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
邯鄲大名縣張鐵集小學
馬永民 劉洋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我們已在大名縣的農村小學度過了八個春秋。所有的故事,都是在為美好的未來做著鋪墊。
馬永民,1989年生,武安市西寺莊鄉(xiāng)常寨村人,2013年畢業(yè)于邢臺學院美術系,同年9月加入了大名縣特崗教師隊伍,在張鐵集鄉(xiāng)東小灘小學任教,2014年轉到張鐵集小學任教至今。
本來對教師工作不太感興趣的我,上大學居然選擇了師范,四年的時間,除了學習美術專業(yè)知識外,還學習了教育的相關知識。大四的時候在邢臺十中實習,真正體會到了初為人師的快樂,漸漸地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行業(yè),體會到了身為教師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2013年,畢業(yè)前夕,同學們都在忙著考研,找工作,寫畢業(yè)論文。6月中旬,我即將離校,特崗報名也開始了,父母讓我留在家鄉(xiāng)工作,我當時很堅定,就是要準備考老師,我便報了大名特崗。經過幾次來回的奔波,通過自己的努力,7月份順利地通過了筆試和面試,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特崗教師。9月1日,只身一人背著行李到幾百里之外的大名縣教育局報道,我被分到了張鐵集鄉(xiāng)東小灘小學。還記得當時我心情既緊張又興奮,接我的趙校長和我簡單交談之后,便開車往學校走。不知顛簸了多少次,拐了多少個小彎才到村里,一下車,便看到了滿眼的落后與貧困。由于學校沒有住宿條件,校長擔心我一個異地老師的安全,就在學校附近給我找了戶人家住下。信心滿滿的我總認為學校是多么的美好,第二天去了學校,看到幾間低矮的瓦屋和陳舊的教學設施,面對理想的期盼和現(xiàn)實的落差,我心頭不由得一緊。還沒來得及感嘆,十幾個活潑天真的孩子便圍了上來問:“你是我們的新老師嗎?是數(shù)學老師還是語文老師?”看到那一個個渴望知識的孩子,想到他們坐在教室里沒有老師上課,我便決定留下。
一年多以后,由于學校合并,我來到了張鐵集小學。這里有300多名學生,20名老師,學校充滿著活力。因學校條件有限,幾個特崗老師擠在一間屋里一起做飯、吃飯。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來自石家莊的劉洋老師,她2014年分到了張鐵集小學,畢竟比我對這里更熟悉一些,生活上她對我很照顧。星期天,我們幾個路遠的特崗老師在一起做飯,每次她都會給我們炒幾盤拿手的菜,每次從家里帶來的特產,總會與我們一起分享。在教學上,她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是我學習的榜樣,工作中,我們經常討論和交流一些教學方法和教學問題,相互幫助,漸漸地對彼此有了好感。2014年,我們在這里相識相知相戀,2015年在大名縣安家落戶?;楹螅瑑扇讼嗷シ龀窒嗷ス膭?,生活雖清苦但很甜蜜。至今還記得,2015年12月26日那天,我們有幸參加了大名縣教育局組織的一場特殊而隆重的“緣源桃李,圓夢大名”集體婚禮,沒有豪華的車隊,沒有香醇的美酒,有的是全縣15萬名師生的共同祝福,使我們深深感受到局領導對我們特崗的重視與關懷。任教幾年來,我們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注重自我教育,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記得我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學校給我安排了六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第一天上課,我很興奮,可是,在我講課中有些學生說話,有些學生傳紙條,有些學生心不在焉,根本不把老師放在眼里,我批評了他們幾句,第二節(jié)課講課中他們又開始起哄,他們不聽講,我特別生氣,但我又不知道用什么樣的好方法來管教他們。很快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不是因為工作量大和任務重,而是因為在班級管理學生與日常教學方面缺乏教育教學經驗,經常沒有頭緒,抓不住重點,處理學生問題更是一頭霧水。我便去找校長,希望她重新給我分配一個別的班級。校長與我談心,充分肯定了我的工作能力和責任心,同時告訴我,做好一份工作光靠蠻干和熱情是不夠的,還要講究教學方法。此后,我經常聽優(yōu)秀教師的講課,學習他們的課堂經驗和教學技巧,還請他們到我的課堂聽課,并汲取寶貴建議,取長補短。我還去查閱有關資料,學習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課件和教學方法,融入到我的教學中來。后來,學生上課搗亂的現(xiàn)象也沒有了,經過努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受益匪淺。漸漸地,我有了自己的教學方法,教起來也輕松多啦!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所帶的班級每學期期末考試都名列前茅。我本人2015年被評為大名縣優(yōu)秀特崗教師,2019年、2020年獲政府嘉獎,2021年獲大名縣優(yōu)秀教師稱號。我要感謝在生活上幫助我的領導和同事,感謝一如既往理解我、支持我工作的家長,更要感謝那些活潑可愛、同我一起學習成長的孩子們。正是有你們的信任和支持,我才有了今天的這份榮耀。
