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搏 ,王曉麗 ,常雅娟 ,毛 瑩 ,彭 鈺
(1.文華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2.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wèi)健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檢疫傳染病,并按甲類傳染病進行預防、控制及管理[1]。隨著新冠肺炎持續(xù)蔓延,不僅給國家及社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也給人們的健康與心理造成影響及沖擊。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人們的身體狀況及心理健康引起國家高度重視,對于無法正常開學的大學生來說深受疫情影響范圍、時間的不確定性及長期居家產生的身體不適與心理不良狀況的影響[2]。由于大學新生剛步入校園不久,思想、生理、心理等方面處于向成熟轉化的過渡期,自我控制、調節(jié)、約束等能力有待提高[3]。一項研究測試表明,62.3%的高校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煩躁、健忘、焦慮、抑郁、腰酸背痛等癥狀[4]。疫情期間,網絡信息的復雜性與病毒傳播的廣泛性,給認知程度、自辨能力有限的大學新生無形中帶來心理壓力及困擾,若不能及時解除負面的心理情緒與生理反應,會嚴重影響大學新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部發(fā)布“停課不停學”通知并作出指示,各高校要繼續(xù)發(fā)揮學科特點及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勢,利用交叉學科進行心理干預,通過適度運動有效改善大學生心理不良狀況?!斗酪呤謨浴分械诰艞l:建議選取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tǒng)運動進行居家鍛煉。研究證明,八段錦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心肺及呼吸功能,提高身體素質及免疫力,使人體精力充沛、心情愉悅[5]。高校大學新生作為網絡學習平臺較為積極、活潑的人群,面對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出現的行為變化與心理反應不僅會對學習、生活產生影響還會波及其身心健康[6]。本研究運用實驗法對本校200名大學新生進行18周線上八段錦教學,進一步了解疫情期間線上八段錦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干預與健心效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及參考。
隨機選取本校2019級大一年級本科新生215人為實驗對象,體育教師和輔導員組織學生填寫在線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15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93.02%。剔除因各種原因不能參與測試的學生后,將200名全程參與測試的大學新生作為最終研究對象,實驗組與對照組均100人,其中男生98人、女生102人,年齡在19~21歲,參與實驗的學生身體健康、無疾病和運動障礙。實驗組進行18周線上八段錦教學,對照組則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在實驗前后分別采用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心境狀態(tài)量表(POMS)、主觀鍛煉體驗量表(SEES)進行測試,研究線上八段錦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2.1 評估工具 (1)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7]共包含90項,由10個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采用5級評分法,分別為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嚴重(4分)、非常嚴重(5分)。t值為標準分,當t≥3分時可以認為實驗對象該癥狀影響指數達到中度及以上,該量表的效度值在0.79~0.99之間,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
(2)心境狀態(tài)量表(POMS)[8]共包含 40項,由 7個指標組成,每個指標采用5級評分法,通過翻閱常模來計算各分量表的t分值。TMD(總分)等于5個心境消極指標(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得分之和減去2個心境積極指標(精力+自尊感)得分之和后加100。該量表的效度值在0.63~0.89之間,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
