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紅燕
如果有人跟我說他最喜歡的中國文人是蘇東坡,那我要說,你太有眼光了,蘇東坡堪稱是中國文人的“天花板”!詩詞、散文、書法、繪畫,就沒有一個是他不擅長的。王安仁冒死勸誡神宗皇帝:“你殺了他,你在歷史上就是昏君?!?/p>
詩歌,北宋詩歌最高成就是誰?—“蘇黃”:蘇東坡、黃庭堅;
詞,“豪放派”的開創(chuàng)者和代表人物是誰?—“蘇辛”:蘇東坡、辛棄疾;
散文,宋代散文最高成就—“歐蘇”:歐陽修、蘇東坡;
繪畫,蘇東坡順手畫的《枯木怪石圖》,拍出了4.6億,創(chuàng)下了中國古畫第一高價。
總之,中國古代像他這么全能的文人是很少見的。一般都是只在某一領(lǐng)域里面很有成就。但像蘇東坡這么全能的,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而且他這個全能,不是詩歌里面寫散文第一名,也不是散文里面寫書法第一名,不是這種比法,是隨便單拿一個出來就能“吊打”一大圈。
蘇東坡獨愛枯木怪石,順手畫了一個枯木,畫后面還有好友書法第三大家米芾的字。在他之前幾乎沒有人畫枯木,好端端的,為什么不畫春天欣欣向榮的樹木?如果畫樹,你會特別選一個枯木嗎?后人如果選枯木,大概都因為受蘇東坡的影響。因為蘇東坡下牢關(guān)了一百多天,受到各種侮辱打擊,使他忽然讀懂了莊子的槁木,忽然知道槁木存在的意義。人到中年,被貶黃州,落難時刻,講到“揀盡寒枝不肯棲”,他是一只鳥,是一只孤鳥,他如果想要找一個地方,停留一下,稍微休息一下,可是亂七八糟的樹枝,他也不肯停留。所以,“揀盡寒枝”,在那些寒凌的樹枝里,他要選一個他愿意停下來的樹枝?!皰M寒枝不肯棲”,他不肯隨便地停下來啊,這里面當然有舒適,但他不愿妥協(xié),他不愿與人世的媚俗妥協(xié),所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啊。“寂寞沙洲冷”講他自己在牢里出來的那種傷痛,簡直在呼應莊子《齊物論》里講到的“形如槁木”,忽然懂了:在他一千年之前,莊子留下的那個畫面的美麗,槁木不是死亡,槁木不是丑陋,槁木是努力活出它生命存在的意向,去鼓勵生命存活的艱難,所以蘇東坡畫了槁木,這樹其實畫得非常特別,還轉(zhuǎn)了一個圈。也許,他真的看到一棵樹轉(zhuǎn)了一個圈,也許他信筆就這樣畫了。他不是畫家,不是美術(shù)學院畢業(yè)的,他沒有受過專業(yè)的繪畫訓練,這是文人畫??墒翘K東坡非常自信,他說畫本來就不是像或不像,“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那種,畫得跟照片一樣,那是給小孩兒看的。他其實提出了國際上最早對于抽象的概念,繪畫本來就是傳達內(nèi)心想法。它跟文字一樣,只是一種哲學,所以他畫了《枯木怪石圖》,希望大家忘掉他賣得有多貴。蘇東坡的成就是開了繪畫枯木派的先河,以后枯木幾乎變成繪畫里很重要的主流。宋朝、元朝,特別到元朝,因為宋已經(jīng)亡于蒙古,宋朝皇帝的后代趙孟頫、趙子昂畫枯木,畫出自己在異族的統(tǒng)治下,不得不出來做官,而且官還做得很大的那種壓抑與委屈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不斷地畫枯木。我們可以說枯木是莊子創(chuàng)造的一個意象,成為文學里的典故,成為蘇東坡繪畫里的典故,最后成為文人心里一種很高的信仰。其實明清一直到現(xiàn)在都有人在畫枯木,強調(diào)自己在飽受艱難的時刻,如何活出自己生命的傲岸。
蘇東坡繪畫之高妙,在當時可見一斑。
再看書法,北宋四大家—“蘇黃米蔡”,排第一的又是蘇東坡,而他的行書當屬第三名。第一名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可是《蘭亭序》已經(jīng)沒有真本在人間,第二名是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名就是蘇東坡的《寒食帖》。此帖,是他在出獄后下放杭州,被解除一切官職且在被監(jiān)控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兩首詩稿,里面有錯字,字有大有小。他根本不在意好看不好看,在意好看,是在開花的春天。回想自己的一生,在春花爛漫的時刻,他多么希望蜜蜂來,蝴蝶來,所以努力用各種顏色和香味包裝自己。而到了槁木,沒有誘惑他人、吸引他人的目的?;钪挥袨樽约憾?。我們大部分時候,尤其在今天,各種社群網(wǎng)站不斷影響你,不知不覺地希望別人說我們好,這種渴望,使我們跟外在世界妥協(xié),所以活不出自己的姿態(tài)出來。不管是蘇東坡在畫枯木還是在寫《寒食帖》,都是在做自己。這呼應了莊子的《齊物論》里面講到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大概對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也有積極意義,那就是如何把所有媚俗的部分拿掉,不需要討好別人。今天看蘇東坡的書法《寒食帖》,心如死灰,死灰吹不起,活得好自在,好簡單。我們看到多少人在臨摹《寒食帖》,好看的不是它的字形,是隨意,是自在啊!
