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流
2021年7月1日,通過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電視直播鏡頭,我們看到獲得“人民藝術(shù)家”國家榮譽稱號的王蒙先生,在天安門廣場門樓上凝神靜氣坐在一旁。他聆聽了習(xí)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發(fā)表感言:“百年探索,百年奮斗,百年經(jīng)驗,百年巨變,令人感慨,令人振奮,令人信心百倍?!?/p>
通過新聞報道,我們看到將滿87歲的王蒙7月2日下午又回到第二故鄉(xiāng)新疆伊犁,他去巴彥岱鎮(zhèn)探望闊別多年的鄉(xiāng)親們,與當年的父老鄉(xiāng)親擁抱寒暄。
王蒙在新疆生活了16年歲月。他29歲到45歲的這段人生大好時光,是在新疆度過的。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這樣說:“我在個人情況非常不好之時去的新疆,但是新疆的土地、風光、百姓,以及這里的民族文化,都給我留下很深的、非常美好的印象,始終牽動著我的感情。雖然在當時,我個人的處境是不幸的,但新疆留給我的回憶是美好的。從某種意義來說,新疆使我在不幸的時期得到了很大安慰,得到了充實和溫暖。”新疆讓王蒙成為了如今的王蒙,此話怎么說都不過分。
198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系列小說集《在伊犁——淡灰色的眼珠》,后記有言:“真是令人驚異,令人禁不住高呼:太值得了,生活,到人民里邊去,到廣闊而堅實的地面上去!”2006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王蒙自傳》,第一部《半生多事》,里面有《到新疆去》等30多章記述新疆生活。2011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你好,新疆》,自序題為《永憶新疆》,第一句話就是“我天天想著新疆”。2013年,花城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這邊風景》,“塵封四十載,終見天日”,成為“信永存”的時代憑證。這都是王蒙以新疆為背景的系列作品,而他“視為自己對新疆的回報”。
王蒙回北京后幾乎每兩三年都要重返新疆一趟。他說:“離開新疆多年了,但我對新疆的寫作和回憶從沒停止過。各民族之間需要愛、理解和溝通相維系,換句話說,需要一種精神層面的混凝土?!?/p>
王蒙對新疆始終一往情深:“新疆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新疆是我的人生的紀念,新疆是我的快樂與堅毅的源泉。永憶新疆,何悲白發(fā),寬宏天地,情滿神州。新疆,請接受我永遠的祝福!”
“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蓖趺勺龅搅?。
與人民打成一片,人民藝術(shù)家王蒙是真切的。
王蒙如是說:“我的作品是為大家寫的,也是為自己寫的,為自己留下一份立于世間的憑證,保留一份美好、珍貴,不會隨著時間而走樣的東西?!?/p>
《這邊風景》榮獲第九屆茅盾文學(xué)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這本書失而復(fù)得,死而復(fù)生,實在是“得益于生命的根基”。寫這本書的王蒙堅信:“是的,它使我在最困難時回到寫字臺前,使我增加了寫作的自信,使我相信,不論在什么形勢下,生活不可摧毀,文學(xué)不可摧毀,世界不可摧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