(3)主觀鍛煉體驗量表(SEES)[9-11]共包含12個條目,煩惱、疲勞和積極心態(tài)(主觀幸福感)3個維度,采取李克特7級計分法,從1分(非常不符合)到7分(非常符合),中間得分為4分。該量表的信度為煩惱指數α=0.85,疲勞指數α=0.88,積極幸福指數α=0.86。
1.2.2 測量法 實驗前,采用POMS以及SCL-90進行測試。在實驗過程中,隨機選取一次線上教學在課前、課后進行POMS測試;在實驗中期(12周)采用SEES對實驗組參與線上八段錦的心緒變化進行檢測,觀測兩組實驗對象在疫情期間心理變化趨勢。18周實驗結束后,再對兩組分別進行心理健康水平測試,通過專業(yè)測量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比較分析。
1.2.3 實驗法(1)實驗教學時間。2020年2—6月,共18周,每周1次線上八段錦課程教學,教學時間90 min(熱身活動10 min、八段錦分解式30 min、八段錦整套功法35 min,核心力量訓練10 min,放松訓練5 min),1次課外線上輔導,輔導時間30 min(課外輔導課以復習、答疑為主)。
(2)實驗教學內容。教學實驗前,實驗組學生必須進行1周線上八段錦功法理論學習,使其了解八段錦功法的基本理論知識及整套功法,并可以伴隨音樂的節(jié)奏與提示完成動作,達到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為確保實驗組的練習效果,由固定的教師授課,每周至少3次練習,每次動作練習不少于2~3遍,練習時間為1.5小時。采取線上打卡簽到方式,通過線上教學平臺視頻+語音授課指導練習,并加強課堂抽查及提問;布置課后作業(yè),需提交練習照片、訓練視頻。
(3)實驗過程控制。在實驗前、中、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POMS、SEES及SCL-90測試,為保障實驗結果具有真實性、穩(wěn)定性,要求測試學生嚴格按照視頻中教師的示范動作練習。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實驗階段盡量與實驗前的生活狀態(tài)與運動量相同,相對保持一個平穩(wěn)的生活狀態(tài)。實驗組只進行八段錦練習,對照組不進行規(guī)律性的運動鍛煉,實驗期間由同一體育教師及輔導員對兩組學生進行指導和監(jiān)控。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對實驗所得數據及結果運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組之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示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結果顯示,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POMS、SCL-90測試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分組合理(見表1、表 2)。
表1 實驗前兩組POMS測試結果比較(±s,分)
表1 實驗前兩組POMS測試結果比較(±s,分)
指標 對照組5.8 6±3.9 5 5.9 9±4.3 3 4.5 6±3.4 0 5.6 6±3.3 4 1 2.1 0±5.1 2 4.9 6±3.3 6 8.6 5±3.4 3 1 0 6.2 8±1 9.8 3實驗組緊張憤怒疲勞抑郁精力慌亂自尊T M D總分5.5 7±4.0 7 5.5 3±4.5 1 4.8 5±3.9 0 5.8 6±3.2 1 1 2.2 5±4.9 6 5.2 0±3.4 6 8.9 6±3.3 8 1 0 5.8 0±2 0.8 1 t值-0.5 1-0.7 3 0.5 6 0.4 3 0.2 1 0.4 9 0.6 4-0.1 6 P值0.6 1 0.4 6 0.5 8 0.6 6 0.8 3 0.6 1 0.5 2 0.8 6
表2 實驗前兩組SCL-90測試結果比較(±s,分)
表2 實驗前兩組SCL-90測試結果比較(±s,分)
指標 對照組1.4 7±0.5 9 2.0 3±0.5 4 1.8 4±0.4 1 1.7 8±0.4 1 1.5 6±0.5 0 1.6 7±0.7 5 1.4 4±0.5 9 1.6 9±0.4 2 1.4 9±0.3 8 1.6 2±0.4 6 1.6 1±0.5 7實驗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總均分1.5 1±0.7 8 2.0 6±0.5 8 1.7 9±0.4 8 1.8 3±0.5 3 1.6 5±0.6 3 1.6 5±0.6 4 1.4 8±0.5 3 1.6 7±0.5 5 1.5 3±0.5 4 1.6 7±0.4 8 1.6 8±0.4 7 t值0.4 1 0.3 8-0.7 9 0.7 5 1.1 1-0.2 0 0.5 0-0.2 9 0.6 1 0.7 5 0.9 4 P值0.6 8 0.7 0 0.4 3 0.4 6 0.2 6 0.8 4 0.6 1 0.7 7 0.5 4 0.4 5 0.3 4