詩詞,更要說了!
蘇東坡在一生中寫了眾多詩詞,有記載的就有3458首,而且絕大部分是精品。詩詞里好多都是金句,幾乎是我們學生時代必考的。還有好些成語也全是因為蘇東坡才有的,如胸有成竹、出人頭地、大智若愚、不合時宜等。而且,蘇東坡創(chuàng)作風格跨越幅度之大,世所罕見。舉個例子,1075年的時候,他創(chuàng)作過兩首同樣是《江城子》的詞。他既能夠?qū)懗觥笆晟纼擅C?,不思量,自難忘??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樣的凄涼,又能寫出“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樣的豪邁。同一年同一個詞牌,而且都是有名到記錄在語文課本里面的必考詩詞。就他對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駕馭能力,實在令人贊嘆!康震老師曾經(jīng)對比過蘇東坡和李白,兩人同樣寫一個題材,都寫廬山,李白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種“直上九重天”的氣魄,到頂了吧,再寫廬山風景,應該沒有人能夠超過李白了吧。但蘇東坡寫廬山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另辟蹊徑,借廬山講了一個絕妙的人生哲理。這應該是寫廬山最好的兩首詩了。
蘇東坡除了在書法、繪畫、文學上有著極高的成就外,他在政治上也頗有建樹。蘇東坡是北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他二十四歲的時候就以北宋開國百年第一的成績,當了鳳翔府判官,同時他還做過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登州知州、杭州知州、潁州知州、揚州知州、定州知州、禮部尚書、兵部尚書。政治上,蘇東坡將他的個人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至今,我們在他的詩中,都能讀出當時他在朝廷上的個人立場與理想初衷。他不趨炎附勢,不與小人為伍,堅定自己的立場。也正因為他身上那種實干、清廉、高尚的氣節(jié),使他在北宋時期創(chuàng)造了許多政治佳績,至今被人們稱贊樂道。比如,蘇東坡被貶到欽州時期,他仍然不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初衷,堅定地和平民百姓站在一起,他體恤欽州的百姓,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為了讓地方百姓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他下定決心,親自上陣,帶領(lǐng)平民百姓一起對潁州西湖進行疏通,在潁州西湖基礎(chǔ)上修建堤壩,創(chuàng)造了許多政治佳績,帶領(lǐng)一方百姓安居樂業(yè),使得地方欣欣向榮、安定和諧。又如,蘇東坡在北宋時期的揚州、定州、登州、杭州等地方擔任知州時,他心系百姓,處理了一樁又一樁的冤假錯案。比如,北宋元祐年間,杭州城外漁光村李秀姑的丈夫出海十多年,一去不見蹤影,有人說是翻了船淹死了,有人說和另一個女人跑到孤島上去了。蘇東坡就任杭州知府后,對這件積案加以關(guān)注,他為了徹底查明案件真相,經(jīng)常一人微服私訪,在民間收集證據(jù)、尋找線索,后來在他的努力下,終于將積了多年的懸案破解。也正是蘇東坡身上那種追求真理、追求真相、秉公職守、為民著想的精神,使得他名聲大振,前來申冤告狀的人不計其數(shù),一件又一件的陳年積案被告破,一件又一件的冤案被平反。
宋朝是中國文化史的巔峰時代,陳寅恪先生曾經(jīng)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彼纬?,尤其是宋仁宗時期,出了許多名人,如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等,歷史上的“唐宋八大家”有六個都在宋仁宗時期;“四大發(fā)明”,三大發(fā)明出現(xiàn)于宋仁宗時期;古代政治方面,像包青天、楊家將等名人,都出自于這一時代。他們與蘇東坡同處一個時代,在這一個文化鼎盛的時代,蘇東坡的影響力可以說首屈一指。他是北宋時期士林領(lǐng)袖之一,歷史上許多有名的文人學士都拜蘇東坡為師,如“蘇門四學士”—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耒,他們都是蘇東坡的門人弟子。蘇東坡在古代文學領(lǐng)域更是有著極高的地位,他是詩歌、宋詞、散文、書法的改革派,以宋詞為例,蘇東坡改變了宋詞的發(fā)展方向,對宋詞的發(fā)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在北宋時期,蘇東坡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zhuǎn)變?yōu)橐环N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fā)展方向。
