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朱娜 蘇曉軍 吳曉華
(甘肅慶陽市人民醫(yī)院 甘肅慶陽 745000)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是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死因,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宮頸癌并無明顯臨床癥狀,發(fā)現(xiàn)時患者多為中晚期,嚴重影響著女性身心健康。檢查宮頸癌的方法較多,每種檢測方法均有其優(yōu)點和不足,本研究運用非增強磁共振不同序列、方位、參數(shù)對于宮頸管及陰道壁、陰道穹隆等結構行細微成像,結合多學科優(yōu)勢,與婦科、病理科緊密聯(lián)系,探討非增強磁共振在宮頸癌篩查中的優(yōu)勢,呈現(xiàn)更加細致磁共振宮頸管細微成像,為宮頸癌篩查提供更多檢查手段,從而為臨床宮頸癌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
收集2017 年5 月~2019 年7 月我院病理證實的宮頸癌患者68 例,其中鱗癌59 例,腺癌9 例,年齡28~65 歲,中位年齡46.5 歲。隨機從人群中收集無婦科癥狀者35 例。
納入標準:無婦科癥狀;年齡28~65 歲,中位年齡46.5;本人及家屬知情同意、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并行病理學及HPV檢查。
排除標準:子宮全切者;嚴重精神障礙者;體內金屬植入者;已確診為宮頸癌,但拒絕配合研究者。
所有試驗者行宮頸管MR 細微成像及HPV、病理學檢查,宮頸及宮頸管信號、形態(tài)正常21 例,不正常14 例,結果與病理對照。
1.2.1 設備:Siemens Skyra3.0T 超導磁共振,腹部相控陣線圈。
1.2.2 方法:受檢者適度充盈膀胱,禁食6h。掃描前陰道填塞高壓無菌消毒一次性紗布棒,將其放入避孕套內塞入陰道?;颊呷⊙雠P位,正常平靜呼吸下掃描,掃描中心置于恥骨聯(lián)合上方,掃描范圍自子宮下段至陰道口。掃描成像序列:快速 自 旋 回 波T2WI 軸 位,TR 5000.0ms,TE 97ms,視 野250mm×375mm,掃描矩陣256×256,重建矩陣512×512,層厚2mm,層間距1mm;脂肪抑脂T2WI 冠狀位,TR 4000.0ms,TE 74.0ms,視野220mm×220mm,掃描矩陣256×256,重建矩陣521×512,層厚0.5mm,層間距1mm;快速自旋 回 波T2WI 矢 狀 位,TR 5000.0 ms,TE 107ms,視 野220mm×220mm,掃描矩陣256×256,重建矩陣512×512,層厚1.6mm,層間距1mm;擴散加權成像采用單次激發(fā)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TR 4500.0ms,TE 59.0ms,層厚1.6mm,層間距1mm,b 值0、800s/mm2。
雙盲法,2 名影像主治醫(yī)師共同閱片,對病變信號、大小及宮旁組織進行觀察,選取感興趣區(qū)(region of interest,ROI),注意避開腫瘤出血及壞死部位,連續(xù)3 個層面的腫瘤實質部分選擇3~4 個ROI,取3 個層面的平均ADC 和指數(shù)化ADC,分析結果以統(tǒng)一意見為主,若不一致,請會診。
采用SPSS19.0 軟件對記錄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68 例MR 與病理診斷陽性率,確診陽性率為97.05%,與病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檢查方法 患者(例) 陽性(例) 陰性(例) 確診陽性率(%)MRI 68 66 2 97.05病理 68 68 0 100
與病理相比,MR 檢查對宮頸癌I B 及II A 期分期不準確各1 例,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1.6%、97.3%。詳見下表。
分期 患者(例) MRI(例) 病理(例)I B 12 11 12 II A 38 37 38 II B 12 12 12 III A 3 3 3 III B 1 1 1 IV a 1 1 1 IV b 1 1 1