在實驗過程中,隨機選取一次線上八段錦教學課前、課后進行POMS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組課前課后緊張指標得分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疲勞、慌亂指標得分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憤怒、抑郁、精力、自尊指標得分及TMD總分比較有變化,但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調查數據可以真實反映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運動情況,利用量表分析線上八段錦教學前后學生的心理變化,給學生進行指導及建議,使學生在掌握八段錦的基礎上更加科學地了解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見表 3)。
表3 實驗組課前課后POMS測試結果比較(±s,分)
表3 實驗組課前課后POMS測試結果比較(±s,分)
指標 課后3.2 5±2.9 6 4.9 2±3.3 6 4.7 4±3.5 6 4.6 8±3.8 2 1 1.2 5±4.9 4 4.1 2±3.8 0 8.3 8±3.2 8 1 0 2.0 8±2 0.3 2課前緊張憤怒疲勞抑郁精力慌亂自尊T M D總分4.4 8±3.2 7 5.2 6±4.8 6 5.9 4±3.9 2 5.5 6±3.8 3 1 2.6 3±5.7 5 5.2 0±3.5 3 9.2 6±3.5 2 1 0 5.0 7±2 0.5 5 t值3.6 9-0.5 7 2.2 6 1.8 4-1.8 2 2.0 8 1.8 2 1.0 3 P值0.0 0 0.5 6 0.0 2 0.0 6 0.0 7 0.0 3 0.0 6 0.3 0
在教學實驗過程中,通過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定期向實驗組與對照組發(fā)放SEES檢驗線上八段錦對實驗組心理健康的干預效果,回收測量數據后將所對應分值錄入制圖軟件中,做成圖表以觀測實驗組心理健康水平變化。
2.3.1 煩惱指數 煩惱指數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學生在居家防疫期間不斷變化的負面情緒,得分越高表明學生的負面情緒越強烈。實驗組通過12周線上八段錦干預后煩惱指數呈明顯下降趨勢,實驗組在第二周、八周時均存在波動現象,說明實驗組部分學生居家鍛煉時存在不積極或中斷練習的情況,從而導致數據變化。對照組指數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與長期居家隔離的未知性產生的精神壓力、學習困擾、消極情緒、父母關系等影響要素有關。但第八周之后,兩組的煩惱指數均下降,對照組負面情緒波動幅度不穩(wěn)定與他們沒有參與體育鍛煉有關;實驗組參與了八段錦練習,突然中斷會對部分學生的心緒產生影響。因此,持續(xù)保持八段錦練習對于緩解和改善大學生負面情緒具有積極作用(見圖1)。
圖1 兩組學生12周實驗前后煩惱指數變化趨勢
2.3.2 疲勞指數 疲勞指數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學生在八段錦練習過程中主觀上生理的消耗,得分越高表明學生的主觀疲勞感越強烈。對照組相對實驗組下降趨勢及波動幅度較大,實驗組在12周線上八段錦練習中疲勞指數呈明顯緩慢下降趨勢,說明實驗組學生逐漸適應了線上八段錦的運動強度,通過持續(xù)練習八段錦對大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起到了積極作用。八段錦講究“練身、練氣、練意”,對大學生調整身形、心靜體松、以心行氣、精神內斂有獨特功效,有效緩解及改善了學生長期居家隔離造成的緊張、疲勞、抑郁等不良情緒,使其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及生活(見圖2)。
圖2 兩組學生12周實驗前后疲勞指數變化趨勢
2.3.3 積極心態(tài)(幸福)指數 積極心態(tài)指數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學生在八段錦練習過程中的情緒狀態(tài),得分越高表明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及幸福感越強烈。實驗組經過12周線上八段錦練習后,積極心態(tài)指數呈明顯上升趨勢,表明堅持練習八段錦的學生對其在疫情期間防疫健身、調節(jié)心理健康的認同感越高。通過進一步研究表明,線上八段錦可有效應對疫情給大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緩解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再次驗證線上八段錦對大學新生起到了緩解疲勞、調節(jié)情緒的功效(見圖3)。
圖3 兩組學生12周實驗前后積極心態(tài)(幸福)指數變化趨勢
結果顯示,采用SCL-90測試不同性別學生18周線上八段錦教學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男生實驗前后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感敏、抑郁、焦慮、其他指標得分及總均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強迫癥狀、偏執(zhí)指標得分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女生實驗前后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其他指標得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軀體化、焦慮、偏執(zhí)指標得分及總均分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4)。說明通過18周線上八段錦練習對于調節(jié)和改善男女生心理健康具有顯著效果,女生軀體化和恐怖指標得分變化略明顯于男生,男生強迫癥狀指標得分變化略明顯于女生,這提示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針對不同性別采取不同的干預方式及手段,使線上八段錦對大學新生心理干預更具針對性。
