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琳,焦云娟,馬高恩,李艷華,李曉鵬
?KEYWORDS:resveratrol; glaucoma; optic nerve injury; 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rotein kinase B
青光眼是繼白內(nèi)障之后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以視神經(jīng)乳頭凹陷性萎縮和視野特征性缺損性縮小為主要表現(xiàn),不僅影響患者的視力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負擔[1]。多項研究表明,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節(jié)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和神經(jīng)軸突的退變是青光眼的主要病變特點[2-4],因此減少或抑制RGC凋亡與軸突的退變成為青光眼治療的研究熱點。傳統(tǒng)青光眼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或藥物降壓,但部分患者在眼壓正常后仍存在繼發(fā)性視神經(jīng)損傷。白藜蘆醇是一種非黃酮類多酚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腫瘤、抗氧化、抗細胞凋亡、神經(jīng)保護等多種作用。既往研究證實,白藜蘆醇可減輕青光眼視網(wǎng)膜的氧化應激損傷,但未具體闡述對RGC凋亡的影響及相關調(diào)控機制[5]。故此,本研究通過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分析白藜蘆醇對青光眼大鼠視神經(jīng)損傷的保護作用以及對凋亡相關信號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其相關因子的影響。
1.1材料
1.1.1實驗動物健康無眼疾SPF級SD大鼠,8周齡,60只,雌雄各半,體質(zhì)量180~220g,購自河北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許可證號SCXK(冀)2018-003。自由進食飲水,適應性飼養(yǎng)1wk。飼養(yǎng)環(huán)境室溫23℃~25℃,濕度45%~55%,12h明/暗交替光照。本研究經(jīng)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2018-085)。
1.1.2主要儀器及試劑白藜蘆醇(美國Sigma公司),熒光金(美國Biotium公司),0.25%氯霉素眼液(山東省人民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685),0.5%鹽酸丙美卡因眼液(比利時愛爾康醫(yī)藥公司,批準文號H20090082),超純RNA提取試劑盒、逆轉錄試劑盒、BCA蛋白定量分析試劑盒(廣州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兔抗大鼠PI3K、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PI3K、Akt、p-Akt、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多克隆抗體(北京Jackson公司);7500實時熒光定量PCR系統(tǒng)(美國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全段酶標儀(美國BioTek公司)。
1.2方法
1.2.1熒光金染料逆行標記追蹤RGC取60只大鼠,0.3%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固定于腦立體定位儀上,以Paxinos圖譜為標準,定位器調(diào)整至零后,后移6.0mm,在兩側旁開中線1.5mm處對稱點,制作大小約1mm的骨孔,撕開骨孔處硬腦膜,Bregma點為零點后移4.3、6.3mm的骨孔內(nèi),分別旁開4.4、1.4mm,于背側膝狀核和上丘內(nèi)分別以玻璃微管緩慢注入3%熒光金0.5μL,注射深度分別為4.5、3.5mm,于5min內(nèi)注射完畢,針頭留置10min。對側背外側膝狀核和上丘操作同上,術畢分層縫合筋膜和皮膚,大鼠分籠飼養(yǎng),自由飲食、飲水,保持墊料干燥。
1.2.2青光眼大鼠模型制備60只大鼠行熒光金染料逆行標記追蹤RGC 4d后以0.25%氯霉素眼液滴注右眼,1滴/次,2次/天,連續(xù)3d。熒光金染料逆行標記追蹤RGC 7d后,隨機取40只大鼠,采用燒灼鞏膜表面靜脈法均選取右眼制作青光眼模型[6]:建模當天大鼠稱重,仰臥于手術臺后固定,以0.3%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并以0.5%鹽酸丙美卡因眼液滴注術眼3次,常規(guī)消毒鋪巾,暴露右眼。在眼科顯微鏡下,距角鞏膜緣12∶00方向剪開上方球結膜,約1mm,鈍性分離球結膜及筋膜,暴露鞏膜靜脈,分離3支上鞏膜靜脈,以手術燒灼器輕輕烙閉,以近角膜端血管擴張充盈,遠角膜端血管血流消失為宜。后整復術眼球結膜及筋膜,涂抹金霉素軟膏,術后第2d以0.25%氯霉素眼液滴眼,1滴/次,2次/天,連續(xù)7d。左眼不做處理。余20只大鼠除未燒灼上鞏膜靜脈外,其余步驟相同。
