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葳
在八萬里興安茫茫林海中,有著無數(shù)的森林安全衛(wèi)士,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夜以繼日地守護在森林深處,時刻警惕地觀察著森林里任何可疑的煙點。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他們中的一位“80后”防火瞭望員的故事,他就是2019年黑龍江省五四獎章的獲得者——代勇昌。
他是加格達奇林業(yè)局江邊森林資源管護區(qū)一名普通工人,每日與大山為伴,甘當“大森林的眼睛”,保衛(wèi)綠色生態(tài)屏障,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綠色家園。
“塔14,興03呼叫?!?/p>
“塔14一切正常。”
“塔14,什么天氣?”
“風力2—3級,多云。”
“塔14,再會?!?/p>
“興03再會?!?/p>
每到防火期時,這樣的對話都會響徹高塔周圍,對他來說,既熟悉又親切。一部電臺,一架羅盤,一支筆,幾本工作記錄本就是他的工作的全部;24米高,97個臺階,日出登塔,日落下塔是他多年不變的定律。
他所在的瞭望塔位于加林局江邊管護區(qū)管轄范圍內(nèi),距離市區(qū)130多公里,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彩鋼房與瞭望塔形影相伴。每天清晨,伴著朝陽他總是早早地爬上24米高的瞭望塔,開啟新一天的瞭望工作。在只有4平方米左右的“塔樓”里,他每天都會用高倍望遠鏡觀測著森林的變化,時刻注意是否有火情發(fā)生,多年的瞭望工作,練就了他的一雙“火眼金睛”,一旦發(fā)生火情他總是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準確定位,并及時上報局防指為快速進兵撲救提供精準信息。
瞭望員的工作是艱苦的,瞭望塔大都建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陽春三月其他地方已是春回大地,但莽莽興安依然是白雪皚皚、寒風刺骨。瞭望員的給養(yǎng)都是靠林場運送,當積雪厚度超過20公分,車輛就無法進入山中運送補給,他就將外面的雪端到屋里融化后當作洗漱用水,甚至燒開了直接飲用。在高?;痣U期或者遇到五級風以上天氣,就需全天候瞭望。有時忙得腳打后腦勺,就對付一口饅頭充饑,甚至一天連口水都喝不上。
瞭望員工作也是危險的,山高風硬,寒氣襲人,大風把塔臺吹得來回搖晃,上下塔都需要安全繩的輔助。每年防火期時,山中老鼠、草爬子和毒蛇開始泛濫,有一次晚上睡覺不注意被草爬子咬了,他立刻用雙氧水進行消毒處理,心里一陣后怕。如果處理不及時得當,嚴重者會患上森林腦炎,甚至有生命危險。
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更是一個閑不住的人,除了在塔上工作的時間外,更換舊防火旗、打掃室內(nèi)外衛(wèi)生,手里的活也沒有停下來的時候。與生活上的艱苦和危險相比,更難耐的是精神上的孤寂。2012年秋天,新瞭望塔投入使用,他成為新塔建成后的“瞭望第一人”。當他第一次看到這個塔的塔房時,一下就傻了,屋子里連最基礎的火墻火坑都沒有,床是臨時用木板搭的,他當時就想:“這讓我怎么住???”塔上照明用蠟燭,爐火一滅屋里就像過冬,僅有的一塊電瓶只能維持手機充電,一人守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但是他始終保持著陽光樂觀的心態(tài),掛在嘴邊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大興安嶺版圖上最早迎接太陽的人?!泵刻煸缟闲袢諙|升,上塔開始工作,待到夕陽西下漫天晚霞,又伴著落日的余暉緩步下塔,這是多么美的景色??!
瞭望員每年要在大山深處工作生活大半年,每年夏天換班,他都把第一班留給自己,讓伙伴早回家探望父母和親人,對于父母和親人,他覺得自己虧欠太多,但對于工作、職責和使命,他無愧于心。日復一日的瞭望,年復一年的堅守,他將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化作歌聲,也把對家人的思念埋在心里。父母的生日正值防火緊要期,他只能站在高塔上,面對家的方向,為老人送上祝福,這也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遺憾。
“我愛這綠色的北疆,愛它的繁衍不息,愛它的流水年長,愛它千百年以來創(chuàng)造的神奇,還有那興安人奮斗的力量。這里是我們的家園,這里是祖國的脊梁,這里是大興安嶺精神的誕生地,這里是美麗興安——我的故鄉(xiāng)?!边@是代勇昌創(chuàng)作的詩歌《我愛這綠色的北疆》其中一段。愛好寫作的他閑暇時經(jīng)常向林業(yè)局投稿,也在貼吧上發(fā)表過文章,還曾代表管護區(qū)參加比賽。
工作之余他也盡自己所能奉獻愛心。他加入大興安嶺公益協(xié)會并擔任協(xié)會宣傳干事,經(jīng)常利用休假的時間參與敬老、走訪慰問留守兒童和大病眾籌等公益活動,多次捐款捐物。
2019年被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員會、黑龍江省青年聯(lián)合會授予“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2020年被黑龍江省總工會授予“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森林防火千秋業(yè),生態(tài)安全萬代興?!彼眯?、用情守衛(wèi)著這片綠水青山,“孤獨、艱苦、負責”是別人眼中的他,“守望、無悔、幸福”是他對自己的定義。這就是一名“80后”瞭望員的青春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