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
春節(jié)有很多習俗,從年前的大掃除、放鞭炮、祭祀祖先到除夕夜的守歲與團聚,都是鐫刻在每個人心中不可磨滅的春節(jié)的重要符號,拜年則是新年第一天最為重要的一項活動。古人的拜年習俗有哪些講究呢?
拜年的起源
據(jù)記載,最早的拜年起源于大年三十人們因為擔心年獸的襲擾而選擇躲在家中,直到正月初一早上才開門互相拜訪以恭賀新春并慶賀沒有被年獸吃掉。自古以來,拜年的習俗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向長輩叩歲的,叫拜年;另一種是平輩之間的相互道賀,稱為賀年。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南北朝時期,親族之間便會在正月初一這一天互相祝賀。南朝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進屠蘇酒?!币馑际钦f在正月初一這一天,無論是長者還是晚輩都要整理衣服和帽子,晚輩要按次序向長者進椒柏酒和屠蘇酒。從這段記載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南北朝時期親族之間拜年的規(guī)矩。
宋代拜年開始使用“拜年帖”
社交性質(zhì)的拜年興起于唐代,興盛于宋代。宋代,上層士大夫就有用名帖互相拜年的習俗。宋朝上層社會中,倘若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幅”兩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記載:“宋元祐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名刺”就是現(xiàn)在賀年卡的起源?!懊獭庇妹坊ü{紙裁成,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的姓名、住址和恭賀文字。仆人拿著主人的“名刺”代替主人拜年,一是士大夫交友廣、關(guān)系多,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時又費力;二是有些人關(guān)系一般,甚至有些芥蒂,所以就不親自前往,免去了見面拜年的虛情和尷尬。
古人的“拜年帖”上通常都會寫些什么呢?其實,古人的“拜年帖”上寫的字并不會很多。唐貞觀年間,國泰民安,唐太宗在新年時大宴群臣,曾用赤金壓制賀年卡,鐫刻御書“普天同慶”作為賜賞,恭賀佳節(jié)。普通的文人墨客通常是在紙片上繪制一些象征吉祥的花卉、人物等圖案,然后寫上自己的姓名送給親友,以此賀歲,一張賀年卡往往就是一帖精美的書法作品。南宋張世南在《游宦紀聞》中說,他家藏有北宋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人給一個名叫常立的人送的“拜年帖”。
宋代的“拜年帖”只是流傳于上層社會人物的一種拜年方式,直至明代,通過“拜年帖”拜年的方式才漸漸進入市井生活。明代杰出書畫家、文學家文徵明曾在《拜年》詩中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可見當時賀卡起到了聯(lián)絡感情和互相拜年的作用,既方便又實用。明代的“拜年帖”已經(jīng)從士大夫階層走進普通人家,包裝也更加精美繁復。比如有的“拜年帖”用紅綾(一種紅色絲織品)制成,上面撒赤金形成文字;有的“拜年帖”所用的材料是整幅織錦,上面的吉祥話語是預先織成的。
到了清代,帖子上不但要署名,還要用印,而且有了專門盛放“拜年帖”的拜匣。它是一種用料名貴的木盒,上面雕刻花紋,甚至還裝飾著金銀等物。匣子里除了放一張“拜年帖”外,通常還會放一些古玩珍品、金銀珠寶,有的甚至直接放銀票。
清朝時開始“團拜”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cè)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連年誼,以敦鄉(xiāng)情?!贝蠹覛g聚一堂,拱手相拜,省去了到處奔走拜年的勞累。不過,在團拜之后,很多人仍要去上司處拜年,借機送上一份禮品。亦有志同道合的同僚,登門拜年,你來我往,把盞品茗,傾心交談,吟詩作對。
古人拜年的儀式有哪些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則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彼此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家里拜年后,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明代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述:“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由此可見,拜年是有序的,先拜家長,然后再拜鄰居親友;本人去不了的,還要派子弟前往代拜;有的有矛盾一年也不來往,這時也互相拜年,相逢一笑泯恩仇。
從儀式上看,拜年常見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在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作揖,雙手抱拳前舉,抱拳時,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叫“吉拜”;反之,右手握左手,則是“兇拜”。行禮時,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使用。
三是鞠躬,現(xiàn)代通用禮儀,多用于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拜年,亦可用于平輩間拜年,男女皆行。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cè)腰肋間,上下微晃數(shù)下,雙膝微微下蹲,邊行禮邊口稱萬?!,F(xiàn)已鮮有襲用。
五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摘自《知識窗》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