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玲
很多數(shù)學教師注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說”的訓練。
我認為在數(shù)學教學中,除了采用信息化教學、直觀教學及實際操作等手段之外,還要重視對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加強對學生“說”的訓練呢?
一、課堂問答,規(guī)范“說”的訓練
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條理,由易到難,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的過程。
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解決實際問題”時,有的學生說出的算式出現(xiàn)了題目里沒有的數(shù)字,有的學生直接說出答案,缺少分析問題的過程。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已知條件是什么,所求的問題是什么。最后,教師在拋出這些問題之后,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并讓他們組織好語言,減少“說”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想說,還要及時糾正學生不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并做好講評。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說”的興趣
教師要根據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
1.看圖講述
學生常常通過看圖搜集相關數(shù)學信息,理解基本的數(shù)學概念。但年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觀察能力差,往往看到什么說什么,沒有條理性和目的性。這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識圖、讀圖,運用數(shù)學語言把圖形中蘊含的信息說完整、說清楚。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看圖寫算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圖意:左邊有5朵花,右邊有2朵花,一共有幾朵花?求的是總數(shù),所以是5+2=7。這部分教學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2.看式講述
每個算式都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表達,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數(shù)學語言來表達同一算式。如3+5=?,就可以表達成3和5合成幾,5和3合成幾,3添上5是多少,5添上3是多少,最后可以延伸到3+5=?和5+3=?表達的是同一意思。
三、學會編題,提高“說”的能力
在數(shù)學學習中,編題是提高學生“說”的能力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讓學生提出問題時,有的學生結結巴巴、詞不達意;有的學生不知道怎么表達。這時,教師就要多引導、多示范,教給學生編題的方法。教師應敢于放手讓學生多“說”,也要及時評講。當然,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地使用數(shù)學語言編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和學生的長期堅持。
針對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我認為在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教師應以表揚為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解放”學生,多角度引導學生敢說、想說、善說。學生“說”的能力提高了,一定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