1.2.3分組及干預取建模成功(燒灼鞏膜表面靜脈術后7d檢測眼壓大于21mmHg或術眼眼壓高于非手術眼5mmHg視為建模成功)大鼠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分別為模型組、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20只未燒灼上鞏膜靜脈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10只)和實驗對照組(10只)。根據(jù)預實驗結果確定白藜蘆醇濃度,低、中、高劑量組分別以白藜蘆醇10、20、40mg/kg腹腔注射(10mL/kg),藥物注射劑量按照《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學》[7]人與大鼠體表面積的藥物等效劑量換算,注射間隔依據(jù)白藜蘆醇給藥后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8],1次/天,連續(xù)8d。模型組、對照組在相同時間注射等量生理鹽水,實驗對照組則給予白藜蘆醇10mg/kg腹腔注射。
1.2.4眼壓測量末次給藥后2h,以毛巾包裹大鼠并固定于手術臺,0.5%鹽酸丙美卡因眼液滴眼表面麻醉,將眼壓計筆頭垂直接觸大鼠右側角膜正中,測量大鼠右側眼壓,連續(xù)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
1.2.5視網(wǎng)膜鋪片與RGC計數(shù)眼壓測量后,以頸椎脫臼法迅速處死大鼠,顯微剪剪開大鼠球結膜,分離結膜和鞏膜,斷開眼外肌,取出眼球鈍性分離視神經(jīng)約5mm,取1/2以4%多聚甲醛固定2h,顯微鏡下去除眼前節(jié),分離視網(wǎng)膜,將視網(wǎng)膜平鋪于載玻片,自然干燥后以75%緩沖甘油封片,于3h內(nèi)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以距視乳溝2mm的上、下、左、右各4個視野各留1張照片,Image-Pro Plus圖像分析系統(tǒng)計數(shù)被標記的RGC,計算RGC標識率,RGC標識率(%)=每只大鼠右眼RGC/左眼RGC×100%。
1.2.6視網(wǎng)膜組織相關mRNA相對表達量剩余視網(wǎng)膜保存于-80℃冰箱,用時取出以超純RNA提取試劑盒提出總RNA,逆轉錄試劑盒逆轉錄合成cDNA。qRT-PCR法檢測相關基因表達情況,配制20μL PCR反應體系,反應條件:95℃ 10min,95℃ 15s,58℃ 50s,58℃ 50s,45個循環(huán),β-actin為內(nèi)參基因,2-△△Ct法計算目的基因相對表達量。所有樣本重復檢測3次,取平均值。引物序列見表1。
1.2.7視網(wǎng)膜組織相關蛋白相對表達量取-80℃保存的視網(wǎng)膜組織,裂解提取蛋白,BCA蛋白質(zhì)檢測進行蛋白定量,35μg樣本蛋白混合等體積上樣,電泳后轉移至PVDF膜,封閉液封閉,室溫孵育2h,加入PI3K(1∶800)、Akt(1∶500)、bFGF(1∶500)、BDNF(1∶800)一抗,4℃過夜,TBST洗膜3次,每次10min,加入二抗(1∶10 000),室溫孵育45min,加入底物顯色,LabWorks軟件分析蛋白條帶灰度值,以目的條帶與內(nèi)參條帶β-actin比值表示目的蛋白的表達水平,計算p-PI3K/PI3K、p-Akt/Akt蛋白比值及bFGF、p-BDNF蛋白相對表達量。
圖1 熒光金逆行標記神經(jīng)節(jié)細胞存活情況(×200) A:對照組;B:實驗對照組;C:模型組;D:低劑量組;E:中劑量組;F:高劑量組。
表1 引物序列
2.1各組大鼠眼壓比較末次給藥后2h,各組大鼠眼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及實驗對照組比較,模型組、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眼壓更高(均P<0.05);與模型組比較,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眼壓更低(均P<0.05);與低劑量組比較,中劑量組與高劑量組眼壓更低(均P<0.05);與中劑量組比較,高劑量組眼壓更低(P<0.05);對照組與實驗對照組眼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各組大鼠RGC存活情況比較各組大鼠的RGC標識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及實驗對照組比較,模型組、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RGC標識率更低(均P<0.05);與模型組比較,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RGC標識率更高(均P<0.05);與低劑量組比較,中劑量組、高劑量組RGC標識率更高(均P<0.05),與中低劑量組比較,高劑量組RGC標識率更高(P<0.05);對照組與實驗對照組RGC標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表2。
2.3各組大鼠視網(wǎng)膜組織相關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各組大鼠視網(wǎng)膜PI3K、Akt 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大鼠視網(wǎng)膜bFGF、BDNF 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及實驗對照組比較,模型組、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bFGF、BDNF mRNA相對表達量更低(均P<0.05);與模型組比較,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bFGF、BDNF mRNA相對表達量更高(均P<0.05);與低劑量組比較,中劑量組、高劑量組bFGF、BDNF mRNA相對表達量更高(均P<0.05);與中劑量組比較,高劑量組bFGF、BDNF mRNA相對表達量更高(均P<0.05),見表3。
