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第五中學 樊志文 韓鳳榮
為貼近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拓展生物學知識,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問題,提升其實踐能力,自2018年起,內蒙古通遼市第五中學樊志文工作室開始舉辦“科爾沁區(qū)中學生生物實驗能力大賽”,設計實施以創(chuàng)新型生物課堂為基礎的科技實踐活動,為教師建立了與校外科技活動交流學習的平臺,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的生物實驗技能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
讓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xiàn)象,總結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得出生物膜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
學會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進行實驗,理論聯(lián)系實際。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使學生獲得初步探究的能力 。
培養(yǎng)學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探索精神。利用滲透作用原理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幫助學生整理生物學知識類別,延展學習內容,鞏固提高生物模型的選題、選材、選型方面的基礎。輔導學生記錄實驗過程,查閱資料,利用手抄報、展板等形式交流分享。用題目引導學習,公布五大類生物模型題庫。
增加學生現(xiàn)場制作生物模型環(huán)節(jié),學生作品日趨成熟,動手能力顯著提高。教師利用自制生物模型進行課堂教學常態(tài)化。
帶動課題研究、生物社團展示是師生模型及其衍生項目、實踐類活動的一次集中亮相。
(一)探究教學法
(二)直觀教學法
(三)對比討論法
(一)資料收集法
(二)實驗研究法
1.收集資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課本中的重點知識,即滲透作用的原理 。
2.確定課本中的難點知識。
3.實驗改進
(1)半透膜材料的改進
用蛋殼膜代替玻璃紙,模擬動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如圖1a。
(2)裝置的改進
裝置的具體改進如圖1b所示。
圖1 實驗改進
4.拓展實驗
(1)可將演示實驗升級為探究實驗。教材中的實驗只演示了水分子的運輸過程,并未演示其他物質的情況,可通過舉一反三提高課堂時效。
(2)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大膽嘗試探究,拓展學生思維。
5.提出問題并探究
(1)探究涼拌黃瓜盤子里出水的原因。將蛋殼膜比作細胞膜,蛋殼膜內外分別相當于什么溶液。
(2)分析人體小腸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過程,用蛋殼膜模擬小腸內壁,探索其他物質的跨膜運輸。
1.為更好地輔助學生制作與改進實驗模型,查漏補缺,特邀專家到校指導,將學生反映的問題集中,并進行一對一輔導。
2.在市級展示活動前的校內評比中,學校提供活動光盤并組織學生制作說明表及拓展知識的手抄板和展板,鼓勵師生撰寫感悟等。
1.引導專家進入互動區(qū),介紹專家評委,同時向專家介紹參加活動的學生隊伍。
2.獎勵前期工作中的優(yōu)秀師生。
3.介紹活動安排,提醒學生認真觀察實踐活動作品,公平公正地做出評價。
4.進行生物創(chuàng)新實驗課程設計,學習生物知識,挖掘創(chuàng)新實驗過程中的故事。
本次科學實踐探究活動歷時2個多月,共收集“實驗報告”“項目記錄”“問卷報告”“項目圖片”“影像資料”“調查報告”等28類、800余份活動資料。以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實驗模型為載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中的重難點,為之后的學習做好鋪墊。教師利用探究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傳遞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
圖2 向蛋殼膜內分別裝入淀粉、食用油、紅砂糖、Vb,再用棉繩將蛋殼膜封口綁緊置于清水中,探究其他物質的跨膜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