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宇 陳小林 張洪波 何蓉 周學政 鄧國棟 譚奇忠 齊延鵬
摘 要 為研究葉片結構對細支卷煙物理指標的影響,采用混料設計進行了不同葉片結構的配比試驗,測定其加工過程中煙絲結構和成品煙支物理指標。結果表明:1)葉片結構與加工過程中煙絲結構、部分指示細支卷煙穩(wěn)定性的物理指標都有著較強的相關性。2)葉片結構能夠導致煙絲結構變化,但受加工工序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規(guī)律,在卷制后均呈現(xiàn)N∶1∶1(長絲、中絲、短絲之比)的比例特征。3)提高中片率,降低大片率,控制小片率,能夠改善細支卷煙的物理指標。
關鍵詞 細支卷煙;葉片結構;混料設計;混料回歸;煙絲結構;物理指標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2.027
細支卷煙是煙草制品的重要品類之一,其煙支圓周小,煙絲填充量顯著低于常規(guī)卷煙,單口焦油釋放量較低[1-3],具有輕松舒適的吸食感而廣受歡迎。2017年細支卷煙銷售規(guī)模達到了中國國內卷煙銷售量和總銷售額的5.03%和7.21%,對煙草行業(yè)銷量增量的貢獻率達263.5%[4]。細支卷煙銷量快速增長得益于質量的不斷提升,因為細支卷煙并不是單純將常規(guī)卷煙變細[5],而需在生產加工中完善與之配套的新技術。為此煙草行業(yè)啟動了“細支卷煙升級創(chuàng)新”重大專項[6],科研人員在細支卷煙的梗絲利用[7-8]、香味補償、煙機設計與制造[9-13]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14],有效助推了細支卷煙質量的提升。
隨著對細支卷煙生產加工技術理解的不斷深入,通過對煙絲結構的研究[15],煙草行業(yè)基本形成了“控長、控碎”的制絲工藝加工理念,并逐漸認識到葉片結構對細支卷煙制絲質量的重要影響[16],開始向卷煙加工的上游——打葉復烤環(huán)節(jié)延伸。然而葉片結構對細支卷煙物理指標是否產生顯著影響,具體影響哪些物理指標尚未有明確論證。因此,本研究通過混料設計配比了不同結構的配方煙葉,分析了葉片結構與煙支物理指標的相關關系,證實葉片結構與細支卷煙煙絲、煙支物理指標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研究結論與目前“降低大片率、提高中片率、控制小片率”的思路[17]完全吻合,為支撐當前細支卷煙質量提升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儀器
材料:重慶中煙A牌號細支卷煙配方煙葉(不添加梗絲、膨脹絲);重慶中煙A牌號細支卷煙產品煙支,規(guī)格97(67+30)mm×17.0 mm。
儀器:YJ118B型卷煙機(常德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TQ-2葉片振動分選篩(鄭州煙草研究院);YQ-2煙絲振動分選篩(鄭州煙草研究院);RT-V型卷煙·濾棒綜合測試臺(成都瑞拓科技有限股份公司);MV4420微波煙支密度水分儀(德國TEWS);葉片連續(xù)式振動分選篩(自研設備,參照TQ-2葉片振動分選篩篩網(wǎng)尺寸);YDX-III型端部落絲儀(中國科學院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合肥威爾儀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葉片結構混料設計
按照選葉后煙片大片率、中片率、小片率總和為100%,通過Minitab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極端定點混料設計[18],獲得葉片結構混料設計方案見表1。
1.2.2? 片型配比方式