表2 各組大鼠眼壓和RGC存活情況
2.4各組大鼠視網(wǎng)膜組織相關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各組大鼠視網(wǎng)膜p-PI3K/PI3K、p-Akt/Akt蛋白比值及bFGF、BDNF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及實驗對照組比較,模型組、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p-PI3K/PI3K、p-Akt/Akt蛋白比值及bFGF、BDNF蛋白相對表達量更低(均P<0.05);與模型組比較,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p-PI3K/PI3K、p-Akt/Akt蛋白比值及bFGF、BDNF蛋白相對表達量更高(均P<0.05);與低劑量組比較,中劑量組、高劑量組p-PI3K/PI3K、p-Akt/Akt蛋白比值及bFGF、BDNF蛋白相對表達量更高(均P<0.05);與中劑量組比較,高劑量組p-PI3K/PI3K、p-Akt/Akt蛋白比值及bFGF、BDNF蛋白相對表達量更高(均P<0.05),見圖2,表4。
表3 各組大鼠視網(wǎng)膜組織相關mRNA相對表達量
表4 各組大鼠視網(wǎng)膜組織相關蛋白相對表達量
圖2 各組大鼠視網(wǎng)膜組織相關蛋白檢測結果。
眼壓升高是導致青光眼的主要危險因素,可引起RGC凋亡,視功能損害,視野變窄,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視覺功能喪失[9]。目前臨床對于青光眼的治療多采用降低眼壓的措施,雖可獲得一定的效果,但不足以防治RGC損傷和凋亡。RGC的損傷、凋亡與氧化應激、生長因子、凋亡因子水平失衡等多種因素有關。研究證實,調(diào)節(jié)相關因子可抑制RGC凋亡,改善視神經(jīng)功能[10],但尚未出現(xiàn)療效確切穩(wěn)定的視神經(jīng)保護藥物抑制RGC損傷,防止視力進一步下降。因此,尋求一種有效的RGC保護藥物,對于青光眼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白藜蘆醇是葡萄、藍莓、蔓越莓等植物在受刺激時產(chǎn)生的抗毒素,為非黃酮類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免疫調(diào)節(jié)、抗菌及保護心血管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白藜蘆醇能逆轉癌細胞的多重耐藥,增加癌細胞對標準化療藥物的敏感性,發(fā)揮抗癌作用[11]。陳歡等[12]研究證實,白藜蘆醇能減輕氧化應激造成的神經(jīng)細胞凋亡,發(fā)揮神經(jīng)保護作用。龐博等[13]認為,白藜蘆醇可減輕丙泊酚所致大鼠神經(jīng)元損傷。以上研究說明,白藜蘆醇具有神經(jīng)功能保護作用。本研究結果中,與模型組比較,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大鼠眼壓更低,RGC標識率更高;與低劑量組比較,中劑量組與高劑量組眼壓更低,RGC標識率更高;與中劑量組比較,高劑量組眼壓更低,RGC標識率更高,提示白藜蘆醇能降低青光眼大鼠眼壓,抑制RGC凋亡,與既往研究觀點一致。
細胞凋亡涉及DNA片段的斷裂與蛋白的表達,此過程受細胞內(nèi)信號轉導通路的影響。PI3K/Akt信號通路是細胞存活的重要信號通路,對于維持細胞生長和存活、誘導細胞凋亡、促進血管新生具有重要作用[14]。PI3K為T淋巴細胞內(nèi)重要的信號轉導因子,能經(jīng)催化底物磷酸脂酰肌醇被磷酸化激活,將活化的信號傳入細胞內(nèi)[15]。Akt不僅是PI3K的下游靶蛋白,還是細胞存活信號通路的樞紐酶,可傳遞生長因子等細胞外刺激信號,在細胞受到外界因子刺激時,Akt被磷酸化激活后進入細胞核,通過多種途徑磷酸化其下游蛋白,發(fā)揮抗凋亡作用[16]。磷酸化的Akt能激活下游Fas死亡受體通路,將細胞外死亡信號傳遞至細胞內(nèi),啟動細胞凋亡程序[17]。賴文芳等[18]研究證實,通過提高PI3K、Akt蛋白的表達可減輕腦卒中大鼠神經(jīng)細胞凋亡。bFGF、BDNF是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能促進神經(jīng)細胞與其軸突的生長,增加突觸的可塑性和神經(jīng)發(fā)生,通過增加視網(wǎng)膜內(nèi)bFGF、BDNF水平,提高RGC存活率[19-20]。研究證實,提高大鼠海馬CA1區(qū)BDNF和bFGF的蛋白表達水平能促進神經(jīng)元的恢復[21]。本研究結果中,與模型組比較,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視網(wǎng)膜p-PI3K/PI3K、p-Akt/Akt蛋白比值及bFGF、BDNF蛋白相對表達量更高;與低劑量組比較,中劑量組與高劑量組視網(wǎng)膜p-PI3K/PI3K、p-Akt/Akt蛋白比值及bFGF、BDNF蛋白相對表達量更高;與中劑量組比較,高劑量組視網(wǎng)膜p-PI3K/PI3K、p-Akt/Akt蛋白比值及bFGF、BDNF蛋白相對表達量更高。以上分析與結果說明,白藜蘆醇能降低青光眼大鼠眼內(nèi)壓,抑制RGC凋亡,其機制可能與上調(diào)PI3K、Akt蛋白磷酸化與bFGF、BDNF基因及蛋白的表達有關。
綜上所述,白藜蘆醇能抑制青光眼大鼠RGC的凋亡,減輕視神經(jīng)損傷,其機制可能與上調(diào)PI3K/Akt信號通路中相關蛋白的磷酸化及視神經(jīng)保護作用因子基因與蛋白的表達有關。在今后青光眼治療相關藥物研發(fā)中,可將白藜蘆醇納入選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