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登龍
(華池縣喬河初級中學 甘肅 華池 745600)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興趣培養(yǎng)是第一位的,地理教育要面對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樹立新的地理教學觀,重建靈動的地理課堂這是地理教學的目標和方向,那么這就對老師的要求更高,要在課前下功夫,準備更多的時間,課堂上動腦筋,從而讓學生感興趣,也讓學生觸發(fā)思考,將來面對社會的一些問題,能夠進行探索,獨立思考。
我們地理教師也應該有超前的意識,大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回答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通過這些培養(yǎng)措施,讓地理課堂動起來,活起來,要讓地理教學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地理,走進生活,讓學生感覺到地理是有趣的,地理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地理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識和經(jīng)驗,確實讓地理生活化,只有這樣地理課才是我們想要的,讓老師,讓學生都喜歡,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中融入生活中的地理,當然這對我們老師也提高了要求,我們平時就積累生活中的有關地理素材,我們隨手拍幾幅圖片,寫幾句話,為我們上課提供素材等, 然后我們在教學中把這些加入到課件當中,為學生服務,為課堂服務,提高課堂質(zhì)量,要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課和生活是一樣的,我們對生活有多愛,就對地理課有多喜歡,那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一定充滿著樂趣,當然這樣老師講起來輕松,學生學起來更輕松。
地理課堂的興趣引導,不僅在導入上下功夫,也需要在課堂上和學生大力互動,把生活中的例子帶到課堂。我在講“五帶”劃分的時候,首先提問學生:為什么中午比早晨溫度更高。說明地球的光和熱是由太陽帶來的, 然后我給學生舉一個例子:在教室放一個火爐,你站在火爐的跟前,你得到的熱量就多,你慢慢的離開火爐,熱量在慢慢的減少,這就說明太陽離我們越近,得到的熱量就越多,離得越遠,得到的熱量就越少,所以上就產(chǎn)生了五帶,這時同學們就知道了,距離太陽更近,而寒帶就是離太陽更遠的地方,那么這樣的話,同學們對于五帶的理解就更加的深刻。
還有我課外給大家布置一些地理作品,比如說讓大家設計制作一個地球自轉模型,通過這些模型讓學生對地球自轉的地理現(xiàn)象就更加的明白清楚,這樣既對學生課外能力是一個提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有了學習地理的興趣,當然這些素材也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一塊兒完成,同時也起到了家長督促學生完成課外作業(y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制能力, 也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當中來,那么所有的這些活動,都為學生學習地理打好了一個最基本的基礎,也讓學生學習地理更加的專注,更熱愛這門課程。
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yǎng),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在每一節(jié)課,我都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在備課上,搜集生活當中的一些有關地理教學中的素材,融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對這些素材充滿著好奇,有探索的欲望,同時上課也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也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由搭配,讓他們自己學習。比如我在上“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時候,讓學生分組,討論地球的形狀是怎樣的,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我首先不否定這些答案的對錯,先讓學生說他對這個地球的形狀是如何理解的?這個答案如何得到的。有些同學說是想象的,還有課外書,同學各種形式了解。然后老師在進行小結得出正確的答案,并讓學生舉例來說明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證明地球它就是一個球體,通過這些問題,讓每一組的同學都有話說,能動腦筋。每一組,每一個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每一個同學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雖然有些答案它不夠準確,但是這些答案,同學們都是經(jīng)過思考的。我們都要給予鼓勵,然后老師再舉一些生活當中的實例,比如說我們教室在三樓,八年級的教室在一樓,那我們看的遠,還是八年級的學生看的遠,還有我們站在公路邊,看到遠處的來人,先看到這個人的腳還是頭,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些都能說明地球的形狀,把這些實例帶到課堂,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大家也能樂于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隨著教學設施的改善,每一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將多媒體引入到課堂,就要讓多媒體教學發(fā)揮作用,給學生以輕松的感受,視覺的沖擊。多媒體比起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字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可以讓一節(jié)課,更具有靈活性,可操作性,可以讓課堂上的知識直觀的呈現(xiàn)給學生,讓課堂進一步輕松,愉悅,讓多媒體的作用凸顯,讓學生思想集中, 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吸引學生, 提高高課堂效率,使學生進入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比如我在教學“地形圖的判讀”這節(jié)課的時候,提前讓學生在本地找一些有關的地形圖拍成照片,讓不同的地形圖呈現(xiàn),然后讓同學們在課堂上互相交換,讓他們認識這些地形圖,并說一說在本地把這種地形圖叫什么,比如叫山溝,山頂,等等。然后我在課件上呈現(xiàn)出這些地形圖,這樣學生認識起來就更加的容易,猶如身臨其境,理解起來就更加的容易,記憶起來也更加的牢固。