按A牌號大生產葉組配方備料8 000 kg,采用多次測量的方式來準確測定配方煙葉葉片結構[19]。選葉工序完成后,均勻取樣2 000 kg,采用葉片連續(xù)式振動分選篩將煙葉篩分成大片(≥25.4 mm)、中片(12.7~25.4 mm)、小片(6.35~12.7 mm)和小碎片(≤6.35 mm)[20],并保證篩出的各片型煙片重量比與配方煙葉葉片結構基本一致。計算每組混料處理需要添加的大片、中片、小片比例及需補足的小碎片比例。根據(jù)計算將剩余煙葉6 000 kg分為5組,每組煙葉重量在800~1 200 kg,添入相應比例的大片、中片、小片及小碎片,裝入不同的貯葉柜中。
1.2.3? 細支卷煙樣品的制備
通過混料設計的不同葉片結構的配方煙葉,采用A牌號制絲工藝標準進行制絲生產;其煙絲采用相同操作人員、同一卷包機臺,按照A牌號卷包工藝標準規(guī)定的工藝參數(shù)進行卷制包裝。
1.2.4? 物理指標檢測及分析方法
葉片結構測定:按照參考文獻[19]規(guī)定的方法,在選葉工序后測定配方煙葉的葉片結構,測試次數(shù)不少于10次,分別計算大片率(≥25.4 mm)、中片率(12.7~25.4 mm)、小片率(6.35~12.7 mm)及小碎片率(≤6.35mm)的平均值。
煙絲結構測定:按照參考文獻[21]的方法,測定烘絲出口、加香出口及煙槍出口的煙絲結構,測試次數(shù)不少于3次,分別計算煙絲長絲率(≥6.70 mm)、中絲率(3.35~6.70 mm)、整絲率(≥3.35 mm)、短絲率(1.00~3.35 mm)和碎絲率(≤1.00 mm)的平均值。
煙支物理指標測定:按照參考文獻[22]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煙支密度測定:按照參考文獻[23]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
1.3?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Minitab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18]。
2? 結果與分析
2.1? 葉片結構對煙絲結構的影響
2.1.1? 煙絲結構變化
通過測定細支卷煙制絲卷接過程中烘絲、加香、卷制(煙槍出口)三個重點工序的煙絲結構(見表2),可以看出:加工過程中煙絲結構呈現(xiàn)整絲率、長絲率漸次降低,中絲率、短絲率漸次增加的趨勢,煙絲整體由長變短。不同工序煙絲結構總體均呈現(xiàn)N∶1∶1(長絲、中絲、短絲率比值)的特征,即煙絲中絲率、短絲率基本接近,且受長絲率反向影響,長絲率越高,則中絲率、短絲率越低,通過煙絲長絲率的變化基本可推算中絲率、短絲率的變化情況。在烘絲過程,不同葉片結構配方的煙絲長絲率差異較大;加香后,各配方的長絲率差異縮小;但在卷煙機煙槍后,各配方的長絲率差異再次增大。
通過煙絲結構經(jīng)加香和卷煙機煙槍的變化情況(見表3)可以看出,煙絲長絲率顯著降低,平均降幅約34個百分點;中絲率、短絲率均有小幅增加,平均增幅約為17、15個百分點。不同葉片配比的煙絲結構在加工過程中的變化趨勢呈現(xiàn)出較顯著的差異,如配方1的長絲率、中絲率、短絲率變化幅度分別為-45.40、21.25、21.70個百分點,而配方2的長絲率、中絲率、短絲率變化幅度僅為-22.70、9.61、11.49個百分點,兩者差異較大,說明葉片結構變化不僅直接影響切后葉絲的形態(tài),與葉片尺寸形狀相關的葉片脈絡分布也會影響煙絲結構。經(jīng)加香工序后,煙絲的長絲、中絲、短絲變幅分別為-8.08、5.05、3.59個百分點;經(jīng)卷煙機煙槍后,長絲、中絲、短絲變幅為-25.79、12.03、11.47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卷制過程對煙絲的造碎強度要大于加香過程。
2.1.2 混料回歸分析
通過基礎分析可以證明不同葉片結構對煙絲結構的影響較為顯著,必然會對細支卷煙的質量造成影響。為進一步解釋不同葉片結構對煙絲結構的影響方式,采用混料回歸的方法對煙絲結構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果見表4。