我們學校也有很多留守兒童,家長外出打工,有的還是父母離異。那些孩子缺少父母的疼愛,性格內向的多,不愛說話,經常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這里的學生接觸最多的是課本知識,對于課外知識知之甚少,所以對一些課外知識的學習很欠缺。美術專業(yè)畢業(yè)的我,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在課余時間給學生開展繪畫課、書法課,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拓展了他們的知識與視野,得到了家長和領導的一致好評。在生活中,我還對個別困難學生給予幫助。三年級學生魏小冉是聾啞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她跟奶奶一起生活。魏小冉雖然聽不見,但很聰明,在課上我會多花些時間來教她,能聽懂的她就點點頭,聽不懂的就搖搖頭,每次我都會耐心地一遍一遍地講,直到她學會為止,就這樣,孩子的功課從沒落下過。平時我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時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健康;學生生病、受傷,我都是第一時間趕到,精心護理和及時送去就醫(yī);常常教育學生要多想想在外打工的父母是多么不容易,要多體諒父母……每天在教室、宿舍兩點一線地重復往返,我用踏實的腳步踐行著自己身上的那份責任。
不論春夏秋冬,我們總是早早來到教室、操場,和學生一起晨讀、跑操,了解班里的情況,找個別同學談心,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一些問題;課間十分鐘,經常和學生一起跳繩、做游戲、丟沙包;放學后給學習困難的學生輔導功課,這些學生的成績從不及格到了及格,孩子們的成績提高了,家長都很高興,因此我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劉洋,1991年生,石家莊市井陘礦區(qū)人,2014年畢業(yè)于邯鄲學院,同年9月加入到特崗教師的行列,任教于大名縣張鐵集鄉(xiāng)張鐵集小學,堅守至今。
2014年,我來到張鐵集小學。作為一個異鄉(xiāng)人,來到這個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心中有些失落和惆悵。雙休日,別的老師都回家了,我一個人呆在宿舍里,當時學校沒有網絡,只有孤獨、寂寞,但這時候校長和其他老師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平時,校長經常給我送些菜,老師們給些花生、山藥,周六日,學生怕我無聊想家,經常找我聊天,給我講笑話。孩子們非常懂事。因為學校用水不方便,每次都要到校門口井里抽水,然后再提到二樓宿舍,中間是很遠的一段路程。依然記得,一天早起,我提著一桶水往樓上走的時候,正好遇上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他一手把我的水桶拎了過去,說,老師我來幫你吧,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已經走遠了。當時我潸然淚下。這里的孩子們每天放學后都會主動幫老師抬水,打掃衛(wèi)生,每次老師要給孩子們一些獎勵,他們總會推辭不要,還說,老師我們有的是力氣,能幫您干好多活兒呢!農村孩子的那種樸實無華,讓我更有信念在這里教學。
在這里,村民們也很關照我,常常給我送自己家種的蔬菜和水果,讓我真正體會到了鄉(xiāng)親們的熱情與淳樸。他們不止一次問過我,你這么年輕,還會調走嗎?我總會堅定地說,我就在這里扎根了,張鐵集就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
2016年11月,我們倆有了可愛的兒子,這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要幸福走下去。休完產假,不得不回到工作崗位。孩子當時才4個月。面臨著家庭和事業(yè)的雙重壓力,我們只能選擇回到講臺,因為那里也需要我們。我的家鄉(xiāng)在百里之外的石家莊,帶不帶孩子去,這個問題讓我糾結了好久。為了不影響教學,最終還是決定把孩子留給遠在石家莊的娘家來照看。
上車時,望著兒子的身影,我的眼淚吧嗒吧嗒地止不住,這種難舍難分的感覺恐怕只有當了媽媽才能體會吧!剛到學校的時候,每天下班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機跟兒子視頻,孩子開心的時候也是我最開心的時刻了,一天工作的疲憊都消失了。得知孩子生病發(fā)高燒,做父母的卻無能為力,跟孩子視頻通話都強忍淚水,只能開視頻關心,想到自己不能陪在孩子的身邊,感覺虧欠孩子的太多太多。記得逢元旦小長假,下午放學后我們趕緊往回趕,幾個小時的車程,回到家里已經是半夜,那時孩子都已入睡了,看到孩子的樣子,我們頓時睡意全無,靜靜地看著孩子也是一種享受。孩子醒來時,看到熟悉又陌生的我們,不愿與我們接近,更是讓我們心里有些空蕩蕩的。與孩子幾天的相伴,總是覺得時間過得真快,又該返回學校了,離別的傷感又涌上了心頭。
轉眼間,孩子接到我們身邊4年了,我的心中滿是愧疚。除了陪孩子吃飯睡覺,自己的時間都給了異鄉(xiāng)這一群孩子,望著兒子期盼的小眼神,想想父母雙鬢新添的白發(fā),也會心生感慨。每次得知老家遇到刮大風下大雨的天氣,只能提前給年邁的父母打電話,叮囑他們要照顧好自己;每次從電話里得知父母生病,我倆總是擔心不已,甚至想趕快回到他們身邊。
晚上,學生和同事回家后,整所學校安靜下來,就剩下我們夫妻倆人,想起遠方的親人,我倆經常整夜無法入睡。我們也想多陪陪父母,可是想到教室里的學生在等待,明天還要給他們講新課,便又默默地翻開課本,繼續(xù)準備明天的講課內容……
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我們攜手在異鄉(xiāng)度過。春去秋來,眨眼間已從教近十年,我們把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留在了大名,獻給了教育。我們始終無悔于自己的選擇,愿一輩子扎根農村,用自己的愛與行動書寫鄉(xiāng)村夫妻教師的教育詩篇。
回首這些風雨兼程的日子,曾有過迷茫、疑惑、挫敗和艱難,但更多的是快樂,是充實。每當想起這段特崗歲月,我的腦海中便浮現(xiàn)出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們那單純稚嫩的笑容,讓我領略了他們的純凈和美好,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校園里朗朗的讀書聲,更是讓我看到了這方教育田野深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