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佳 方郁嵐孔文 李貞姬
股骨轉子間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IFF)是指股骨頸基底至小轉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常見于老年人。內(nèi)固定術是用金屬螺釘、鋼板以保持骨折端的復位。目前,臨床用于治療老年性股骨轉子間骨折首選外科手術治療,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系統(tǒng)基礎疾病,加之患者長期臥床,導致內(nèi)科保守治療病死率較高。腰硬聯(lián)合麻醉與全身麻醉相比具有起效快、作用完善的優(yōu)點,安全效果更佳。本院于2017 年11 月21 日收治1 例108 歲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經(jīng)醫(yī)院多學科會診,最終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成功完成該患者的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內(nèi)固定術,隨訪患者已出院?,F(xiàn)將病例報道如下。1 病例資料
患者,女,108 歲(見圖1)。身高158 cm,體重56 kg。因“外傷致左髖部疼痛、活動受限3 h余”入院。入院檢查:血壓145/70 mmHg,脈搏88 次/min,呼吸16 次/min,SpO296%。全身體格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輔助檢查:血型B 型,RH(+)。ECG:未見明顯異常。異常化驗指標如下:CKMB 6.48 ng/mL↑,Myoglobin 227.1 ng/mL↑。CRP 47 mg/L↑,RBC 2.84×1012/L↓,HGB 86 g/L↓,HCT 26.4%↓,IBIL 20.4 mol/L↑,DB 11.4 mol/L↑,TB 31.8 mol/L↑,TP 54.1 g/L↓,Alb 31.1 g/L↓,D-二聚體定量7.72 mg/L↑。胸片示雙肺紋理增多、主動脈硬化。心臟超聲示左室舒張功能減退。頭部CT:左側頂部皮下血腫;腦內(nèi)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塞。左髖X 線片:左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右股骨大粗隆骨折毛糙。QCT:低骨量,左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骨科專科體格檢查:左下肢較健側短縮約1 cm,左側髖部輕度腫脹,無皮膚擦傷及瘀斑,左下肢側方叩擊痛(+),軸向叩擊痛(+),左下肢因疼痛無法配合查體,遠端感覺、血運可,踇伸肌力正常。余肢體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術前診斷:左股骨轉子間骨折;頭部外傷、皮下血腫;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塞。
圖1 患者的身份信息
患者入院后已完善術前檢查,無絕對手術禁忌證[2]。該患者術前評估:O-POSSUM 評分為并發(fā)癥率42%,死亡率3%;Autar 評分15 分。圍手術期需加強預防血栓、肺部感染、壓瘡等治療,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預防心腦血管意外發(fā)生[3]。
入室時生命體征記錄如下:血壓143/69 mmHg,脈搏75 次/min,呼吸16 次/min,SpO296%。麻醉首選椎管內(nèi)麻醉,麻醉護理協(xié)助患者取左側臥位,在L2-3間隙正入路穿刺,0.75%布比卡因2 mL+10%GS 1 mL 以2.2 mL 注入蛛網(wǎng)膜下腔,留置硬膜外導管深度4 cm。麻醉完成后,患者骶尾部貼減壓貼[4],然后取平臥位,測量麻醉平面T8。吸氧、右頸置入雙腔中心靜脈導管、右手Allen Test(-),右側橈動脈置入20G 動脈針持續(xù)監(jiān)測有創(chuàng)血壓。
術中給予暖風機43℃保溫,監(jiān)測體溫,術中血壓維持在(100~120)/(45~55)mmHg,心率70~80 bmp,呼吸正常自主呼吸。術閉,過床翻身,拔除硬膜外置管,無滲血,麻醉結束。共計補充晶體:450 mL,膠體:500 mL。失血:50 mL,尿量:400 mL。術畢,因高齡轉入SICU 觀察1 d。
