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榮 圖>>>張仕梅啟東地處江海平原,除了盛產(chǎn)麥子、水稻、蠶豆等農(nóng)作物外,玉米也是這片東疆新土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上世紀食物匱"/>
文>>>王福榮 圖>>>張仕梅
啟東地處江海平原,除了盛產(chǎn)麥子、水稻、蠶豆等農(nóng)作物外,玉米也是這片東疆新土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上世紀食物匱乏的年代,尤其是三年自然災(zāi)害時期,玉米養(yǎng)活了啟東上百萬的人民。在啟東農(nóng)家,也許有人家不種稻、不種麥,但絕不會不種玉米。
農(nóng)家玉米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玉白色或間有紫色的糯玉米。初夏時節(jié),糯玉米灌漿飽滿后,人們就連棒煮熟啃著吃。吃煮玉米時,就著加了鹽和蔥的蒸茄子,這是我們的家常菜。將糯玉米打成粉,也是農(nóng)村過年時用來蒸玉米粞糕的主要食材。這種糯玉米種植得少,農(nóng)家大量種植的,是一種黃玉米。黃玉米成熟后,粉碎成玉米粞粉,煮成“玉米粞粥”或與大米搭配著燒成噴香的“玉米粞飯”。玉米曬干后,還可以拿去兌換成大米,以便換換口味,或待客之用。而那些脫粒下來的下腳料,則直接喂給家禽,或者打成粉和著番薯藤喂給豬吃。
8 月初,正是黃玉米成熟時。金黃色的玉米地里,一排排秸稈上掛滿了成熟的果實。農(nóng)家人心里也笑開了花,他們頂著烈日忙著掰玉米、運玉米、曬玉米棒、剝玉米?!沽鳑驯?。
在早晨太陽還不毒辣的時候,掰下玉米棒,那時的玉米棒還帶著露水,故從地里運回后,需在太陽下暴曬兩三天才可以脫粒。父母們不讓小孩子干掰玉米、運玉米的苦累活,但是他們認為剝玉米較為輕松,小孩子們也需要一起幫忙。大人們拿簸箕將曬干的玉米棒運到竹匾里,用生鐵制成的錐斗在玉米棒上刨出一條條溝壑,然后一個個甩給我們,再由我們將玉米棒上剩余的玉米粒剝下來。這活看似簡單輕松,可是幾竹匾的玉米剝下來,兩條胳膊又酸又痛,大拇指和手掌心又紅又腫。
小孩子坐不住,剝玉米久了,便想方設(shè)法偷懶。于是,大人們開始用講民間故事的方式吸引我們。我的小伯是老高中生,喜歡講一些富有哲理的民間故事,而小嬸則特別喜歡講各種神鬼傳說,讓我們聽得心驚肉跳,但也如癡如醉?,F(xiàn)在想來,我最初的閱讀興趣便來自于小伯、小嬸講的那些故事。但聽故事多了、久了,又覺無味,這時大人抓到玉米蟲,突然向你扔過來,嚇唬你一下,分散一下你偷懶的心思。再不行時,便以干完活買棒冰、汽水進行誘惑……想到美味解暑的冷飲,我們便又起勁了。一天下來,十幾竹匾的玉米用簸箕裝出去,運到屋外暴曬。
太陽快要落山了,最令人感到快樂的游泳的辰光到了??墒牵业难矍斑€有一大堆未剝完的玉米棒,這何時是個頭啊?村里發(fā)小手抱著游泳用的舊汽車輪胎在我家門口一探一探,我們心里像貓抓一樣備受煎熬。為了早點出去游泳,我們便把大人用錐斗刨好的玉米棒裝進蛇皮袋,掄過肩頭使勁往地上連甩幾十下,然后倒出來快速把玉米棒撿出。這樣的方式可大大加快脫粒的速度。有時候發(fā)小們?yōu)楸阌谕乙黄鹪琰c出去玩,就主動加進剝玉米隊伍,一起幫我剝玉米。
這樣的日子起碼得挨半個月。記得這段時間天氣善變,剛才還是艷陽高照,悶熱難熬,突然間又是狂風(fēng)大作,烏云蔽日,風(fēng)雨欲來。正在專心剝玉米的農(nóng)人,都趕緊丟下手中的活,手忙腳亂地將屋外場心上暴曬的玉米用塑料薄膜蓋住或搶收進來。如遇到連日陰雨,搬進屋的玉米棒或已脫粒的玉米會發(fā)霉,最后不得不扔掉。農(nóng)人的辛勞和辛酸自不必多說,此情此景歷歷在目。
玉米經(jīng)脫粒、曬干、揚塵、歸倉后,這個苦差事算是完成了,但離我們開學(xué)也就不遠了。穿上父母新置的衣褲,背上書包,進入新學(xué)期,也就暫時脫離了農(nóng)活,感到無比的輕松。
這兩年每逢暑假,將孩子送到岳父母家,正值收玉米、剝玉米的時節(jié)。不少鄰居購置了小型農(nóng)機,一根根玉米棒扔進去,瞬時粒棒分離,便捷高效。但岳父母家并沒有購置,而是叫了一臺下鄉(xiāng)流動、專門為農(nóng)戶脫玉米粒的中型農(nóng)機,收費是一分鐘一元錢。我?guī)椭嵊衩?、喂機器,不消半個小時,岳父母家兩千多斤的玉米全部完成了脫粒。要換以前人工剝,這兩千多斤的玉米得花多少天啊。想到小時候剝玉米的辛苦,我難免感慨,于是便寫下了以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