分析構建的回歸模型(見表4),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烘絲后各工序的煙絲結構均與葉片結構呈現(xiàn)出一定的關聯(lián)性,但回歸模型的調整后R2均不高,說明葉片結構僅部分影響煙絲結構,切絲、烘絲等加工工序影響較大;當煙絲到達加香機出口,回歸模型的擬合度有所提高,整絲率R2和調整后R2分別達到了93.06%和86.12%(P值達到0.069,接近005),說明葉片結構對成品煙絲有一定影響;經(jīng)卷煙機相對高強度卷制處理后,葉片結構混料回歸模型的擬合度進一步發(fā)生變化,中絲率模型呈現(xiàn)較高的擬合度,R2和調整后R2分別達到了98.84%和95.38%(P=0.137>0.05),表明不同葉片結構對卷煙煙支中絲的影響不顯著。
在進一步對擬合度較高的混料回歸模型系數(shù)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卷制前,大片率增加有助于提高煙絲的整絲率,降低碎絲率(通過A_sl結果分析);中片率、小片率增加在提高整絲率的同時也帶來碎絲率的增加(P=0.18)(通過B_sl、C_sl結果分析)。通過模型系數(shù)比分析(A_rs、C_rs),片型結構對整絲率的影響程度排序為A≥B≥C(大片≥中片≥小片),對碎絲率的影響程度排序B≥C≥A(中片≥小片≥大片)。
在卷制后,片型結構對中絲率的影響作用更為明顯,中片率提高有助于提高中絲率,而大片率和小片率提高則降低了中絲率(通過A_sl、B_sl、C_sl的結果分析)。通過模型系數(shù)比分析(A_rs和C_rs),對中絲率的影響程度排序為C≥A≥B(小片≥大片≥中片)??傊?,如需追求煙支中絲比率,不僅要提高中片率,還要控制碎片率,降低大片率。
2.2? 葉片結構對煙支物理指標的影響
在研究煙絲結構的基礎上,又對細支卷煙煙支物理指標進行了測試分析,并在其中選取了與葉片結構具有一定相關性的檢測指標,詳見表5。結果表明,葉片結構在影響煙絲結構基礎上,進一步對煙支物理指標產生了影響,影響主要集中在指示細支卷煙質量穩(wěn)定性的指標,特別是評價煙支之間質量差異的標準偏差等指標??梢钥闯?,配方3(葉片混料的大片率、中片率、小片率分別為25%、55%、20%)的煙支物理指標穩(wěn)定性最好,其在煙槍出口的煙絲長絲率、中絲率、短絲率分別為30.55%、33.9%、30.35%,長絲、中絲和短絲的比例最為接近(見表2)。
通過混料回歸分析(見表6),表中所列細支卷煙物理指標與葉片結構呈現(xiàn)出較明顯的相關性,其中煙支密度變異系數(shù)、開吸吸阻、閉吸吸阻及端部落絲量模型擬合度較高,其R2均大于90%,調整后R2最低為88.41%(P值接近于0.05),說明回歸模型能夠解釋該指標變化情況,從一定程度上說明葉片結構對細支卷煙物理指標有著直接影響。
通過對回歸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片率模型系數(shù)(B_sl)一般顯著小于大片率和小片率的模型系數(shù)(A_sl和C_sl),說明提高中片率能夠起到改善細支卷煙物理指標(望小)的作用。通過對模型系數(shù)比分析,對煙支密度變異系數(shù)、端部落絲量的影響排序為C≥A≥B(小片≥大片≥中片),對開吸吸阻標偏的影響排序為A≥C≥B(大片≥小片≥中片)。綜合考慮各項指標對細支卷煙質量的影響,要改善細支卷煙的物理指標,不僅應提高原料煙葉的中片率,還應降低大片率,控制小片率。
3? 小結
本研究通過混料設計進行了不同葉片結構配比試驗,測定比較了細支卷煙生產過程中煙絲結構和成品煙支物理指標。采用混料回歸分析確定了細支卷煙物理指標與葉片結構的相關性,基于混料回歸模型系數(shù)分析了煙葉原料大片率、中片率、小片率對細支卷煙物理指標的影響方式。結果表明:1)葉片結構與加工過程的煙絲結構、部分指示細支卷煙穩(wěn)定性的物理指標都有著較強的相關性。2)葉片結構能夠導致煙絲結構變化,但受加工工序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規(guī)律,在卷制后均呈現(xiàn)N∶1∶1(長絲、中絲、短絲之比)的比例特征。3)提高中片率,降低大片率,控制小片率,能夠改善細支卷煙的物理指標。
參考文獻:
[1]? 葛暢,趙明月,胡有持,等.細支與常規(guī)卷煙主流煙氣常規(guī)指標及中性致香成分對比分析[J].煙草科技, 2017,50(4):43-50.
