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美霞
(武警工程大學 陜西西安 710086)
十九大的號角昭示當今中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歷史新方位,這是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新時代,更是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xù)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時代[1]。當前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yè)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力加速、高效推進,正呈現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新局面[2]。在這一歷史時期,高等院校的建設既隨著新一輪緊鑼密鼓的“混合式”“互聯網+”的教育模式發(fā)展,又與國家實施“雙一流”高校建設戰(zhàn)略交相輝映[3]。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如何更好地開展高等院校教育”這一重大課題,特別是如何回答“錢學森之問”這類嚴肅棘手的問題,全體高校教育者和學習者都應該進行深刻地思考[4][5][6]。如果將院校改革比作千帆競發(fā)的歷史浪潮,那么,每一所高等院校就應該是一艘乘風波浪的航空母艦。歷史的潮流已經將高等院校的發(fā)展推向了新時代的征程,在新的起點上,廣大高等院校將再次揚帆遠航!為了保證“航空母艦”能夠全副武裝地全速平穩(wěn)前進,全體“船員戰(zhàn)士”即全體高校教育工作者就要扎實工作,將其各個重要的組成系統進行全方位的升級換代,使航母具有可靠穩(wěn)定的動力系統,充滿戰(zhàn)斗力。對應到高等院校的建設工作上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高等院校的頂層設計是指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從全局的角度,統籌考慮院校發(fā)展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集中有效資源,高效地實現院校建設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一個院校發(fā)展得好與壞、快與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頂層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因為頂層設計是自高端向低端展開的,是院校的核心理念和核心目標。如果將每一個院校比作航空母艦的話,頂層設計必然就是其導航系統,其決定了院校的發(fā)展方向,換句話說就是決定了想辦成一個什么樣的、什么水平的院校。筆者認為高等院校的頂層設計應該具有前瞻性、靈活性。
所謂前瞻性,就是指頂層設計應該具有登高望遠的戰(zhàn)略眼光。作為各類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很多高等院校已經走過了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fā)展歷程,現代意義上的高等院校在辦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已經伴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的推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后,隨著人工智能、網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大量新技術新手段的廣泛應用[7],我們可以預見到未來高校教育將迎來一場暴風驟雨般的顛覆式革命。因此,高校在對其未來的發(fā)展目標和方向進行頂層設計的時候,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重點研究影響未來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新興技術,同時對已經出現應用端倪的新技術、新手段要進行大膽嘗試。
所謂靈活性,是指頂層設計應該具有緊貼實際,自我優(yōu)化的自適性功能。院校的頂層設計歸根到底還是要服務于教書育人的中心工作。對于教學第一線出現的各類問題和困難能否及時準確地反饋到頂層設計上來,并使頂層設計得到相應調整,是院校未來建設發(fā)展的關鍵。因此,進一步加強院校各級領導機關特別是高層次領導機關與教學一線的有效聯系和高效互動機制,就顯得日益重要。
航空母艦之所以能夠乘風破浪駛向汪洋大海,是因為其可靠穩(wěn)定的動力系統。同樣,高等院校的建設發(fā)展離不開旗幟鮮明的信仰教育。由于市場經濟對我們整個社會的影響日益深刻,一些不正確、不科學的社會思潮開始翻起一些小浪花。這會導致我們的信仰在院校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反映到我們的教育者和學生身上,就會出現紅色基因退化、使命意識淡化、傳統道德觀念弱化等現象。
由于一些難以克服的困難,信仰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手段在較長一段時間里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tài)。這使得信仰教育流于形式,不少教學工作者和學生對于信仰教育存在很大的抵制情緒,在實際的工作和學習中并不能真學真信。筆者認為,高等院校在加強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應該加強信仰教育,主要應該從信仰教育的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的改革創(chuàng)新上做文章,應該在日常教學中腳踏實地開展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信仰教育活動。比如,學校可組織教師和學生觀看一些關于黨史、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的主題紀錄片;開展一些關于馬克思主義經典書籍的閱讀活動;開展一些學習英雄人物、崇尚英模的活動。總之,只有加強信仰教育,高等院校的師生才能更加富有戰(zhàn)斗力,更能迎接暴風雨般的挑戰(zhàn),才能更加清晰響亮地回答“為什么辦學”“為誰辦學”等一系列基本的根源問題。這樣,我們的高等院校才能以集體的形式團結一心、全力以赴地向著高水平一流院校的目標迅猛發(fā)展。
在高等院校這一“航空母艦”上,每一個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像是一架架時刻準備起飛的“艦載戰(zhàn)斗機”,素質教育就是助推我們騰空而起的“彈射系統”。筆者認為,高等院校的素質教育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升級。一是素質教育要進一步貼近實際、面向需求。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都在強調,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ōu)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我們的高等教育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要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應該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學??砷_展一些邏輯課程的學習,增加一些操作裝備的實踐課,開展一些討論及辯論會,開展一些文藝素質的培養(yǎng)課程,讓學生的大腦和身體都得到切實的訓練。二是素質教育要與開放式辦學理念有機結合。在多學科交叉融合、相互影響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的素質教育應該多打開校門、多借鑒吸收多方資源、多學習其他院校在素質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加強院校與院校之間、院校與其他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真正做到開放包容辦學。高校尤其要挖掘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智慧和潛力,讓大學生多向人民群眾及普通奮斗者學習。三是素質教育要引入一些較強的激勵機制。這樣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廣大高校師生對素質教育的熱情,調動廣大高校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此,學校可將畢業(yè)就業(yè)政策和素質教育成果進行一定程度的關聯。
素質教育的質量是影響我們大學教育水平的一個關鍵著力點。如果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對這一著力點持續(xù)發(fā)力,那么,一大批能夠勝任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型復合式人才就能從廣大高等院校的大門里面魚貫而出,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舞臺上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等院校是高校師生的家園,其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高校師生學習和生活的物質保障和精神港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筆者認為,高等院校的保障措施也應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一方面,以往高等院校對廣大師生的保障往往重視物質和硬件方面,對于精神層次和軟件方面的保障有所忽視。因此,高校的保障系統應當升級為兼顧物質和精神、硬件和軟件上,能夠使廣大師生的身心更加愉悅,無憂無慮地投身到學校建設發(fā)展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高校保障系統的升級應該加強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進程,簡化各類工作的復雜程序和手續(xù),讓教師的工作集成化和一體化,從而避免一些重復和分散的工作,提高教學效率。
新時代要有新思路,新時代要有新作為。在改革的歷史巨浪中,高等院校要加快發(fā)展的步伐,就需要我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審時度勢、穩(wěn)扎穩(wěn)打,從加強頂層設計、強化信仰教育、增強素質教育、提升保障水平等方面持續(xù)發(fā)力,推動學校向著更高水平的建設目標奮勇起航。同時,我們全體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新時代精神武裝自己的頭腦,“擼起袖子加油干”,用實際行動創(chuàng)造新時代高等院校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