表4 教學實驗18周后實驗組不同性別學生SCL-90測試結果比較(±s,分)
表4 教學實驗18周后實驗組不同性別學生SCL-90測試結果比較(±s,分)
指標 P值t值t值P值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總均分男生(n=4 9)實驗前1.5 7±0.4 7 1.9 6±0.2 9 2.5 6±0.5 0 1.6 5±0.2 9 1.5 8±0.2 8 1.6 5±0.3 5 1.6 4±0.2 8 1.7 5±0.3 9 1.5 9±0.3 4 1.9 2±0.3 1 1.7 2±0.2 1實驗后1.3 7±0.4 2 1.8 1±0.2 7 2.3 6±0.4 5 1.5 3±0.2 5 1.4 8±0.2 2 1.5 4±0.3 0 1.5 7±0.2 1 1.5 5±0.3 5 1.4 8±0.2 9 1.8 1±0.2 5 1.6 4±0.1 6 2.2 2 2.6 4 2.0 8 2.1 9 1.9 6 1.6 7 1.4 0 2.6 7 1.7 2 1.9 3 2.1 2 0.0 2 0.0 0 0.0 4 0.0 3 0.0 5 0.0 9 0.1 6 0.0 0 0.0 8 0.0 5 0.0 3女生(n=5 1)實驗前1.6 7±0.3 5 1.9 1±0.3 3 1.9 3±0.3 7 1.7 3±0.3 1 1.6 4±0.3 5 1.6 2±0.3 3 1.8 1±0.2 8 1.8 5±0.3 6 1.7 8±0.3 4 1.9 6±0.3 4 1.7 8±0.3 2實驗后1.5 1±0.3 1 1.7 8±0.2 8 1.7 9±0.3 3 1.6 0±0.2 7 1.4 7±0.3 1 1.5 2±0.2 7 1.6 9±0.2 6 1.7 0±0.2 5 1.6 4±0.2 8 1.8 3±0.2 8 1.6 3±0.2 5 2.4 4 2.1 4 2.0 1 2.2 5 2.5 9 1.6 7 2.2 4 2.4 4 2.2 7 2.1 0 2.6 3 0.0 1 0.0 3 0.0 4 0.0 2 0.0 1 0.1 0 0.0 3 0.0 1 0.0 2 0.0 4 0.0 0
POMS測試結果顯示,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憤怒、疲勞、抑郁指標得分及TMD總分上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緊張、慌亂與自尊指標得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表明,對照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沒有很大變化,與實驗組差異明顯(見表5)。
表5 實驗后兩組POMS測試結果比較(±s,分)
表5 實驗后兩組POMS測試結果比較(±s,分)
指標 對照組5.5 7±4.0 7 5.5 3±4.5 1 4.5 6±3.3 4 5.8 6±3.2 1 1 2.2 5±4.9 6 5.2 0±3.4 6 9.1 6±3.5 6 1 0 5.3 1±1 8.0 6實驗組緊張憤怒疲勞抑郁精力慌亂自尊T M D總分4.4 0±3.9 5 4.0 8±3.6 5 3.4 1±3.0 7 4.6 9±3.1 2 1 2.5 2±5.0 6 4.1 2±3.2 8 1 0.1 0±3.4 6 9 8.0 8±2 0.2 7 t值-2.0 6-2.4 9-2.5 3-2.6 1 0.3 8-2.2 6 1.8 9-2.6 6 P值0.0 4 0.0 1 0.0 1 0.0 0 0.7 0 0.0 2 0.0 5 0.0 0
SCL-90測試結果顯示,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和其他指標得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人際關系、抑郁、偏執(zhí)指標得分及總均分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敵對、恐怖與精神病性指標得分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在疫情期間,進行線上八段錦鍛煉可以有效緩解大學新生因長期居家隔離與繁重學習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也可減弱神經系統(tǒng)活動,使體內代謝速度降低,在改善身體機能的同時,對調節(jié)大學新生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見表6)。
表6 實驗后兩組SCL-90測試結果比較(±s,分)
表6 實驗后兩組SCL-90測試結果比較(±s,分)
