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七
它慢悠悠地穿行在大山深處,串起一個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站:民福寺、夏壩、三江、石門坎、木竹河、三元壩、蒙渡、匯塘河、松壩……沿途,處處皆風景。所到之處,或是連綿不絕的大山勝景,或是小橋流水的田園風光。尤其在春日里,大婁山的油菜花次第開放,層層疊疊的梯田透過車窗映入眼簾,令人心曠神怡。徐徐地將乘客從都市的喧囂中解救出來,回歸山鄉(xiāng)深處的平靜。
其實,早在1911年,清政府便計劃修筑川黔鐵路。后來民國時期,中國建設銀公司與鐵道部、四川省政府聯(lián)合,成立“川黔鐵路公司”,準備大力進行西南鐵路的建設。但這一切隨著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不得不宣告停滯。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1956年,這條鐵路才真正開始施工。1965年10月,川黔鐵路全線通車并交付運營。和成昆鐵路一樣,它是三線建設時期的重點鐵路工程。因為當時重慶歸四川省管轄,所以這條連接重慶和貴陽兩座山城的鐵路,被官方正式命名為“川黔鐵路”。鐵路全長470公里,設有40個車站。沿線地質(zhì)復雜,山勢陡峭,屢有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石灰?guī)r地區(qū)多暗溶洞,整個修筑過程十分艱難。有許多年輕的鐵道兵和筑路工人離鄉(xiāng)背井,懷著對中國鐵路建設的熱忱來到這里,卻再也沒有走出這些連綿起伏的群山。
1965年建成通車的川黔鐵路,每天通過列車超過70列。自2018年渝貴鐵路通車后,川黔鐵路逐步轉(zhuǎn)為純貨運線路,只保留了1993年開通的5630/5629次一對綠皮火車開行。因逢站必停、價格便宜、“帶貨”方便,這趟列車逐漸成了沿線山區(qū)民眾上學趕集、探親訪友、商貿(mào)往來的重要交通工具,被當?shù)厝擞H切地稱為“公交列車”。
如今,5630/5629次列車在遵義和重慶間往返,全程300多公里,沿途???0多個站,最低票價僅2元,相鄰最近的車站之間只相距4公里。這趟承載著很多人記憶的“慢火車”,仍在為烏蒙山區(qū)群眾出行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