患者取平臥位,置于骨科牽引床,左下肢輕度內(nèi)收內(nèi)旋牽引,C臂機透視后見轉子骨折復位佳,常規(guī)手術部位碘伏消毒,鋪無菌巾洞單。取經(jīng)左側髖部大轉子上方長約6 cm 的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闊筋膜,在股骨大轉子頂點,導針開口后,C臂機透視后見導針位于股骨近端髓腔內(nèi)。使用配套電鉆近端擴孔,選用11mm×180mm長度髓內(nèi)針,插入股骨,使髓內(nèi)針末端平股骨大轉子,C臂機透視定位下,安裝近端鎖釘導向器,先鉆入導針,導鉆擴孔,測深后,擰入長度11 mm×95 mm 螺釘,C 臂機透視后見骨折復位良好,內(nèi)固定在位,擰緊防旋螺釘。安裝遠端鎖釘裝置,鉆孔后,擰入遠端鎖釘及尾帽。沖洗傷口后,逐層縫合傷口(見圖2)。
手術過程順利,麻醉效果滿意,術中出血50 mL,患者安返病房。
手術過程順利,患者高齡,術后轉SICU監(jiān)護[5],予以抗炎、止痛、消腫、積極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監(jiān)測血栓彈力圖,雙下肢交替使用氣壓泵)及預防墜積性肺炎(床頭抬高,按時翻身,拍背,使用化痰藥物、必要時給予吸痰)等治療,病情平穩(wěn)轉回骨科。術后X 線片示骨折對位好、內(nèi)固定在位?;颊呋謴土己?,左下肢恢復好,精神、睡眠、飲食可,左下肢疼痛緩解,無心慌、胸悶不適,大小便正常,無明顯咳嗽、咳痰,無畏寒、發(fā)熱。查體:生命體征平穩(wěn)。心肺腹部查體未見明顯異常。左下肢切口愈合良好,無紅腫、滲出,雙下肢等長,足趾及踝關節(jié)感覺活動好,曲髖、屈膝可。
患者術后恢復良好,4 d后康復出院。未見麻醉及手術相關并發(fā)癥。
患者返家后1、3、6 個月分別通過電話隨訪,患者家屬訴老人恢復良好,精神狀態(tài)如前,3 個月后活動基本恢復正常,使用拐杖協(xié)助可以自行活動。
圖2 A.術前股骨頸骨折正位;B.術前股骨頸骨折側位;C.術畢即刻骨頸骨折正位;D.術畢即刻骨頸骨折側位
患者108 歲,超高齡患者合并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塞,主動脈硬化,左室舒張功能減退等手術麻醉的高危影響因素。股骨轉子間骨折直接導致患者臥床,增加了老年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高齡系患者手術高危危險因素,若全身麻醉,術后有拔管困難的可能,故麻醉首選椎管內(nèi)麻醉,術前積極備血并積極做好預防術后肺部感染的準備。
手術的特殊性:患者老年女性,骨折為粗隆間骨折,疼痛、拒動,斷端移位、成角,有手術指征,內(nèi)固定材料首選髓內(nèi)固定,因其操作方便,創(chuàng)傷小,可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取左髖部外側切口,透視下復位。
多學科會診(MDT):患者高齡,機體代償能力差,髖部手術對患者打擊相對較大,故術前請麻醉科、重癥醫(yī)學科、呼吸內(nèi)科、心血管內(nèi)科等多科會診,進行整合醫(yī)療討論。
鑒于患者的超高齡狀態(tài),圍手術期手術麻醉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外科積極邀請各相關科室的會診,爭取各科室的寶貴意見,從中汲取患者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與策略。
麻醉及麻醉護理團隊的保駕護航:麻醉護理保障了該患者在現(xiàn)有的脊柱退行性病變的情況下,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穿刺困難的情況下,麻醉護理的安撫與體位擺放,使得麻醉順利進行和成功。術中麻醉護理人員嚴格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生命體征波動并經(jīng)初步處理后匯報醫(yī)生,有效地保障了患者圍手術期的生命安全。
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具有操作快、創(chuàng)傷小的特點,減少術中出血的同時,加速患者的康復。
圍手術期管理團隊的無間合作:從入院到順利出院,醫(yī)護團隊的配合[7]、協(xié)調,各科室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積極參與會診,術前討論,進言獻策,群策群力。有力地保障了該高齡患者的手術順利開展以及術后良好的恢復。
此超高齡老年人手術的順利開展,極大地增進了各科室的合作關系,為此后超高齡患者手術、麻醉提供了典型病例,包括超高齡患者的下肢骨折麻醉(股骨頸骨折、股骨干骨折,甚至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骨折)。通過此108 歲病例的成功報道,為其他科室的手術提供超高齡手術麻醉的經(jīng)驗,也為超高齡患者的手術及麻醉安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