指標 對照組1.5 1±0.7 3 2.0 3±0.5 3 1.8 7±0.4 8 1.8 3±0.5 4 1.6 9±0.5 6 1.5 6±0.5 9 1.4 9±0.5 3 1.7 8±0.4 9 1.4 8±0.5 2 1.6 6±0.4 8 1.6 7±0.4 7實驗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總均分1.3 1±0.6 1 1.8 9±0.4 3 1.7 1±0.4 2 1.6 6±0.4 6 1.5 4±0.5 1 1.4 5±0.5 4 1.3 9±0.5 1 1.5 9±0.4 7 1.4 1±0.4 8 1.5 3±0.4 5 1.4 6±0.4 2 t值2.1 0 2.0 5 2.5 0 2.3 9 1.9 8-1.3 7-1.3 5 2.7 9-0.9 8 1.9 7 3.3 3 P值0.0 3 0.0 4 0.0 1 0.0 1 0.0 4 0.1 7 0.1 7 0.0 0 0.3 2 0.0 4 0.0 0
3.1.1 因疫情的不確定性導致大學新生的緊張感、焦慮感和恐懼感 本研究針對大學新生對疫情的突發(fā)性、不確定性與個人對風險存在感知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緊張指標得分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疲勞、慌亂兩個指標得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與翟向陽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為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受到外界沖擊產生波動,大學新生群體容易接受新信息,其身心發(fā)展也反映出面對疫情時在心理上出現焦慮、恐懼、緊張、抑郁等;在生理上出現失眠、心慌、疲勞等;在認識上出現精神不振、判斷失誤等癥狀。當不確定因素增加時,容易受到他人影響,理性思維受到擾亂,從而在心理上引發(fā)更多的緊張感、焦慮感及恐懼感。根據中國社科院心理學會研究中心在2020年1月25日公布的民眾社會心態(tài)調查,重大疫情發(fā)生時我國民眾消極情緒程度最高為恐慌和擔憂,其次為恐懼、悲傷及憤怒[13]。一部分學生面可以迅速調整心態(tài),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疫情;反之,還有一些學生面對疫情產生了過度的緊張、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反映出大學新生心理的多樣性、復雜性、兩極性的特點。研究表明,八段錦作為疫情期間推廣的一種健康氣功,顯示出八段錦極高的“健身、健心、健氣”的實用價值,有助于大學生適應周圍環(huán)境、改善不良認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3.1.2 因疫情期間心理應激導致煩惱感、疲勞感和無奈感 本研究中,實驗組通過12周線上八段錦鍛煉后煩惱指數和疲勞指數呈明顯下降趨勢,這與逐漸適應練習強度有關。這與劉洪福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對于原本思維活躍、個性突出、充滿活力的大學新生因居家隔離長期處于封閉狀態(tài),出現的心理問題得不到關注,缺乏有效傾訴、合理的宣泄,缺少了與好友、老師、同學面對面交流和互動的機會,容易產生孤獨感與無助感。同時,因受疫情影響各大高校延期開學,學生不能正常參加校園學習、生活而感到無聊,因此大學新生將這些情緒轉移到了網絡中以尋求滿足,由于對個人管理的疏忽、對手機依賴程度加大、缺乏鍛煉,導致學生精神萎靡,加劇了疫情下心理應激反應引發(fā)的強迫、焦慮、抑郁等癥狀加重。線上八段錦利用肢體動作與呼吸協(xié)調,調整了人體生理及心理功能,有效緩解了大學新生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
3.1.3 因疫情應對導致危機感、壓力感 本研究中,疫情期間,大學生現實壓力感與危機感尤為凸顯。一方面,長期居家隔離、不能隨意外出、作息不規(guī)律,新學期的學習環(huán)境及學習方式等現實問題使大學新生難以應對,從而引發(fā)焦慮。另一方面,由于學院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及輔導員數量較少,難以進行深入的心理干預,部分學生因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與及時疏導,加重原有的心理問題。因此需要更加便捷、易行的手段來轉移大學新生對疫情的注意力。線上大數據作為衡量心理健康的標尺,了解和掌握大學新生出現的心理變化和預警指標,將大數據分析與線上八段錦完美結合,可為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提供合理建議,進一步促進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發(fā)展[15]。
3.2.1 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進行精準化分析 本研究中,根據不同性別學生的心理反應、認知等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女生恐怖指標得分高于男生,這與劉曉玲、吳九君等的研究一致[16-17]。實驗組男生實驗前后強迫癥狀、人際交往敏感、恐怖、偏執(zhí)、敵對指標得分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線上八段錦對大學生身心健康起到了促進作用。實驗組女生經過練習后,恐怖、偏執(zhí)指標得分與實驗前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軀體化、強迫癥狀、敵對、抑郁指標得分顯著降低,說明通過線上八段錦練習對于大學生心理干預效果明顯。
