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爾墓拱矣,黃土齊下巴矣。李鴻章回望宦海生涯,打禪被團,突然想起某人欠他三升米,無邊落幕蕭蕭下,不盡長恨滾滾來。李中堂喊來小妾紅袖子添茶,他要平復心緒;又喊小妾筆墨侍候,他要胭脂添詩興,即刻揮毫:受盡天下百官氣,養(yǎng)就心中一段春。就兩句?嗯,下頭沒有了。
這句子好眼熟。曾文正公寫過: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養(yǎng),一,春,三字雷同。這算不算抄襲?當然不算。一,七個字只有三個字同,雷同率僅40%多,按當下學術抄襲定義,頂多居抄襲臨界點。二,曾老師作文,李班長學著寫,不算剽竊。順便解釋一下,李鴻章叫李班長,是有來由的。慈禧沒舉辦也不承認大清曾國藩班,曾老師也從來沒自稱過班主任,而李鴻章卻托大他是曾老師班的班長(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筑室忝為門生長)。
李鴻章回想人生,到得這般時節(jié),按理是其言也善的,卻是意緒難平,越想越氣,他說他當是當了官,卻受盡了天下官們欺負,無端亂罵。我想不起來,哪個官員罵過李中堂。喔,想起來了,有人寫對聯(lián)罵過李中堂: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聽說,這是辜老鴻銘先生擬的(聽說而已,我沒有親見)。若這真是辜老亂罵,辜老也不是官員嘛。
想起來了,張之洞曾經罵過李中堂:“少荃議和兩三次,遂以前輩自居乎?”語氣不屑,很是輕慢,李中堂你甚能耐,不過是會向洋鬼子投降,善于請洋鬼子收下膝蓋嘛。這句讓李中堂很受傷,弱國無外交,你知道也打不過洋鬼子堅船利炮嘛。斯時也,李鴻章是風箱里的老鼠,在洋鬼子那頭受了氣,這頭要受清流派大惡罵。
張之洞罵李鴻章,算受氣吧。要說呢,也是李鴻章罵頭的,李鴻章跟洋鬼子要簽這協(xié)議那協(xié)議,張之洞給李鴻章送去萬字平戎策啥的,意思叫李鴻章雄起一下,撐起兩根窮骨頭。李鴻章轉身對人說:香濤作官數(shù)十年,仍是書生之見。這話傳到張之洞耳里,張之洞感覺很是受盡天下中堂氣,脫口來了這么一句。對聯(lián)界人聽了,好生欣喜,便將李張信口之言,做了佳話,當作天然一副好對聯(lián)。這是后話,不提。
受盡天下百官氣,李中堂修辭夸張,也是可以的,問題是,太夸張了吧。跟李鴻章級別差不多,比如張之洞,才可能對李中堂嘟囔兩句,其他百官怎么敢呢?李鴻章真受氣的,只來自一個人:老佛爺。在那里,李鴻章才可能是,被罵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三佛鉆洞,李鴻章屁都不敢放一個,氣都不敢出一口。慈禧這里當了受氣包,才是可信的。舍此外,我真不相信其他人敢給李鴻章氣受。你給李鴻章受氣一下子,李鴻章會給你氣受一輩子。
不是受盡天下百官氣,實際是天下百官受盡氣?!袄钔砟晟婆?,動以掌批人頰?!蹦橙说嚼钷k來,一句話不對頭,李中堂便是:娘希匹,滾出去?;蚴堑降冒俟俎k公室去,見某人不對眼,挾雷霆之怒,扇推土機之力,一個耳刮子批過去:搗你老娘,撮你婆娘。
罵人不罵老娘,打人不打臉龐。罵人老娘,人家會多氣憤啊;打人臉蛋,人家會多受辱啊。李鴻章是哪里最刺激人,最讓人心頭痛,他就專往人哪里捅刀子。他受過張之洞一句“文罵”之氣,就不得了,就要作文泄憤,那么,他“武罵”文武百官,他怎么就不說了呢?別人頂他一句嘴,便叫受盡了氣;他罵別人娘,又作何解呢?當了官的,只曉批他,從不自省。
“李晚年善怒”,這句話說得不對,這話讓我們理解的是,好像李鴻章年輕那會,不發(fā)怒,好像到了中年才是油膩男,只打痞子腔。李鴻章年輕那會,準確說是,沒當官那會,當官也沒當大官那會,他罵不罵人,無考;而當了官,官當大了,是善怒人的,便是惡罵干部的,官升一級,罵人分貝升一級,“合肥性喜謾罵,所昵或將登用者,則罵尤甚”。不單是辦公室里,開口閉口國罵,便是主席臺上,也是一句接一句:娘希匹,你們要好好干,草泥馬,你們要干好好的。好吧,這個算口頭禪吧,對事不對人吧。李鴻章把你喊到他辦公室,旁邊坐大臣們,他也是操起合肥那地方街頭牛兒與豬婆話語,痰噴水噴,罵將起來:則(雜)種東西,婊子養(yǎng)的,我問候你家祖宗十八代……
好大一座衙門,成了爛巷與橫街;好大一個官員,成了流氓與無賴。這個地方,本來應該是,文質彬彬,滿樓當是四書五經;實際卻是,流氓袞袞,滿耳都是八作九流。烏七八糟,爛七八糟,都進了大雅之堂,把大雅之堂弄得如茅廁糞場。
李鴻章對誰都是亂罵,據(jù)說對他要提拔的,罵得更狠。你經得起我罵,便是甘心當奴才,甘心當奴才了,他才放心用你了。李鴻章是,把提拔干部這般公事,當了李家私事。干部,不是公家人,而是其私家班子。若說,他罵那些非他族類,是真罵;那,他罵那些是他私班者,是假罵。不管真罵與假罵,李鴻章都是沒把他們當人看的,都是視為豬視為狗的。在李鴻章這里,官階有上下后,便不再有人格平等了;李中堂之廟堂里,只有狗奴才,沒有同志們。
養(yǎng)就心中一段春。李鴻章心中修養(yǎng)了甚春呢?要說官人修養(yǎng),少說有兩端:一者,尊重人,尊重干部,尊重人的人格,尊重干部的尊嚴,不至于“氣節(jié)之士至李時掃地矣”;二者,誠心接受人的質詢,虛心接受干部的批評,不能說,廣大干部群眾說點意見提個建議,也說是受氣。這樣也算受氣,百官與百姓,受了你李鴻章多少氣呢?
尊重人家,是你修養(yǎng);包容批評,是你涵養(yǎng)。如此,才可以自詡“養(yǎng)就心中一段春”,你既不算受盡天下百官氣,人也不以為是天下百官受盡氣,那才算,對待同志們像春風一樣溫暖;同志們對你,也將吹面不寒楊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