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友智
小事不小,能見人心
婦產科專家林巧稚醫(yī)生查房前,因為產科病房里收治的都是重癥患者,整個病房的氣氛是疼痛難忍、哀號呻吟,是生死未卜、局促不安。但是林大夫來了之后,一邊治療,一邊跟患者聊天。她說話的那一刻,一股暖心的力量油然而生,就像給患者注射了強心劑,病房里呈現出溫暖的安寧。
腫瘤專家華益慰一生當中為患者做過無數次的腫瘤手術。但令我動容的并非他醫(yī)技高超,而是一個細節(jié):自他當醫(yī)生的那一天開始,每天他去查房前,無一例外地先把聽診器放在懷里焐熱,才進病房。一天天,一次次,即成了習慣,習慣成了自然。他一輩子竟沒讓患者體驗過一次涼的聽診器。
一個孩子出現了緊急情況,被送到了武警總醫(yī)院急救中心,王立祥大夫剛要搶救,就發(fā)現沒辦法救了,因為孩子已經沒了心跳。但是病房外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全跪在那兒哀求醫(yī)生,那個急??!王立祥大夫心里明白:我如果現在立即告訴他們孩子沒救了,可能會出事兒。他要給孩子的家人一段接受的時間。于是,他又給這孩子做了一個多小時完全無用的搶救。但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有很多大夫在外面勸孩子的家人,講了很多寬心的話,讓這一家人有了接受最差結果的心理準備。一個多小時之后,“無用”的治療結束了,卻有效地治療了這個家庭,讓他們能夠接受現實。
三個暖心的細節(jié),都與醫(yī)技、醫(yī)術本身沒有關系,但折射出的卻是醫(yī)者的仁義光輝。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