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慶松
中國城市水環(huán)境質量不佳,極度影響人居生活品質和整體形象。我國大部分城市采用雨污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通過兩套系統(tǒng)分別排出。由于排水管網雨污混接,污水通過雨水管道直接下河,嚴重污染河道水質。
為科學指導城鎮(zhèn)排水管網排查及評估,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組織編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技術指南(試行)》(2016),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組織編制《江蘇省城鎮(zhèn)排水管網排查評估技術導則(2020)》,南京市江北新區(qū)發(fā)布《江北新區(qū)排水管網檢測排查工作方案(2019-2020)》。雨污混接排查主要采用排口溯源方法,由下游至上游排查晴天流水情況。圩區(qū)雨水管網常為淹沒出流、高水位運行,導致無法直接觀察管口水流。新城區(qū)市政排水管道設計、施工、驗收、管養(yǎng)較為規(guī)范,基本無雨污混接。新城區(qū)已建地塊與施工臨時用地排水并存,施工臨時排水較為靈活、隱蔽,混接排查存在難度。
以南京市江北新區(qū)雅居樂片區(qū)為例,源頭調查和溯源排查相結合,水質和水量調查相結合,通過氨氮水質采樣檢測識別管道水質突變點,結合現場晴天流水調查(針對管口可見情況),快速、有效定位雨污混接的點位及管段,按照水質數據及晴天流水量劃分嚴重等級,為排水管網CCTV檢測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供數據支撐。
江北新區(qū)位于江蘇省會南京市長江以北,是國家級產業(yè)轉型升級和開放合作示范新區(qū)。雅居樂片區(qū)位于江北新區(qū)核心區(qū),建成度約為70%,部分用地正在施工。經統(tǒng)計,已建地塊9個,以居住用地為主,施工臨時用地3個,主要分布于片區(qū)西南部。
排水管網系統(tǒng)建設較為完備,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雨水管道收集雨水排入四方溝泵站前池,最終排入七里河。研究期間,四方溝泵站前池氨氮值為5.80mg/L,超過劣V類水質標準(2mg/L),片區(qū)內存在雨污混接。
片區(qū)內現狀共布設d600~d2000雨水管道4.73km,匯水范圍83.84ha,雨水管道分南北兩路由2個泵站前池排口(編號分別為L01、L02)最終入河。L01排口匯水范圍44.85ha,現狀布設d800~d2000雨水管道1.83km,共涉及6個永久用地(或區(qū)塊)、3個施工臨時用地。L02排口匯水范圍38.99ha,現狀布設d600~d1000雨水管道2.90km,共涉及5個永久用地(或區(qū)塊)。
新建區(qū)域市政排水系統(tǒng)雨污分流較為徹底,片區(qū)重點排查地塊雨污混接。雨水管道高水位運行無法肉眼觀測晴天流水情況,加之現狀地塊較少,采用溯源和源頭節(jié)點井排查相結合,通過水質和晴天流水情況調查,根據不同用地類型排水特點針對性排查,快速、有效診斷雨污混接點位或管段,為后期管道CCTV檢測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1)資料收集
包括:①現狀管線資料(包含公共空間、非公共空間):管線測繪圖、竣工圖等;②土地利用現狀圖;③地形圖;④排口調查資料等。
(2)內業(yè)梳理
①現狀地塊
標注現狀地塊位置、類型,區(qū)分已建地塊及施工臨時用地。
②現狀管線
梳理雨、污水管線分布及拓撲關系,重點標注市政雨水管道接入點、地塊雨水排放點(節(jié)點井),以及管道出水口和問題排口。如非公共空間管線資料暫未獲取,可將雨水管道預留井作為排查對象,也可走訪地塊物業(yè)管理單位咨詢節(jié)點井布置。
(3)外業(yè)調查
①問題排口調查
采用排口溯源和地塊節(jié)點井重點調查相結合,晴天流水調查和氨氮水質檢測相結合,明確問題排口,將所對應的匯水分區(qū)作為排查的重點。
由于圩區(qū)雨水管道常淹沒出流、管道高水位運行,無法觀測晴天流水。本次采用氨氮人工采樣檢測排口上游第一口檢查井,氨氮值>2mg/L(低于V類水標準),視為問題排口,對應匯水分區(qū)作為排查對象。