[2]? 張亞平,張曉宇,周順,等.卷煙紙組分對常規(guī)和細支卷煙煙氣釋放量及感官質量的影響[J].煙草科技, 2017,50(11):48-57.
[3]? 廖惠云,秦艷華,張華,等. GC-MS/MS法分析細支與常規(guī)卷煙主流煙氣中生物堿的逐口釋放量[J].煙草科技,2018,51(6):64-72.
[4]? 王金棒,洪廣峰,高健,等.國外細支卷煙研究綜述[J].中國煙草學報,2018(5):91-101.
[5]? 國家煙草專賣局.關于啟動細支卷煙升級創(chuàng)新重大專項的通知(國煙科〔2016〕154 號)[Z].北京:國家煙草專賣局,2014.
[6]? 林婉欣,招美娟,石曉江,等.細支卷煙的吸阻與物理指標相關性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 2017,39(5):115-116.
[7]? 廖曉祥,趙云川,鄒泉,等.梗絲形態(tài)對細支卷煙品質穩(wěn)定性的影響[J].煙草科技, 2016,49(10):74-80.
[8]? 丁美宙,劉歡,劉強,等.梗絲形態(tài)對細支卷煙加工及綜合質量的影響[J].食品與機械,2017,33(9):197-202.
[9]? 陳丞.綜合測試臺檢測細支卷煙的技術改造[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6,44(6):309-312.
[10] 李釗.提高細支煙在PSSIM機型改造后的可靠性[J].機械工程師,2014(9):222-223.
[11] 殷樹強. PASSIM8K機組生產超細支(φ5.4)卷煙[J].科技與企業(yè),2013(18): 304.
[12] 閆俊科. ZJ114型超細煙支卷接機組的改進設計與研制[D].鄭州:鄭州大學,2012.
[13] 湯治國. ZJ114卷接機組卷制超細煙支時風室部件的改進[J].煙草科技,2009,31(11):28-30.
[14] 張大波,孔臻,吳碩,等.國內細支卷煙加工工藝現(xiàn)狀[J].煙草科技,2018,51(1):79-84.
[15] 李洪濤,楊成.基于混料均勻設計的細支煙煙絲尺寸優(yōu)化[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2(3):146-155.
[16] 肖錦哲,張騰健,楊全忠,等.篩分復打工藝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煙草學報,2018,24(4):115-123.
[17] 中國煙草總公司.卷煙工藝規(guī)范[ 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16.
[18] 李志輝,李欣. MINITAB統(tǒng)計分析方法及應用(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7.
[19]? YC/T 147—2010, 打葉煙葉 質量檢驗[S].
[20] 羅登山,曾靜,劉棟,等.葉片結構對卷煙質量影響的研究進展[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 25(2):13-17.
[21]? YC/T 289—2009, 卷煙 配方煙絲結構的測定[S].
[22]? GB5606.3—2005, 卷煙 第3部分:包裝、卷制技術要求及貯運[S].
[23]? YC/T 476—2013, 煙支煙絲密度測定 微波法[S].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