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倩 朱秀嫻 田少鑫 曾西連 饒小玲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yī)院CCU,廣東中山 5284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種嚴重心臟疾病的最后階段,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等特點,患者多伴有勞力性呼吸困難、自感疲勞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藥物治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無法促進患者心臟功能恢復,用藥效果一般。心臟康復是二級預防CHF 的主要內(nèi)容,核心內(nèi)容為運動康復,主要包括抗阻訓練、有氧運動等[2]??棺栌柧毷侵干眢w克服阻力以達到肌肉增長和力量增加的過程,能夠改善肌肉質(zhì)量,增強骨骼肌耐力,對于預防肌肉萎縮、增強軀體功能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有氧運動根據(jù)患者個體因素不同制定個體化運動康復措施,能夠最大限度增加患者攝氧量和心排量,促進心肺功能改善[3]。但目前有關(guān)抗阻運動聯(lián)合有氧運動在CHF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探討抗阻運動聯(lián)合有氧運動在CHF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8—12月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 例CHF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有氧運動組、抗阻運動組與聯(lián)合運動組,每組各30 例。有氧運動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齡52~76 歲,平均(64.84±4.20)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1 例,Ⅲ級19 例。抗阻運動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51~78 歲,平均(64.86±4.22)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3 例,Ⅲ級17 例。聯(lián)合運動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0~79 歲,平均(64.87±4.23)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4 例,Ⅲ級16 例。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中CHF的診斷標準[4];②患者病情穩(wěn)定;③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Ⅱ~Ⅲ級;④患者同意行運動康復治療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肌無力等軀體活動性障礙致運動受限者;②伴嚴重語言、意識及心理障礙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有氧運動組采用有氧訓練。以步行、慢跑、有氧運動操、太極拳等有氧代謝為主的低至中等強度運動為主,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乏力等任何不適立即停止,20~30 min/次,1~2 次/d。(2)抗阻運動組采用抗阻訓練。①第一部分(熱身運動):指導患者進行擴胸運動、轉(zhuǎn)體運動、仆步壓腿、手腕踝關(guān)節(jié)運動等熱身動作,以放松全身,5~10 min/次。②第二部分(彈力帶抗阻訓練操):依據(jù)患者病情和身體情況制定針對性抗阻訓練方案,采用彈力帶進行抗阻力訓練,患者行站姿腿外展(患者呈站立位,一側(cè)踝部放置拉力器負重,一側(cè)手扶固定物側(cè)向受力點方向站立,臀中肌發(fā)力向側(cè)拉動拉力器,至練習腿與支撐腿呈30°左右,保持該姿勢1~2 s,感受腿部肌肉的收縮、緊張狀態(tài),緩慢還原至起始位置,重復上述動作,20~30 次/組,4~5 組/次)、坐姿腳蹬劃船(患者半坐臥位,雙腿伸直與身體呈90°,雙腳放置于腳蹬,雙手抓住彈力帶,手肘用力向后拉,注意保持前臂和地面平行,上身呈緊繃狀態(tài),最大程度將彈力帶拉至腹部前方,避免身體隨意擺動),以增強下肢肌群力量;臀橋(患者仰臥于床上,雙腿屈曲略寬于肩膀,腳跟發(fā)力將臀部抬起至大腿和身體呈一條直線,抬起臀部時上背部支撐地面,下落時背部貼地,但臀部保持懸空,20~30 次/組)。③第三部分(放松運動):以擴胸運動、轉(zhuǎn)體運動等柔韌性運動為主,配合呼吸運動放松,5~10 min/次。(3)聯(lián)合運動組采用抗阻訓練聯(lián)合有氧訓練,方法同上。三組患者均訓練12 周。
比較三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12 周后的心功能、軀體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①心功能:采用心臟彩超檢查測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張期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②軀體功能:采用軀體功能量表(Chinese version mini-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CM-PPT)[5]從站立靜止平衡、6 m 行走計時、下蹲計時等4 個條目評價,采用0~4 分評分法,總分16 分,得分高表示軀體功能越好。③生活質(zhì)量:采用中國心血管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定問卷(China questionnai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QQC)[6]從體力、社會心理狀態(tài)等6 個維度評價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共24 個條目,每個條目選項不同得分不同,總分154 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zhì)量越高。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任意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三組患者的LVEF、LVEDD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聯(lián)合運動組患者的LVEF高于抗阻運動組和有氧運動組,且抗阻運動組患者的LVEF 高于有氧運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聯(lián)合運動組患者的LVEDD 低于抗阻運動組和有氧運動組,且抗阻運動組患者的LVEDD 低于有氧運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三組患者的LVEF 均高于干預前,LVEDD 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三組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比較(±s)