②現狀地塊及節(jié)點井調查
由于資料更新周期及所含內容的限制,存在實際情況與資料不符,尤其是臨時施工工地表達不全,因此,需進行現狀地塊實地調查核實,將片區(qū)內現狀地塊統(tǒng)計完全。同時,走訪調查地塊物業(yè)管理單位,進一步了解地塊雨污水排放情況,明確需排查和檢測的檢查井點位。
③市政接入點及節(jié)點井排查
以問題為導向,著力于源頭問題點位排查,對全部的地塊市政接入點及節(jié)點井開展“開井蓋-測水位-查流水-測水質-拍照(周圍環(huán)境和井室內部)”。
對于已建地塊,選取用水高峰期進行排查,例如學校選取課間休息期,對地塊市政接入點及節(jié)點井開展晴天流水量和水質調查。采用標尺測量水位,記錄液位與管口關系,若管口可見,觀察晴天(雨后48小時)流水情況,記錄流水占管道體積。通過氨氮采樣檢測水質,若氨氮值>2mg/L,視為問題點,如氨氮值≤2mg/L,可能由于地塊給水管滲漏、雨水調蓄設施排水等導致,視為正常情況。若管口不可見,通過采樣檢測井內水質,如氨氮值>2mg/L,視為問題點,需進一步調查明確上游混接點。由于地塊地面標高較市政道路高,市政管道系統(tǒng)管底標高通常低于地塊管道系統(tǒng)管底標高,因此,地塊內雨水管口通常出露,從而有條件觀察晴天流水情況。
對于研究區(qū)施工臨時用地,結合調查排水許可證、走訪施工人員污水排放去向、沿臨時用地四周排查雨水篦子接管偷排等,對涉及市政預留井進行流水和水質調查(方法同上)。若管道高水位運行導致流水情況不明,且氨氮值>2mg/L,但由于施工工地偷排、亂排隱蔽,可通過加密市政管道上下游調查點,分析氨氮值沿程變化以判斷雨污混接區(qū)域。
④二次排查
對仍未能明確判斷問題的管段,可根據污染嚴重程度,考慮采用封堵調排方法,通過降低檢查井內水位,觀察晴天流水情況或開展CCTV管道檢測。
L01、L02排口上游第一口檢查井高水位運行,氨氮值為15.10mg/L、7.26mg/L,上游管網可能存在雨污混接。片區(qū)內已建地塊節(jié)點井21個,施工臨時排水點3個,本次對地塊排放口及其市政接入點、預留支管,及關聯(lián)檢查井(共68個)雨污混接排查,發(fā)現問題排放口16個,占比為66.67%,其中,已建地塊雨污混接點14個;施工臨時用地超標排放2個,由于基坑水未經處理達標后排放,以及生活污水通過管道私接偷排。
施工臨時用地超標排放可通過加強管控或直接封堵消除混接,對于已建地塊因考慮對居民日常生活影響,需有序開展雨污分流改造。根據問題嚴重程度劃分改造優(yōu)先級別,為后續(xù)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分析,地塊雨污混接排放口氨氮值為2~8mg/L共7個,氨氮值>8mg/L共7個,氨氮值達到黑臭等級(>8mg/L)列為重點改造對象。綜合考慮節(jié)點井上游雨水管道晴天流水量,占管口1/6以上僅1個,氨氮值為13.10mg/L,建議將其涉及的地塊納入優(yōu)先整改范圍。
通過水質和晴天流水調查相結合、源頭調查與溯源排查相結合,有效避免管道高水位運行無法肉眼觀測流水,大幅減少降水排查的成本和工期,為后期管道CCTV檢測以及雨污分流改造提供參考和數據支撐。本次精準定位問題點位16個,其中已建地塊流水量大(占管道1/6以上)、水質達到黑臭標準的排放口1個。因此,新建城區(qū)仍存在雨污混接,需加強排水管網管理及摸排監(jiān)測。
水質數據是診斷雨污混接問題的重要依據。研究發(fā)現部分管網上游無管道混接,但由于污水管高水位運行,滲漏污染地下水,雨水管存在破損,外水緩慢滲入產生氨氮值超標?,F場排查發(fā)現晴天流水明顯,氨氮檢測值僅為0.088mg/L,為地塊雨水調蓄池間歇排水,屬正常情況。由于管道沉積嚴重,部分檢查井由于長期受上游混接污水影響,因此氨氮檢測值存在超標的情況,應結合上游水質數據及地塊內部管網問題點位排查綜合評判雨污混接。
考慮降低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建議優(yōu)先采用地塊節(jié)點井截流改造,對混接污染進行總量控制,后期對有條件的地塊逐步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建議將雨污混接排查及檢測常態(tài)化,納入智慧水務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為排水管道規(guī)劃、設計、施工、運營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