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晨雅
摘要:音樂是培養(yǎng)小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重要課程,通過音樂的學習,學生可以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感受音樂文化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藝術情操。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音樂教學上多了很多新媒體設備的運用,讓課堂變成了智慧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基礎上進行變革。很多地區(qū)目前實施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本文結合案例,闡述了基于互聯(lián)網+時代下小學音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如何有效地開展。
關鍵詞:互聯(lián)網+;小學音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時代已然到來,很多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尤其是教育領域。現在很多學校的課堂中已經配備的先進的多媒體設施,可以為教師提供便捷的教學輔助。音樂課不同于其他基礎課程,這門課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素材和音樂氛圍,因此,音樂課堂需要結合互聯(lián)網,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智慧教學。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了有效保障“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成為了國內眾多學校開展教學實踐的手段,為學校應用互聯(lián)網突破傳統(tǒng)班級授課教學局限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很多地區(qū)已經出現了小學音樂課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這樣一來,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形式,線下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巧,課后在線上彌補課上所學知識的不足之處,還能自主的接受音樂文化的熏陶。但是,這種混合教學模式也需要教師合理規(guī)劃,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課堂,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
一、巧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師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力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音樂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挑戰(zhàn),它不僅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還要能夠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將線下課堂和線上網絡教學有效地整合。不論是線上線下都要能夠熟練的使用電子白板、音樂制作軟件、微課(錄播課)制作、線上課堂、線上互動等新型的授課方式。因此,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教師必須加強多媒體技術的學習,提高信息化技術能力,從而才能有效地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例如,學習歌曲《牧場上的家》(花城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時,可以通過線下課堂對歌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面授,再利用線上微課進行歌曲的拓展欣賞。本課的難點是分析歌曲的旋律結構并能夠準確演唱,利用旋律線則能夠十分直觀地幫助學生整理出歌曲結構,還能清晰地在演唱時提示音高的走向,那么旋律線的動畫制作就可以借助白板或者PPT等多媒體?!赌翀錾系募摇肥且皇酌绹膫鹘y(tǒng)民歌,是20世紀20年代一種表現鄉(xiāng)村的勞動生活、向往溫暖的家園、歌唱美麗家鄉(xiāng)的歌曲體裁,在完成了線下歌曲知識點的學習和學唱后,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微課或直播課的形式給學生拓展這種音樂體裁,欣賞歌曲的原版和更多這類體裁的音樂,進一步感受美國傳統(tǒng)民歌的風格特點,鼓勵學生分享欣賞后的感受,教師也可以進行答疑,幫助學生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教學,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出線上、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線上進行音樂藝術的熏陶,線下進行音樂技巧的指導,二者相輔相成,可以促進音樂課堂的多元化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二、尊重學生學習興趣,注重教學引導和啟發(fā)
每個小學生的個性與認知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有與生俱來的音樂敏感性,有的同學可能對于音樂比較遲鈍,但是作為老師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音樂本身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情感性的學科,學生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獲得音樂帶來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要在線上線下的音樂課堂中注重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們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去探索音樂中的人生哲理。
例如,在學習第6課名曲欣賞中的《獅王進行曲》(花城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一課時,學生通過欣賞中外名曲,提高個人的音樂鑒賞能力。本課是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的《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管弦樂作品是由14首描寫動物們的樂曲組成的,在線下課堂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將14首作品的音頻、視頻在線上用微課、錄播等形式提供給學生自主欣賞,可以從自己喜歡的動物來選擇作品進行聆聽學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對樂曲有了初步印象,也為線下課堂的有效學習提供基礎。在線上欣賞這些曲目時,還可以讓學生們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心里想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以此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踐與理論共同發(fā)展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學生接觸了很多平板、手機、電腦等智能化設備,在這些設備上都可以進行聽音樂、練習歌唱技巧等活動。而小學生的自控力比較薄弱,需要教師加以規(guī)范使用這些設備,真正的做到勞逸結合,讓智能化設備為學所用。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線上音樂欣賞、音樂藝術的熏陶,還要在線下課堂進行歌唱技巧指導,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提高個人的歌唱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
例如,《春天來了》(花城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在線上學習時先讓學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在這基礎上分析歌曲的音樂要素。本課的重難點是曲式結構,在線上課堂就從旋律、曲式結構等音樂要素入手設計教學內容,在熟悉演唱歌曲的同時掌握相關音樂理論知識。在線上進行一些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線下的教學中結合線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歌唱實踐的指導教學,如歌唱的呼吸、發(fā)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們對于歌曲有更全面的掌握,進而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
總結:
總的來說,互聯(lián)網+時代為小學音樂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提供了很多有力的工具,教師們可以進行線上課堂教學、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素材、網絡互動等活動,這些對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都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在利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教學中,還應該注意提高自身的多媒體設備使用學習,在尊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設計課程,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只有這樣,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為小學音樂課堂錦上添花,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於萍.小學音樂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J].藝術評鑒,2020,(6):115-117.
[2]趙婉婷.融入現代教育技術的小學音樂混合教學方式[J].參花,2020,(14):145-146.
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小學 廣東 深圳 5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