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大妹,戴思頻,麥 楊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yī)院外一科,廣東 廣州 510620
輸尿管支架是對人體輸尿管起到支撐和引流作用,其一端位于腎臟內,另一端位于膀胱,主要用于輔助治療尿石癥、尿道梗阻及尿外滲等,已被臨床廣泛應用[1]。但患者術后需攜帶雙“J”管,易引起尿路感染、血尿等并發(fā)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2-3]。為此,醫(yī)學研究者們不斷研究,改進雙“J”管的材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預后效果,但并發(fā)癥風險仍較高[4]。優(yōu)質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以病人為中心,落實護理人員責任,強化有效干預措施,提升整體護理水平的護理模式。本研究探討實施優(yōu)質護理對輸尿管支架置入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3月—2020年4月于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yī)院行輸尿管支架置入術患者7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入選患者均符合輸尿管支架置入術指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異常、溝通障礙者及妊娠期婦女。觀察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49.25±8.29)歲;其中尿石癥13例、尿道梗阻15例、其他7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25~78歲,平均年齡(48.99±8.41)歲;其中尿石癥15例、尿道梗阻14例、其他6例。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向其介紹治療方法、手術流程及主治醫(yī)生等,消除陌生感,監(jiān)測生命體征,指導飲食、飲水,術后給予口頭健康教育,行常規(guī)管道護理,出院前叮囑患者遵醫(yī)囑復診。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1)術前:①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合理分配護理資源,對于病情嚴重患者,分配經驗較豐富的護士,實施全程責任制護理;②將患者分為5組,每組7例,責任護士分批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擔憂,詳細告知手術方法及術后護理措施,減輕患者對未知事務的恐懼。(2)術后:①向患者、家屬講解并發(fā)癥預防及護理措施:多食用新鮮果蔬,每日飲水量以2.5~3 L為宜,可稀釋尿液減少細菌滋生;保持排尿通暢,防止尿液反流,排尿時注意觀察尿液顏色并記錄尿量,禁止憋尿;盡量避免大幅度運動,防止雙“J”管移位,感到腰部酸痛時可變換體位或更換床位,切忌捶打腰部;②術后第2 d進行膀胱功能鍛煉,適當延遲排尿,采取定時開、閉方法,1~2 h放尿1次,放尿前責任護士親自示范了解膀胱充盈狀態(tài)方法,指導患者撫摸腹部,有意識的做排尿動作,排尿量300~500 mL/次;術后2~3周可試行拔管,采取間歇導管,4~6 h導尿1次,排尿時手按壓膀胱,并進行盆底肌鍛煉,先緩慢收縮盆底肌,保持10 s,再緩慢放松;排尿量>300 mL/次,每日排尿2~3次,排尿量<200 mL,每日排尿1次;③出院前,再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叮囑患者日常飲食要少鹽、低脂,保證營養(yǎng)、水分估計充足,禁食辛辣肥膩食物,家屬做好日常監(jiān)督,促使患者養(yǎng)成科學飲食習慣;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詢問患者康復情況,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狀態(tài),予以情感支持,通知患者遵醫(yī)囑回院復診。干預時間均為2個月。
(1)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干預2個月內,記錄患者發(fā)生雙“J”管移位、尿路感染、血尿、腰脹痛、膀胱刺激癥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對干預前及干預2個月后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定,評分等級0~15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3)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對兩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其Cronbach’sα系數為0.856,重測效度為0.867,評分范圍0~100分,不滿意:0~60分;部分滿意:61~89分;非常滿意:90~100分。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干預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例(%)
干預前,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對比(±s) 分
表2 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對比(±s) 分
組別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 P 18.582 24.637 0.000 0.000 tP干預前35.28±8.65 34.96±8.77 0.154 0.878干預后68.67±6.18 77.85±5.40 6.618 0.000
觀察組干預后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例(%)
泌尿系統結石、阻塞及其他占位性疾病都可引起尿路梗阻,危害患者腎臟功能,影響患者生命健康[5]。臨床上常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此類疾病,輸尿管支架置入術因其創(chuàng)傷小、成功率高等優(yōu)勢成為臨床主要治療手段,但輸尿管支架置入術易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且手術患者身心脆弱,需要采取合適的護理方式[6]。
優(yōu)質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滿足患者基本需求的基礎上,還要耐心與患者溝通,對患者身心狀況進行更為全面、深入的了解,是符合現代醫(yī)學的優(yōu)質護理模式[7]。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實施優(yōu)質護理能夠有效減少輸尿管支架置入術后并發(fā)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并提高護理滿意度。本研究通過合理分配護理資源,使醫(yī)療、護理人員得到最優(yōu)化利用,提高護理質量及有效性,使患者獲得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優(yōu)質護理中術前健康教育旨在疏導患者及家屬心理壓力,消除術前恐懼、焦慮情緒,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接受治療和護理,為術后順利開展護理工作奠定基礎[8]。患者術后留置導尿管具有一定風險,及時發(fā)現并預防潛在并發(fā)癥尤為重要[9]。優(yōu)質護理通過術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并發(fā)癥相關知識,使患者主動參與到防范并發(fā)癥的過程中;指導患者多飲水,并保持放尿管通暢,可減少尿液反流對膀胱的刺激,還可降低血尿發(fā)生風險[10];對憋尿和運動幅度的控制能夠有效避免雙“J”管移位;適當的體位變換和休息可緩解腰部疼痛,提高患者舒適度。膀胱主要用于儲存尿液,對膀胱功能的訓練可提高患者盆底肌群的肌肉張力和尿道阻力,使患者有意識排尿,從而加快自主排尿功能恢復,促使患者術后康復,有利于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同時,出院前指導促使家屬監(jiān)督患者日常飲食及行為方式,幫助患者出院后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能夠減少出院后因個人行為不當造成的并發(fā)癥,進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實施優(yōu)質護理有利于降低輸尿管支架置入術后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膀胱刺激癥等并發(fā)癥風險,能夠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并改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