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程
(南寧市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南寧,530000)
靜脈輸液是新生兒常見的接受藥物治療和攝入營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臨床常見的給藥途徑,通過將藥物直接輸注入血管內起到治療作用,而新生兒在進行這項操作時易受到血管、多動、合作性差等因素影響,導致治療過程中針頭脫落、穿刺部位腫脹、損傷血管等現(xiàn)象,從而需要反復穿刺,造成患兒痛苦[1]。因此臨床目前針對新生兒靜脈輸液治療常選擇靜脈留置針,由于其具有操作簡單、對血管造成的刺激較小、不易脫落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常見的穿刺部位為頭皮靜脈、四肢淺靜脈。隨著患兒家屬對醫(yī)療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臨床在應用靜脈留置針時發(fā)現(xiàn),經頭皮靜脈及四肢淺靜脈進行穿刺的患兒易出現(xiàn)靜脈炎、留置時間短等現(xiàn)象,考慮與血管表淺、靜脈回流慢、血管壁薄、彈性差、位于關節(jié)處等因素有關[2]。腋靜脈由貴要靜脈及肱靜脈匯合而成,因此與頭皮靜脈四肢淺靜脈相比,血管管徑更為粗直、血管彈性好、血流速度快,且位于上臂肌肉豐滿處及腋窩中央,與外界接觸較少[3]。本文現(xiàn)針對腋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中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內容如下。
腋靜脈由貴要靜脈及肱靜脈在胸大肌下緣匯合,與腋動脈伴行,經腋窩跨過第一肋外緣為鎖骨下靜脈,并繼續(xù)向胸部方向行進,在胸鎖關節(jié)后與頸內靜脈匯合為頭臂靜脈注入右心房[4]。在體表投影下位上肢外展90°,自鎖骨中點至肘窩中央連線上1/3 為腋靜脈,突出皮膚表面無搏動,觸及感知搏動為腋動脈,內側1-3cm 處則為腋靜脈,新生兒可在腋窩底部外側壁中央見一長約0.5cm 的腋靜脈,臨床通常以此處為穿刺點進行留置針穿刺[5]。
由于腋窩處存在較多皺褶,因此在進行置管操作時需由兩名護理人員協(xié)助進行,將患兒放置于治療臺或保溫箱中,做好保暖工作,暴露穿刺部位肢體,患兒體位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采用墊枕將穿刺部位肩部抬高約20-30°,并拉直手臂外展110-145°使腋窩呈水平暴露,護理人員用左手握住三角肌下緣并微微用力使腋窩處皮膚繃緊,由另一位護理人員固定患兒肢體后,選擇0.2%安爾碘溶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在腋中線腋窩下2-3cm 處采用無菌棉簽按壓,待腋靜脈近心端血管充盈暴露后,以15-30°角刺入穿刺點,出現(xiàn)回血后放低角度再向前刺入0.2cm 左右,用右手固定住針芯,左手食指及拇指握住套管推入血管內,軟管全部送入后拔出針芯,推注2ml0.9%氯化鈉溶液觀察是否存在堵塞、滲出等現(xiàn)象,置管良好后將留置針妥善固定,記錄穿刺時間及操作者后,將患兒恢復至正常體位并穿好衣物[6-7]。
優(yōu)點:①腋靜脈位于上臂肌肉豐滿處及腋窩中央,位置較為隱蔽,肩部活動幅度較小,患兒日?;顒訒r不易被抓落,且由于留置針留在患兒體內的部分為塑膠軟管,因此不會限制患兒手臂活動,且在手臂下垂的狀態(tài)下不會存在管道反折的情況。②腋靜脈由兩組粗直的靜脈匯合而成,因此靜脈血管較粗、走向較直、充盈度好,減輕機械性摩擦,降低靜脈炎發(fā)生率。③若患兒治療周期較長,進行靜脈留置針時可采取兩側腋靜脈交替穿刺的方式一直持續(xù)至臨床治療結束。④腋靜脈血液流暢性較佳,能夠迅速降低液體滲透壓,減少高滲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從而良好保證血管完整性,可輸注濃度較高的藥物,且血液流速較快,藥效起效快,同時降低了靜脈炎、藥液外滲、血管堵塞等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
缺點:由于腋靜脈位置較為隱蔽,因此當患兒出現(xiàn)藥液外滲、針頭脫出等不良反應時不易發(fā)現(xiàn),因此無法及時針對不良反應采取相關干預措施,針對此類情況,若患兒出現(xiàn)哭鬧、煩躁等現(xiàn)象時需及時觀察穿刺部位情況,或患兒體位正常但輸液泵顯示堵塞時,需及時觸摸患兒兩側腋下至腰際,評估血管情況,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拔針采取對癥干預措施[9]。
患兒運動量過大導致出汗、沐浴后未及時擦干穿刺部位皮膚或護理人員未及時更換敷貼均可導致敷貼粘貼性下降,從而易造成套管脫落,同時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輸液速度過快、藥物刺激性較大等現(xiàn)象可導致藥液滲出[10]。對策: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留置針并采用膠布固定好頭皮針與肝素帽銜接處,敷貼受到外界因素潮濕或松動后及時更換,并保持穿刺部位皮膚干燥,推注藥物時保持勻速[11]。
在進行靜脈輸液時若輸注的藥物刺激性較強、輸注速度過快,加之患兒好多,因此可出現(xiàn)藥液滲出[12]。對策:藥液滲出后立即停止輸液并回抽殘留藥物,出現(xiàn)腫脹給予熱水袋熱敷,溫度為50℃左右或給予25%-50%硫酸鎂濕熱敷,出現(xiàn)局部大片紅腫時抬高患肢;化療藥物、升壓藥及高滲性藥物等出現(xiàn)外滲時及時給予封閉治療,并根據(jù)不同藥物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血管收縮藥給予酚妥拉明封閉,鈣劑及高滲溶液給予普魯卡因、地塞米松封閉治療。
靜脈留置是一種具有簡單、安全、不易脫出血管、便于肢體活動等優(yōu)點的靜脈輸注方式,可以良好的解決患兒針頭脫落、穿刺部位腫脹、損傷血管等現(xiàn)象,減輕患兒痛苦,但穿刺靜脈的選擇在保障患兒靜脈輸液質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效果。腋靜脈具有位置較隱蔽、血管粗直、血液流暢性較佳等優(yōu)點,因此可應用于新生兒靜脈留置血管的選擇中,可以有效避免針頭脫落、靜脈炎、藥液外滲、血管堵塞等不良并發(fā)癥,雖由于位置隱蔽對患兒滲液等現(xiàn)象無法有效觀察,但通過臨床護理人員積極關注,及時干預可有效預防。同時腋靜脈留置中可存在套管脫落、藥液滲出等問題,但采取相關預防及干預措施可有效解決,如及時更換敷貼、保持患兒局部皮膚干燥、勻速推藥;藥液滲出后及時根據(jù)不同藥物采取相關護理措施,降低藥液對皮膚造成的刺激及損傷。因此腋靜脈可作為新生兒靜脈留置中的主要靜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