每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不一樣,難易程度不一樣,每一節(jié)課組織語言也不相同,學生的執(zhí)行力也不同,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費力。在上課中有一些學生注意力分散,多媒體可以將知識,直觀形象地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學習也易于掌握,并且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都能聽得懂,記得牢。比如在八年級上冊“黃土高原”這課時,我就提前拍一些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卯圖片,然后做到課件當中。上課時讓學生觀察,吸引學生,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讓學生分析總結。通過這些圖片的播放,也引出了水土流失,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情況,本地有這樣的問題嗎?這些問題帶來了什么危害?讓學生從自己的理解談感受??傊虾靡还?jié)地理課,上的有樂趣,就要讓多媒體運用到課堂,在不同的課堂當中,在不同的課當中,選擇多媒體也可以選擇傳統(tǒng)教學,這樣就能提高課堂質(zhì)量,也能靈活地選擇,對地理教學有很大的進步。
在多年的地理教學生涯中,我發(fā)現(xiàn)好多學生學習地理比較困難。究其原因,是學生每天拿著一本地理書,就學地理書的知識,而忽視了生活中的地理,他們就知道就書學書,學的死,思維固定,把生活中的地理和課本中的地理聯(lián)想不到一塊兒,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勢。有一句話說:“生活中不會缺少美,只是我們沒有用有心的眼睛去關注”。同樣在生活當中地理知識隨處可見,只要用心,用眼,那地理知識就在身邊。當然老師也要善于引導,善于組織,讓學生把書本的知識和生活當中的地理結合起來、聯(lián)系起來。比如夏天的早晨上操的時候天已經(jīng)大亮,而冬季上操的時候天還很黑。為什么越往東的地方天亮的就越早,越高的地方越冷,冬季,越往南的地方越熱,而越往北越冷呢等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知識還有很多,只要我們用心的去觀察感受, 就會發(fā)現(xiàn)地理無處不在,這些地理知識,就在生活當中。我們學到的地理知識對以后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我多年的地理教學過程當中,一直注意發(fā)揮地理知識的生活性,在課堂中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中,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學到了課本知識,也接觸到課外知識,也讓學生了解了生活,同時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的質(zhì)量也進一步提高。比如我在上“中國的氣候”這節(jié)課的時候,就提問學生你,在冬季們這個地方大多數(shù)吹的什么風向,能感受到的是暖意還是寒意?夏季的時候,這個地方吹的是什么風向, 感受到是暖意還是寒意?通過這些生活當中的問題的設置,我在講述我國受到哪些季風的影響時候,就變得簡單多了。通過生活當中的實際感受,也讓生活穿插于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了解到影響我國氣溫的高低,不光是有緯度因素的影響,還有其他因素。這樣的課堂就更加的生動,同時也能調(diào)動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就真正的把課堂與生活結合起來。
地理課堂:離不開地圖,地圖對地理學科而言就像人的眼睛,它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也是地理學習中不必不可少的??墒窃趯嶋H課堂學習中,很多學生不會看地圖,不理解閱讀地圖真正用途,導致學習地理困難,成績提不上去。我一直認為,只要學會了讀地圖,那么地理肯定就學好了。生活、學習當中,我們離不開地圖,那么就一定要掌握閱讀地圖的方法,通過學習地圖,我們可以更好的將地圖中的事物,投影在我們的空間概念當中。閱讀地圖也是考試大綱中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課不同于其他的課程,它既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懂得生活,對學生的技能也是一個提升,對學生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生活性強,實用性強, 也可以通過我們學到的地理知識為社會服務。比如,我們縣城周邊的一條河流,被很多人調(diào)侃的說叫黑龍江,那么我就提問學生,為什么叫黑龍江? 然后把這個問題留給學生課外去完成,讓他們?nèi)フ{(diào)查,研究、觀察。通過這些活動也延伸到本地的環(huán)境問題,本地的氣候狀況,自然資源的分布情況及利用情況。也可以了解本地政府是如何治理或者管控的,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這樣對學生學會研究地理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是學習地理的另一種方法。也豐富了我們上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學習效果也比較明顯,從這些活動當中,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愛護環(huán)境關注社會的品質(zhì)。
每一門課都有他的獨特特點,地理課也不例外,社會的不斷進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素質(zhì)要不斷的提升。作為地理教師我們必須掌握地理教學中的信息,在教給學生地理知識的同時,也教會了學生做人,同時還要關心學生的需求。用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把老師的思想和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摒棄傳統(tǒng)教學的方法思維,努力打造靈動的地理課堂,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