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長篇課文的數(shù)量是比較多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受到課文篇幅過長的干擾,閱讀、學習容易產生疲勞感和枯燥感,對于語文學習的負面影響是比較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采用“長文短教”的教學策略,這不光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兩種能力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兩種基本能力,并且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試圖以《諾曼底號遇難記》長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探究小學語文教材中“長文短教”策略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長文短教;教學策略;策略應用;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3-0065-02
【本文著錄格式】楊書琴.小學語文教材中“長文短教”策略探析——以《諾曼底號遇難記》為例[J].課外語文,2021,20(13):65-66.
目前,國內的教育事業(yè)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長文短教”應運而生,意在將語文教材中的長篇文章進行濃縮,將主旨含義和作者情感展現(xiàn)在小學生面前,這一教學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并且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從這一方面上來說對于學生后續(xù)的語文課程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將針對小學語文教材中“長文短教”策略進行闡述,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諾曼底號遇難記》為例進行。
一、長文短教教學策略概述
所謂的長文短教教學策略,顧名思義其實就是將長的文章進行濃縮,以短小精悍的策略進行教學。小學部編版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其課文篇幅明顯增長,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如果仍舊采取傳統(tǒng)的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不光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后續(xù)的語文學習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而且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時間方面的限制是最大的限制之一,因此教師在后續(xù)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克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教學模式通病,對長篇幅的語文課文內容進行果敢的取舍,使得課文的重點得到有效的突出,這樣就能夠做到“長文短教”,提升了教學效率,學生也能夠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增強總結語文課文的能力,形成語文自主學習習慣,真正達到學有所成。從中也能夠看出,長文短教教學策略的應用,給予小學語文教學積極方面的屬性是比較多的。在新課程改革中也提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四個方面,在這項工作當中,長文短教教學策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
二、小學語文教材中“長文短教”策略應用——以《諾曼底號遇難記》為例
《諾曼底號遇難記》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材中的課文,作者是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文中的哈爾威船長是一個具有“偉大靈魂”的英雄人物。課文篇幅較長,且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因此在《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過程中應用“長文短教”教學策略是具有充分的可行性的。
(一)以文眼為突破點促使學生巧妙學習課文
長文短教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需要從整篇文章的文眼出發(fā),所謂的文眼就是一個長篇文章中最有靈性、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句子或者是一段話,從文眼出發(fā)進行長文短教教學策略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學生如果依靠自身快速找出了文章的文眼,那么整篇文章的閱讀也具有了良好的基礎,從中能夠看出文眼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找到文眼,這對于學生理解一篇文章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的。
在《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自身快速閱讀一遍文章,讓學生選出整篇文章的文眼,并且說出選擇的理由。根據(jù)實踐教學之后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將文眼選在此處: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霧氣,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毫無疑問,文章《諾曼底號遇難記》這臨近文章末尾的一段是非常細致、非常震撼的,這也是學生選擇這一段為文眼的主要原因。但是將這一段選為文章的文眼是比較片面的,盡管場面描寫比較震撼,但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艘名為“瑪麗號”的船,在濃霧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船,船長哈爾威臨危不亂,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內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卻隨著船沉下了大海。所表達的主旨含義是:哈爾威船長這種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精神,盡職盡責、舍己為人的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因此在文眼的選擇上需要選在最后一段,也就是: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踐行了一次英雄的壯舉。
通過這樣一段話,作者將整篇文章進行了總結,也將文章主要思想進行了概括,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眼,知曉文章的主題思想,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二)把握文章的主體實現(xiàn)統(tǒng)領全文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中進行長文短教教學策略的過程中,為了使得學生能夠理解文章,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主題進行教學,一般情況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主題是貫穿于全文的,為了使得學生清晰把握住文章的主題,教師可以將文章的中心句進行詳盡的闡述,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而且與傳統(tǒng)的面面俱到教學方式比較來看,把握文章主題進行教學,其效率和質量都不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能夠相提并論的,而且擺脫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過程中時間的限制。除此之外,把握文章的主題進行教學能夠體現(xiàn)出課文的整體結構,學生通過對關鍵句的理解就能夠快速把握整篇課文,學生的語文學習和閱讀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在《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整篇文章按照事件的進度分為三個部分,從各個部分中提取關鍵句(中心句)進行教學。
①危險事件發(fā)生——瑪麗號撞上諾曼底號的側舷,危險發(fā)生。關鍵句:全速前進的“瑪麗號”向“諾曼底號”的側舷撞過去,在它的船身上剖開一個大窟窿。教師在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以這一關鍵句進行教學能夠使得學生知曉諾曼底號為何遇難、災難程度如何,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危險事件處理——全員得救,除卻哈爾威船長一人。中心句:事情總是這樣,哪里有卑鄙的利己主義,哪里也會有悲壯的舍己救人。以這一中心句為主體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文章的主題(歌頌哈爾威船長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質),同時也暗示著哈爾威船長最終的悲壯命運。
③危險事件結束——哈爾威船長一人伴隨著諾曼底號沉入海底。在英倫海峽上,沒有任何一個海員能與他相提并論。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踐行了一次英雄的壯舉。
三個關鍵句互相聯(lián)系,共同串聯(lián)得到文章的主題,而且小學生記住關鍵句之后,對于整篇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獲得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這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教師在后續(xù)的長文短教教學策略應用過程中也需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以課文的主要表達方式實行長文短教
眾所周知,對于一篇文章來說,其表達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采用長文短教教學策略的過程中,可以從文章的表達方式入手,幫助學生進行課文的學習。
在《諾曼底號遇難記》中采取了多種表達方式,如言行描寫、對比、環(huán)境烘托等寫法,成功塑造了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英雄形象。在教學過程中,選擇“諾曼底號”災難發(fā)生時的場面描寫進行教學。
(教學課文第11自然段)
師:大聲地讀一讀第11自然段,邊讀邊試著從這段話中提煉出一個關鍵詞,在它下面畫上三角號。
師:你找得真準!可怕!(板書:可怕)讀書可以把一段話讀成一個詞。當時的情況有多可怕,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述“可怕”?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做上標記。
師: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這一段話,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通過這段話的描寫,你看到什么樣的場面?
師:這所有的一切都讓我們深深地感到:當時的場面可怕極了。
師:有時災難本身可怕,人類的自私自利更可怕,再這樣亂下去,結果只能是——
生:船毀人亡。
師:但是結果如何?
生:船上的乘客都存活了下來。
師:亂得不可開交的場面,卻因為一個人變得井然有序。這個人就是——
生:哈爾威船長。
小學生由于自身的身心發(fā)育程度比較低,對長篇文章的學習和理解存在著困難,因此教師需要采取長文短教教學策略,使得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含義清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提升小學語文長篇文章的教學效果,落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海蓉.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 實現(xiàn)“長文短教”[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2).
[2]陳秀.小學語文教材中“長文短教”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1).
作者簡介:楊書琴,女,1985年生,福建莆田人,本科,一級職稱,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