蘇東坡人生的最后一首詩是寫給兒子的,這首詩非常妙,充滿了禪理?!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边@首詩的最后一句和第一句是一樣的,但很明顯意思已經(jīng)截然不同了。這是蘇東坡走過一世的感悟,繁華落盡后,看見的生命脈絡(luò)?!皬]山煙雨浙江潮”,說的是廬山美麗浩渺的煙雨和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這是許多文人和追求者心中魂牽夢縈的風景,“未至千般恨不消”,如果沒去就感覺自己要抱憾終生。但是,這時的“廬山煙雨浙江潮”,已經(jīng)不單單是一個風景,它已經(jīng)變成了我們的一個目標,是我們?nèi)松囊粋€執(zhí)念,我們以為只要到達那個目標,我們的人生就圓滿了??商K東坡怎么說—“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等到有一天,我們終于來到了這里,我們最終發(fā)現(xiàn)不過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沖動妄念之后,我們最后才發(fā)現(xiàn)不過如此。我們的人生何嘗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就像是那部《心靈奇旅》的電影里的那個老師,他人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在紐約最好的爵士俱樂部做一次演奏,他堅持不懈地追逐他的夢想,甚至從死亡邊緣都要想盡一切辦法爬回來,就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而當他終于完成了心愿時,他居然悵然若失。這就印證了蘇東坡詩中那句“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煙雨的聚散飄忽、江潮的自來自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最后風景還是那個風景。風幡不動,我心妄動爾。就像最開始的時候,我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是當我們想要有所悟的時候,我們總覺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當大徹大悟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那這時,我們可能就要問了,既然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那生命這段旅途最大的意義在哪里呢?《心靈奇旅》這部電影給出的答案就是生活要有目標,但我們并不是為了目標而生活,到頭來當他回想起這一路的經(jīng)歷,比薩、棒棒糖的美味,街頭藝人的地鐵彈唱,下水道口吹起的風,以及樹上掉落的葉子,他才發(fā)現(xiàn):火花不是人生目標,當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經(jīng)被點燃。享受活在當下的每一分鐘,遠方的煙雨和潮汐就在那里,從我們踏上路的那一步開始,這沿途的風景或許就是最大的意義。
生活得如此豁達通透、富有禪理,你肯定會覺得,單憑文學上有如此高的成就已足夠自豪了,但這樣的領(lǐng)域他還有很多,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lǐng)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這可真是一個無與倫比的人,中國文化史上全能型的文人。如果他僅僅只是一個學霸,或者是一個文壇天神,我們應該不會這么喜歡他。學霸誰喜歡?一定是他身上有我們這種平凡人也有的東西,那是什么呢?—濃重的煙火氣。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愛蘇東坡,我覺得這個數(shù)量恐怕連蘇東坡本人都不會想到!他在與我們同樣的人生長度里,活出了比我們更寬廣的人生高度,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然而,在不同的境遇里,他又活出了比我們更豐富的滋味。就像祝勇老師說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在不用的境遇里,和他相遇,所以你一點兒都沒有覺得他離你很遠。你的豪邁、掙扎、灑脫、孤獨、挫敗……他,都有!這些滋味,從他的畫作里、從他的詩詞里、從他的美食里長出來。所以,你會覺得,他一點兒都沒有離你很遠,他就是那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里面和你同行的人。今天,我們叫李白“詩仙”,但是,我們今天叫蘇東坡什么仙呢?—“坡仙”。他已經(jīng)沒有辦法用任何的定義來框住了,他就是他自己,他也是在人生路上行走的“我們”。
東坡,真香!
本文系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立項課題“經(jīng)典詩詞教學促進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實踐研究—以宜興分院幼管專業(yè)為例”(課題批準文號:B/2020/10/04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