富有情趣。例如,用“如鳴珮環(huán)”來寫清脆的流水聲,這種流水聲如此清脆,隔著竹林也聽得真切,說明環(huán)境幽邃,人煙罕至,這是一種襯托手法,通過聲響襯托寂靜;“皆若空游無所依”是運用了比喻手法,襯托出潭水的清澈;“斗折蛇行”運用了比喻手法,寫出小溪的曲折幽遠;“犬牙差互”運用了比喻手法,寫出小石潭的溪岸互相交錯,無法看到小溪的源頭。另外,“似與游者相樂”是作者心理活動的描寫,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游魚的活潑,以及游魚給作者帶來短暫的心靈慰藉。
(三)運用了多種寫作技法
第一,《小石潭記》采用了先聲奪人的寫作手法,通過聽覺,勾起游興。文章第一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作者被清脆悅耳的流水聲所吸引,激發(fā)了作者的游興,砍伐竹子,開辟出一條通向小石潭的路,期盼著探究。這種寫法在曹雪芹《紅樓夢》中也常常出現(xiàn),如寫王熙鳳出場,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突出了王熙鳳潑辣剽悍的性格。
第二,《小石潭記》采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這篇短文寫景的角度非常有特色,角度也是富有變化的,有聽覺,也有視覺描寫,以視覺變化為主。作者重點描寫視覺變化,寫魚的細節(jié)就是最典型的視覺描寫。如“佁然不動”四字寫出了魚兒靜靜地、呆呆地神態(tài);“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八個字寫出了魚兒突然快速游動的神態(tài)。一動一靜,兩者對比,把魚兒的神態(tài)勾畫得活靈活現(xiàn)。
第三,《小石潭記》除了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之外,還運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寫游魚百許頭歷歷在目,“若空游”,寫日光下澈,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沒有一個字寫水,實際上側(cè)面寫出了水的清澈?!叭艨沼巍笔潜扔?,極力寫水之清澈。
第四,《小石潭記》中還有多處呼應,使整篇文章渾然天成。例如,第一段寫“隔篁竹”,一個“隔”字,寫出竹子的多和密;“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寫樹木互相遮掩纏繞,搖動下垂,非常形象地寫出樹木又多又密的形態(tài),近一步印證了“隔篁竹”三個字;第四段中“四面竹樹環(huán)合”也表達了相同的效果,與“隔篁竹”遙相呼應。再如,“伐竹取道”體現(xiàn)了作者是有準備的,說明他們帶著砍伐工具,也帶著幫他們開道的人,這和文章最后交代同游者和隨從的人作了鋪墊,前后呼應,情節(jié)處處有來歷,可謂天衣無縫。
二、作者在景物描寫時特別注意詳略安排
《小石潭記》總共五個自然段:第一段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遠處俯視小石潭周圍的景物,寫得很詳細;第二段寫近處俯視潭中景物,對魚的刻畫是一個細節(jié)描寫,非常生動,也很詳細;第三段寫潭之源,很簡單,僅僅用了“斗折蛇行”和“犬牙差互”兩個詞語概括了小溪的狀態(tài),沒有細節(jié)描寫;第四段寫潭中氣氛,以“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概括,沒有更多敘述,比寫潭之源稍微詳細一點;最后一段交代同游者,也很簡單,沒有多余的話。可見,文章刻畫小石潭中的景物是重點,寫得很翔實,與中心不相干的交代很簡單,文章詳略得當,中心突出。
三、寫景的順序
《小石潭記》的寫景順序為游蹤順序,從每段首句中出現(xiàn)的方位名詞“西、潭中、西南”可以看出作者移步換景。
第一,作者寫發(fā)現(xiàn)和離開小石潭的過程。通過幾個動詞“行、聞、樂、伐、見”很形象地刻畫出作者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過程。“行”字說明作者的行蹤,從小丘向西出發(fā),走了一百二十余步;“聞、樂、伐”說明作者是有目的地尋山玩水,聽到流水聲,馬上駐足聆聽,被這種流水聲吸引,想看個究竟,所以伐竹取道。作者的驚喜全在一個“見”字,說明在砍伐竹子后,小石潭突然映入了作者的眼簾。另外,“乃記之而去”,一個“去”字和開頭“行”字呼應,寫出了作者游覽小石潭的全過程。
第二,寫遠處俯視小石潭中景物。發(fā)現(xiàn)小石潭后,作者寫景的角度是很獨到的。如“水尤清冽”四個字看似簡單,實則極富情趣,寫出了視覺之清和觸覺之冽。遠遠地俯視小石潭,潭水的整體狀態(tài)一覽無余,“水之清”令作者傾倒,“水之冽”令作者感同身受,“清冽”兩字也為寫潭中游魚和潭中氣氛“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作了鋪墊,真乃銜接有致,交代分明。又如“全石以為底”,盡管是遠處俯視,也能把整塊石頭看清楚,那么潭水一定清澈無比,這為寫潭中魚作了鋪墊。作者近岸觀看,翻卷的石頭露出水面,形成了奇形怪狀的巖石。“坻、嶼、嵁、巖”四字極力寫出潭中石頭的突??∶?。這么美的小石潭,再加上小石潭周圍郁郁蔥蔥的樹木和藤蘿,蒙蓋著、纏繞著、搖曳著,隨風披拂,真是人間仙境,作者暫時忘卻官場的失意,整個身心都融入小石潭。
