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xiàn)的心理學研究》這本書,主要體現(xiàn)的是貢布里希的藝術史心理學研究方法。藝術家對各自作品的經驗有所不同,所以藝術家再現(xiàn)世界的方式會不同。日常生活中不曾注意或是已經習慣了的一些現(xiàn)象在讀完本書后又慢慢地恢復了筆者的驚奇感,且書中作者提到的“心理定向”和“心理投射”這兩種觀點啟發(fā)到筆者,以下將展開論述。
關鍵詞:藝術與錯覺;心理定向;心理投射
一、心理定向
沃爾夫岡·克勒曾經做過一個“小雞覓食”的經典實驗:拿兩張灰色的紙——一張深色,一張淺色,訓練小雞在顏色淺的紙上覓食。此后如果拿走那張顏色深的紙,換上一張顏色比另一張還要淺的紙,這些受了騙的小雞在尋找食物時就不到他們之前一直覓食的那張灰色紙上去了,而是到他們根據關系來考慮期待會有食物的那張紙上去——即到兩張紙中顏色比較淺的一張紙上覓食。
小雞的腦袋已經被調諧好能適應梯度,人類也一樣,如果不是被調諧好能適應種種關系的話,將會在這個世界上寸步難行。所以不論是小雞還是人,能及時調諧好各種關系,才能看到一個穩(wěn)定的世界?;叵胍幌轮暗谝淮稳タ?D電影,剛戴上3D眼鏡的時候感覺百般不適,彷佛和現(xiàn)實世界脫離了,但是幾分鐘后就不會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了。當自己明白自己是戴著眼鏡看不同于尋常的電影時,適應了這種情況也就覺得一切都恢復正常了。
心理定向是指由一定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tài),決定同類后繼心理活動的趨向。小雞會根據關系尋找到實物,人類也會根據關系適應外界的環(huán)境。比如當我們去博物館觀看畫時,我們帶著自己已經調諧好的感受器去欣賞作品,我們期待將會看到某一種作畫方法,某一種構圖法,某一種圖式,而且做好準備去欣賞它。那么心理學家就將這些預測層次叫做“心理定向”?;叵胛覀兊谝淮稳敉鈱懮鸁o從下筆的樣子,因為處處是風景,不知如何取舍作畫。如果我們在寫生前已經學會了很多的取景方法且各自已形成自己的偏好,那么這個時候再去寫生就不會無從下筆了,這便是心理定向所起的作用。
藝術家在面對風景作畫時,他傾向于去尋找自己的風格和素養(yǎng)已為之準備好的母題,那些與他已掌握的圖式相匹配的景色便會躍然而出,成為畫面的中心。這也是一種心理定向,藝術家在四周的景色中尋找一些他能夠描繪的方面。因此,畫家傾向于去看他所畫的東西,而不是畫他所看見的東西。
二、心理投射
羅夏測驗是著名的心理學測試,把一塊墨跡交給受試者進行解釋,同一塊墨跡會被人辨認為是蝙蝠或蝴蝶,這代表了一種心靈的“投射”。
在日常生活中“投射”現(xiàn)象也比比皆是,比如書籍設計師朱贏椿的《便形鳥》一書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他在采訪中說到,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一次被鳥糞砸中的經歷。在2014年5月份,朱贏椿收拾停當,準備出發(fā)去上海看莫奈的畫展,他打開院門后發(fā)現(xiàn)工作室的小貓一躍跳上矮墻,還躥上了大樹,朱贏椿想拿起相機拍攝小貓爬樹,突然有一灘白色的東西從天而降,徑直落在了朱贏椿的左臂上,這是一灘白色的鳥糞。朱贏椿黑著臉等鳥糞晾干,鳥糞越變越白,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只大眼睛的鳥兒浮現(xiàn)在他的左臂上,他趕快回工作室將它的形狀描了下來,想象哪里是頭,哪里是腳,然后上色,于是這世上有了第一只便形鳥。此后,朱贏椿到處收集鳥糞,鳥糞形狀的不可預料和千變萬化幫助朱贏椿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使他整理并創(chuàng)作出了《便形鳥》這本書。
筆者認為朱贏椿的靈感來源近似于作者書中所講的原始人的“隨機性投射”,將偶然的形狀再加以經驗中現(xiàn)實動物的記憶形象為基礎,以投射機制創(chuàng)造出圖式,就成為了他創(chuàng)作語匯的起點。其次,朱贏椿說到自己在給便形鳥取名字的時候參照了《山海經》,所以朱贏椿的前在經驗,也就是“知”,加上偶然的形狀,通過“預成圖式——矯正”這個公式創(chuàng)作出了《便形鳥》這本書。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好多類似的現(xiàn)象,雖然被鳥糞砸中的這種小概率事件被認為是不祥之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平常的,甚至是丑陋的事物,就會另有一番收獲。
審美經驗中普遍存在“投射”心理機制,人們所熟知的“移情”便是將認知主體的情感投射到了一個具有多義性的個體上,從而產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同解釋。比如天空中的云彩,每個人都會從中看出一種圖像來。
三、結論
書中作者的言辭幽默風趣,將自己深刻的理論以簡淡的語言出之,意味極其雋永。作者在書中引用許多有趣的實驗來幫助讀者理解他的觀點,并解釋了之前無法理解的一些藝術現(xiàn)象。書中所涉及到的的“心理定向”、“心理投射”等一些觀點對于筆者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與幫助。
參考文獻
[1]E.H.貢布里希.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xiàn)的心理學研究[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浦昕怡.藝術的“圖示”、“公式”與“算法”:對話貢布里?!端囆g與錯覺》[J].大眾文藝,2018,450(24):103-104.
[3]曾曉琪.觀《藝術與錯覺》有感[J].東京文學,2011,000(011):288-289.
[4]李琦.寫真的界域——論貢布里希的圖畫再現(xiàn)理論[D].2016.
作者簡介:史惠媛(1996.02-),女,漢族,山西長治人,山西大學美術學院,19屆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藝術學理論,研究方向: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