是指發(fā)生在宮頸陰道部或移行帶及宮頸管內膜交界處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婦科惡性腫瘤。近幾年研究表明宮頸癌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發(fā)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因為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的惡性腫瘤,高危型HPV 持續(xù)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宮頸癌早期發(fā)現(xiàn)和準確診斷,對于臨床確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宮頸中央前后略扁的長梭形管腔,上端通過宮頸內口與子宮體下段相連,下端通過宮頸外口開口于陰道,內外口之間即宮頸管。子宮頸管柱狀上皮和宮頸外面的陰道鱗狀上皮相交界區(qū)稱宮頸上皮移行帶,為宮頸癌好發(fā)區(qū)域。
3.3.1 宮頸MR 解剖及信號:正常宮頸T1WI 無明顯分層,呈稍低信號,宮頸癌呈等信號。T2WI 顯示宮頸為三層結構,內層明顯高信號為黏膜層,外層中等信號為肌外層,中間明顯低信號為肌內層、稱結合帶。宮頸周圍為脂肪組織信號,形成良好天然對比,內含低信號的子宮主韌帶、宮骶韌帶,宮頸與膀胱后壁和直腸前壁間隙清晰顯示。
3.3.2 宮頸癌MR 信號特點:MR 診斷主要依賴多方位完整觀察宮頸層次以及腫瘤與正常組織信號差異。宮頸癌T2WI 呈稍高信號,與盆壁肌肉及正常子宮、宮旁組織形成信號對比。間質受侵:腫塊侵犯宮頸間質低信號環(huán);宮旁受侵:宮頸外緣不規(guī)則,毛糙不光整或宮旁軟組織影;陰道受侵:腫瘤浸入陰道形成腫塊或在T2WI 陰道壁見高信號。
隨著女性生育年齡推遲,妊娠合并癌癥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最常見于宮頸癌。目前學界普遍接受的為Stood 等于2000 年提出的定義,即將妊娠期、產褥期及產后6 月內發(fā)現(xiàn)的宮頸癌統(tǒng)稱為妊娠合并宮頸癌。首次產檢提倡做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對于高度宮頸上皮內瘤變或懷疑浸潤癌者,應做陰道鏡檢查并取活檢,但避免宮頸管搔刮。本研究為保護胎兒及診斷母體病變提供了一種安全、無創(chuàng)、無輻射的檢查手段。
常規(guī)女性盆腔MR 成像檢查由于掃描范圍較大,層厚較厚,因宮頸、陰道為軟組織結構,之間折疊、堆積,界限不清,陰道壁及宮頸管、陰道穹隆細微結構難以明確分辨。本研究將高壓無菌消毒的一次性紗布棒放入避孕套內塞入陰道,使陰道支撐。患者平靜呼吸下掃描;序列和方位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2WI 軸位、脂肪抑脂冠狀位、快速自旋回波T2WI 矢狀位、擴散加權成像矢狀位,所得宮頸管MR 圖像顯示陰道壁平行、均勻,陰道穹隆可見,使宮頸管垂直于陰道,宮頸內外口、宮頸管充分暴露,管壁呈“軌道樣”顯示。
臨床診斷主要通過宮頸細胞學、人乳頭病毒檢測、陰道鏡、宮頸活組織檢查,不同方式檢查結果存在一定差異。
3.6.1 宮頸刮片:價格低,可操作性強,但結果準確性受到涂片方式、檢測人員水平等因素影響。有文獻曾指出,宮頸刮片法假陰性率可高達40%左右。
3.6.2 人乳頭病毒(HPV)檢測能幫助婦科醫(yī)師篩查宮頸癌高危人群,將隨訪范圍縮小。
3.6.3 陰道鏡檢查:有研究表明陰道鏡檢查與組織活檢病理結果吻合率為76.6%,在宮頸癌診斷方面有一定意義。
3.6.4MR 檢查:對宮頸癌診斷具有較高準確率,判斷宮旁浸潤、陰道受侵及淋巴結轉移具有高靈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MR 宮頸管成像檢查宮頸癌患者68 例,2 例漏診、誤診,分析MR 和病理檢查,確診陽性率達97.05%。以病理為金標準,分析MR 和病理分期診斷符合率,IB1 期分期不準確1 例,這可能與IB1 期病變較小、與其他病變信號鑒別困難有關,IIA期分期不準確1 例為早期試驗階段所納入者、未行陰道填塞、陰道壁少許浸潤灶未良好顯示。MR 結果與病理相比,對宮頸癌I B 及II A 期診斷不準確各1 例,準確率分別為91.6%、97.3%,對宮頸癌II B-IV B 期診斷無差異,接近病理。可見MR 對于宮頸癌診斷準確率高,與病理分期無顯著性差異.分析非宮頸癌病變人群的MR 檢查結果,宮頸信號正常60.00%,共21 例,其中CINI 2 例、9.52%;宮頸管毛糙、信號不均勻28.57%,10 例,其中CINI-CINIII 3 例、30.00%;宮頸腺潴留囊腫20.00%,7 例,CIN 未檢出;宮頸肥大、萎縮14.28%,共5 例,CINI1 例、20%;由此可見,MR 宮頸管成像信號及形態(tài)改變,與CIN 檢出有良好相關性。
結論表明,對于宮頸癌的篩查及診斷,臨床檢查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MR 宮頸管細微成像可診斷與分期同時進行,并應用于中晚期妊娠宮頸病變,為臨床提供直觀影像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