第三,近處俯視潭中景物。寫作者數(shù)潭中魚的數(shù)量,可以看出作者的興趣,真被美景吸引了。寫日光下澈,魚影映照在石頭上,寫出作者的視覺轉(zhuǎn)換,由專注于數(shù)魚,到觀看魚的狀態(tài)變化,“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魚之靜和魚之動”非常形象地刻畫出來了。至此,作者細致觀察潭中景物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
第四,作者向遠處平視的角度,寫潭水之源流?!疤段髂隙睂懗鲎髡咄蝗蛔儞Q視覺,由俯視潭中游魚到觀察流水,觀察潭水是怎么來的。小溪在山谷中蜿蜒曲折,時隱時現(xiàn),極目望去,無法看到它的盡頭?!安豢芍湓础焙喓唵螁蔚奈鍌€字,寫出了作者的傷感和惆悵,也為下文寫小石潭的氣氛埋下伏筆。
第五,作者通過環(huán)視的角度,寫小石潭周圍的氣氛。一個“坐”字,寫出觀察者觀察景物的角度變換,作者突然由站著向遠處平視到坐下觀察周圍的景物。這時,可能作者游興將盡,想坐下來休息了,“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寫出環(huán)境幽靜,是人跡罕至之處,與文章開頭的“伐竹取道”相呼應,“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作者筆下的意象富有情趣
(一)作者的情感被景物所觸動
首先,作者寄情山水,被美景所吸引、所陶醉,情與景交融。聽到“如鳴珮環(huán)”的流水聲,“心樂之”,看到“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魚兒,感覺潭中魚和游人逗樂,被美妙的景物所觸動,內(nèi)心充滿歡樂。
其次,作者常常寫一些冷峻的意象,觸發(fā)自身的憂傷情緒,情與境交融,冰冷的石頭、清冽的潭水、青樹翠蔓等冷色調(diào)的意象和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極為吻合。如寫潭中氣氛這一自然環(huán)境: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和作者被貶謫的處境極為類似。作者被冷清的環(huán)境所觸動,內(nèi)心的抑郁、官場失意的情緒被觸發(fā),憂傷之情自然流露出來。
(二)作者筆下的景物富有人的情韻
作者筆下的石頭具有人的情韻,《小石潭記》中寫道:“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碧吨惺^爭著露出水面,向游人展示風采,成為露出水的高地,成為露出水的島嶼,成為露出水的不平的巖石,成為露出水的險峻的小山。游魚似乎懂人的心情,一會兒“佁然不動”,一會兒“俶爾遠逝,往來翕忽”,魚與人融為一體,人與魚同樂,“似與游者相樂”和莊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具有相同的表達效果。
作者筆下的樹木也具有人的情韻,而且樹木這類意象前后具有一致性,最終把作者被貶謫后孤凄悲涼心境呈現(xiàn)出來。“隔篁竹,聞水聲”這一句中的竹子好像是來阻礙作者欣賞美景的絆腳石,卻“隔而未隔”,正如“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作者“伐竹取道”去看小石潭,但坐在小石潭上,又因為周圍被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而勾起貶謫之情。整篇文章中,竹樹既是景,又是情,更是作者心中的生活環(huán)境??傊?,作者筆下的所有意象都富有情韻,都代表著作者的心聲。
參考文獻:
[1]劉雪婷.從寂寞的人生舞場走向率真的俗世凡間——論《小石潭記》與《滿井游記》的冷暖藝術風格比較[J].名作欣賞,2020(36).
[2]侯明昊.品悟語言形式,解密作者語碼——以《小石潭記》教學為例[J].名作欣賞,2020(15).
[3]葉黎明.一個經(jīng)典文本的教學考察報告——以《小石潭記》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0(1).
[4]史嘉妮.學習文言文的技巧方法——以《小石潭記》為例[J].問答與導學,2019(30).
[5]孫衍明.“讀得厚”才能“教得薄”——談談《小石潭記》的教學突破[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Z2).
[6]蔣興超.交融:情思的深度抵達——《小石潭記》的教學解讀[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
[7]章遠航.立足文本,多維解讀——淺談《小石潭記》的教學[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7).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高關初級中學)
39555005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