3.2.2 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實施動態(tài)化分析 在疫情初期,大量基礎研究和臨床表明,以有氧呼吸訓練為主的鍛煉可降低氣道阻力,增加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18-20]。通過4周八段錦練習大學生肺功能有明顯改善,繼續(xù)練習可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21]。經過6周八段錦練習,生活質量及健康分值得到提高,精神狀態(tài)及生理狀況明顯改善[22]。在疫情中期,八段錦針對大學新生各種不良心理問題的改善作用較為明顯[23]。經過12周的八段錦練習測試結果表明,對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非常顯著的作用,積極心態(tài)(幸福)指數明顯升高,疲勞指數與煩惱指數顯著下降,這與張程研究結果一致[24]。八段錦主要是通過調整生活節(jié)奏、提高情緒穩(wěn)定性來建立良好、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疫情后期,經過18周的線上八段錦練習,在心境狀況方面,實驗組緊張、慌亂、自尊指標得分與實驗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憤怒、疲勞、抑郁指標得分及TMD總分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在心理健康方面,實驗組所有指標得分及總均分都有非常明顯的下降趨勢,表明實驗組通過線上八段錦練習對心理健康起到了很好的干預效果。因此構建“線上+線下”八段錦練習模式對促進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經過研究證明,教師、學生及家長對于線上八段錦教學效果有較高的認可度,有力保障了大學新生居家鍛煉及心理健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對八段錦等功法中具有調理肺功能及呼吸作用的鍛煉方法進行了臨床實驗,結果表明,堅持練習八段錦可增加肺功能、運動能力,緩解抑郁狀態(tài)及焦慮心情[25]。開展線上八段錦課程教學也可倡導學生與家庭成員共同參與,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緩解心理壓力。
疫情時期線上體育教學固然重要,疫情結束后的體育教學也不可或缺,因此,高校要深入思考,如何增設、完善體育課程。有必要在體育課程中增加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相關的防控知識。傳統(tǒng)體育課程教學中雖然涉及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因心理學知識面廣,課程課時少,導致學生難以理解,缺少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采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了解更多體育及心理健康知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激發(fā)大學新生參與課程學習的興趣,利用量表與問卷所得數據對大學新生進行在線心理輔導及評估[26],針對達到心理健康水平預警指標的學生,體育教師、心理咨詢教師和輔導員對其進行心理干預,解決大學新生在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對于大學新生身心健康具有促進作用[27]。
綜上所述,在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高校不僅要為心理健康教學提供實踐平臺,同時也要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線上八段錦與心理健康教育協(xié)同育人的實效性、應用性及創(chuàng)新性特點,為后續(xù)八段錦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給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借鑒及思路。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在于樣本量少、心理測評工具相對單一,在做進一步研究時要擴大樣本數量,深入研究線上八段錦在疫情防控期間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效果,探索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及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