表1 三組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比較(±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有氧運動組同期比較,bP<0.05;與抗阻運動組同期比較,cP<0.05
組別LVEF(%)干預前干預后LVEDD(mm)干預前干預后有氧運動組(n=30)抗阻運動組(n=30)聯(lián)合運動組(n=30)F 值P 值28.65±3.02 28.89±3.12 29.97±3.17 0.453 0.743 31.28±3.25a 34.98±3.37ab 38.86±3.43abc 4.256 0.015 61.57±5.23 61.52±5.16 60.53±5.04 0.495 0.612 58.34±4.21a 54.13±4.12ab 50.06±4.09abc 4.438 0.002
干預前,三組患者的CM-PPT、CQQC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聯(lián)合運動組患者的CM-PPT、CQQC 評分高于抗阻運動組和有氧運動組,且抗阻運動組患者的CM-PPT、CQQC 評分高于有氧運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三組患者的CM-PPT、CQQC 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三組患者CM-PPT、CQQC 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三組患者CM-PPT、CQQC 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有氧運動組同期比較,bP<0.05;與抗阻運動組同期比較,cP<0.05
組別CM-PPT干預前干預后CQQC干預前干預后有氧運動組(n=30)抗阻運動組(n=30)聯(lián)合運動組(n=30)F 值P 值3.31±0.52 3.37±0.54 3.43±0.56 1.867 0.164 5.97±1.20a 7.05±1.38ab 9.67±1.45abc 5.235 0.000 60.89±10.27 60.97±10.42 61.03±10.57 0.030 0.977 80.37±15.24a 95.61±16.73ab 104.98±17.28abc 5.856 0.000
CHF 患者隨著病情進展,生活能力、活動能力降低,并呈進行性加重,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加重家庭經(jīng)濟和照顧負擔。積極有效的訓練指導對于促進患者心臟康復具有積極意義。常規(guī)護理以疾病護理為中心,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缺乏對患者心臟康復指導和干預,運動療法僅采用單一的有氧訓練,缺乏特異性和針對性,無法滿足患者多樣化康復需求,不利于患者心臟康復[7-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聯(lián)合運動組患者的LVEF、CM-PPT、CQQC 評分高于抗阻運動組和有氧運動組,且抗阻運動組患者的LVEF、CM-PPT、CQQC 評分高于有氧運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聯(lián)合運動組患者的LVEDD 低于抗阻運動組和有氧運動組,且抗阻運動組患者的LVEDD 低于有氧運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抗阻運動聯(lián)合有氧運動能夠促進CHF 患者心功能康復,提高患者的軀體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宋韻等[9]研究結(jié)果表明,心臟康復運動能夠改善CHF 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動耐力,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通過全面評估患者早期病情,了解患者情況和明確危險因素,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計劃,有氧運動能夠充分鍛煉心肺功能,隨著運動強度增加,血壓、心率逐漸增高,有助于心肌細胞提前適應缺血環(huán)境,從而延緩疾病進展,同時患者在運動過程中也能夠釋放不良情緒,有助于提高運動效果[10-11]??棺栌柧毷怯醒跤柧毜暮侠硌a充,通過站姿腿外展、臀橋等訓練動作,鍛煉下肢和腹部肌群力量,患者在運動過程中心率處于較低水平,心肌灌注壓力較高,有助于平衡心肌細胞氧的供需,長期堅持規(guī)律練習,能夠提高肌肉外周適應性,逆轉(zhuǎn)肌肉病理狀態(tài),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有效促進患者心臟功能康復[12-13]。早期進行循環(huán)抗阻練習,還能夠給予肌肉和骨骼適應時間,防止肌肉過度損傷,促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有效緩解患者乏力、氣促等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活動能力,改善心功能。采用彈力帶進行抗阻力訓練,能夠依據(jù)訓練內(nèi)容動態(tài)調(diào)整彈力帶強度和型號,并且彈力帶動作易學、形式多樣,對于運動器材和場地要求不高,患者出院后也能夠練習,保證訓練的連續(xù)性和有效性[14-15]??棺柽\動聯(lián)合有氧運動的效果優(yōu)于單一有氧訓練,聯(lián)合訓練方法較為多樣化、綜合化,不僅能夠激發(fā)患者的運動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康復鍛煉,還能夠滿足患者多樣化的康復需求。
綜上所述,抗阻運動聯(lián)合有氧運動在CHF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促進患者心功能改善,提高軀體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對于疾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