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君
摘要:初入學校開始學習和生活的小學生。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借助于語文教學的實際優(yōu)勢,通過對語文教學內容的認識,對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使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促進德育健康發(fā)展?;诖耍疚膶⒎治鰧⑿W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與實踐途徑,以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有效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實踐途徑
前言:在教育改革的全新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也已不再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這種教育方式也只能單一的提高學生的成績,但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卻并沒有太大的作用,小學作為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各項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關鍵,但小學學生的年齡段比較小,對于各種事物的認知和了解都很模糊,而教師就要抓住這一關鍵節(jié)點,最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一旦為學生建立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學生之后的學習道路就會平坦許多。但這對于教師來說任務艱巨,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要不斷的學習優(yōu)秀教育方式,不斷的充實自己。與學生共同進步,幫助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
一、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在寫字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在小學一年級的學習過程當中需要學會寫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滲透一些德育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漢字的結構及字形等方面的內容,學生認識這些字以后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使其把字寫得更加規(guī)范整潔一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字如其人的含義,教導他們做人也需要像寫的字一樣規(guī)范端正。當學生學習“林”字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去觀察,雖然這個字當中的兩個部分是一樣的,但是寫起來是不一樣的。這個字當中的左右兩個木字撇捺的長度是不一樣的,但是學生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并不會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去進行探索和觀察,從而才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同。教師可以跟學生說:“左邊的木是為了讓第二個木寫得更加的挺拔,所以將自己的撇捺寫得短一些,這是一種謙讓的美德?!边€應告訴學生在生活當中也要保持這樣的品質,和朋友交流、玩耍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謙讓。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寫出更加美觀的字體,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培育學生觀察能力,在看圖說話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看圖寫話教學,也是滲透德育教學內容的有效教學環(huán)境,學生在看圖寫話的學習環(huán)境中,依據(jù)教師的引導,見圖畫中的人物、事物或小動物進行美化,培養(yǎng)審美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通過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的習慣,展示德育內容滲透的有效性。如,在《千人糕》課文中的圖片,展開看圖說話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文中的四幅圖片,說說人們都在做什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動自己的思維,進行看圖寫話的內容表達,并在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到勞動之美,明白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意義。同時,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白糧食的來自不易,珍視農民伯伯的汗水,應當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以此培養(yǎng)出愛好動、珍惜食物、不隨意浪費的良好生活習慣。學生通過這樣的語文教學看圖寫話教學,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達成看圖說話中德育內容滲透的學習目標,提升學習中發(fā)現(xiàn)美,并珍愛美的生活態(tài)度,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能力。展示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彰顯語文教學活動與德育教育的完美結合成效。
三、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比較單一的,在上課的過程中,教授幾乎都是讓學生寫字和識字的內容。在進行識字的過程當中,教師也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和質量。在一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簡單的地認識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字,因此,教師要積極的去聯(lián)合生活當中的實際情況來給學生進行識字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給學生滲透一些德育方面的內容。
如,在《天地人》識字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其中的"人"字,進行德育品質的引導,學生針對教師的講解明白"人"字的深刻含義。
教師:這個字很簡單一撇,一捺,但是其中蘊含的意義極為豐富,一撇是自己,一捺是他人,包含自己的父母、同學、老師等等。為什么這兩個簡單的筆畫相互支撐就是一個人呢,因為人離不開他人的支持,就像小的時候我們依靠父母的喂養(yǎng)長大,來大學校后依靠老師的知識灌輸而學習本領,依靠同學們的友誼,感受人際交往的快樂。同時,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人人都應當在這個大家庭中和諧相處,我們應當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做一個有愛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行為文明、舉止優(yōu)雅、懂禮貌的好孩子。通過這樣識字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滲透,在有效識字的基礎上,達成了識字學習整體目標,提升了學生德育修養(yǎng)。
四、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在故事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手段應該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這就需要教師對與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首先,語文作為中華傳承文化的有效傳承載體,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息息相關,可以說課程內所學的內容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所以教師要充分的利用這一重要特點,教師要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與教學進行結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喜歡聽一些有趣的故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也可以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進行德育方面的滲透。教師可以通過講解一些故事來給學生補充一些德育方面的內容,因為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進行一定的思考,能更加深刻的去理解這些道理。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融入一些課外讀物。如在給學生講述課外故事《小熊住山洞》時,學生能夠通過這個故事明白,小熊一家雖然想住一間木房子,但是在他們走進森林中時,并沒有去砍樹,而是住在山洞里,其他的動物都非常喜歡小熊一家,并且給他們送了美麗的鮮花。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更加深層次的道德內容,讓學生明白小熊一家是因為愛護環(huán)境、保護樹木才沒有砍樹,學生在之后的生活中也要懂得保護環(huán)境。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作為德育教育的開端,為了能夠更好的將德育教育工作進行有效的展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地去滲透一些德育方面的內容,從而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教育和發(fā)展。教師需要在平時的教學工作當中積極地去挖掘一些教材當中的內容,使其和德育內容進行有效的融合,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當中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孫秋白.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赤子(上中旬),2015(18):163.
[2]李亞芬.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赤子(上中旬),2015(12):176.
[3]郝香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5(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