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麗
摘 要:班集體管理是班主任教學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班級環(huán)境和氛圍的影響,因此,和諧的班集體氛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尤其在當前新課改模式不斷推行的社會教育背景影響下,初中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需要更好地基于學生視角出發(fā)。文章對“軟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進行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軟管理”實施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1-0091-02
引言
在傳統(tǒng)班主任開展的班級管理活動中,大多是班主任引導、學生干部輔助進行,這樣對學生干部會有一定的歷練。不過一些學生由于性格等原因無法針對班級管理活動給出自己的建議,從而導致這些學生在整體班級管理過程中沒有明顯的參與感。因此,他們也就無法更好地從班級管理參與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感受。而對于當前的初中生來講,其自身需要一定的自主管理,這種自主管理是完全獨立的,并非是在班主任的介入下對自己的約束活動。因此,盡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具備一定的規(guī)則和制度來對學生進行管理,班主任也會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約束,但這種約束對于學生來講是被動的,一旦失去了學校和班主任的管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就極其容易發(fā)生混亂,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因此,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就需要借助“軟管理”,來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開展班集體管理活動,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推動學生的發(fā)展。
一、當前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下的教育體系發(fā)展中,學校是教育教學的重點場所,而班級則是學校最為基本也是相對穩(wěn)定的一個構(gòu)成部分。學校教育教學的效果以及作用都需要班級來體現(xiàn)。因此,班集體的建設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則是要盡最大可能將班級文化以及教育的價值轉(zhuǎn)化成學生的思想情感,從而指導學生的行為。同時,在班集體中,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但是班集體能夠?qū)⑵淠鄢梢粋€整體。通過整體的和諧能夠促進個體的發(fā)展,個體之間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從而促進彼此更好地發(fā)展,個體也為班集體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班集體之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其中學習、生活,獲得更加真實的經(jīng)歷以及感受,進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每個學生在集體中發(fā)揮自身的獨特性,能夠讓自己更加懂得學習、懂得生活、懂得與其他人進行交往,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的、優(yōu)秀的、有創(chuàng)新性的綜合性人才,以便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需求[1]。
在當前大部分初中學校班主任開展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很多班主任一直延續(xù)以往的管理策略和方法,這樣的方式在學生學習上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于初中生來講,尤其是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大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沒有兄弟姐妹伴隨其成長。他們?nèi)狈σ欢ǖ呐c人分享的經(jīng)驗,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在班集體學生中團隊意識便會有所缺乏,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配合程度會比較低。
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自身的心理活動會較為頻繁。高中階段強調(diào)自我管理,大學階段側(cè)重于學生的自律性,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于他人的教育可能還會產(chǎn)生一定的排斥。對此,班主任在教學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在注重對學生學習成績培養(yǎng)的同時還應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形成的引導,既需要注意整體的教育工作,也需要重視對每個學生的管理工作,從而幫助學生正常地投入到學習中,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自我管理意識。
二、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軟管理”的實施前提
初中生剛剛步入青春期,可能無法較好地理解自己在青春期心理、身體的變化 ,且學生的心理發(fā)育也不是很成熟。從某種角度上來看,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還并沒有完全脫離“小學生”的思維。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的初中生來講,無論是年齡的增長還是新學習階段的開始,其自身都渴望成為一名真正的“大人”。在這種心理影響下,學生都希望教師和家長能夠拋棄以往對待小孩子的態(tài)度像對待“大人”一樣來對待他們,并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生這種渴望外界認可、希望得到外界承認的想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心理。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極其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理解,希望班主任能夠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聽取他們的意見。對此,在進行相關的班級管理過程之中,班主任首先要對初中階段學生的整體特點予以正確認識,要意識到學生的叛逆心理以及渴望得到外界認可的心理,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考量,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獨特性,重視青春期對學生的影響,對學生進行關心呵護,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2]。
因此,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實現(xiàn)“軟管理”在班集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轉(zhuǎn)變自身的思維模式,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同時要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以及理解,要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與班主任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班主任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對學生適當進行積極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例如,班主任在制訂班級管理方案時,需要改變傳統(tǒng)班級管理方案制訂過程中存在的“一家獨大”的問題。在方案的制訂初期,班主任可以主動邀請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方案的制訂過程中來,并給予學生制訂班級管理方案的權限,讓學生從心理上感覺到自己受到了重視,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尊重。班主任可以定期開展跟學生的“一對一心理咨詢”活動,照顧好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解決青春期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信心。
三、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軟管理”實施策略
在當前新課改已經(jīng)普遍應用的基礎上,更加要強調(diào)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保證學生在教育教學中占據(jù)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一方面,可以此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化,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基于自身的知識需求來完成對相關知識的吸收和掌握。另一方面,學生在班級中的地位決定其能否直接參與班級管理活動。因此,初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適當增加較為人性化的管理內(nèi)容。班主任要想實現(xiàn)良性班級管理,首先就需要將學生放在班級管理的首位,遵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現(xiàn)狀和心理需求,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避免在相關方面對學生要求過于嚴苛或者采取一些十分極端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命令式的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青春期學生的心理變得過于叛逆。因此,班主任需要對自己的管理策略進行創(chuàng)新,要加強自身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為營造更為和諧的班級,形成良好、開放、活躍的班級氛圍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