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雪
秋千上落著風
物質匍匐的年代,精神被拋向高處。
村口,那個不知誰搭建的秋千,把很多人想飛的感覺,送到天空。
年關或節(jié)日,村里的人就會聚集,圍著秋千鬧騰。大家嘰嘰喳喳,爭著感受速度、高度,和耳邊擦過的疾風。
單人或雙人,雙腳踩在秋千的那塊榆木板上,雙手緊緊抓著兩條垂下來的繩索,由幾個人用力推著,載人的秋千便憑著越來越大的慣性,蕩漾開來。
秋千劃著越來越快的弧線飛起來了,秋千上的人和那些圍觀者緊張的心,也隨著秋千高低起伏。
人們歡笑著,驚呼著,尖叫著,盡情宣泄著簡單而又樸素的快樂。
一個簡易得甚至缺乏安全保障的秋千,卻成為那個年代,一座村莊的文化盛宴!
可不知何時,秋千忽然冷清了下來。
放學路過的孩子們,也只是偶爾用手撥拉一下秋千的木板,讓它煞有介事地搖擺。
秋千周圍,不知不覺多了飯館和歌廳。每逢節(jié)假日,那里總會有男男女女相扶著走進走出,他們談笑風生,或者大醉,一路上,還在重復那句跑調的旋律。
年關,人們不再圍觀秋千,回家過年的男女老少,不是忙著看電視,就是忙著敘舊情,全然忘了秋千的存在。
有人說,被時代淘汰并不可惜。但當那些發(fā)自內心,至今還活在我們記憶里的快樂都消失了時,我們會不會惋惜?
用一根鋼筋制作的鐵環(huán),用一塊木板玩起的跳房子,用一團柔軟的泥巴摔出的天籟之音,一群孩子圍成圓圈的丟手絹,兩手空空但一個接一個地攔腰抱成一路的老鷹捉小雞……構成了我們生命里最生動的童年。
秋千,在風雨紅塵中舊了,朽了,它已承受不住一個孩子的目光。
遼闊天宇,風吹過,它的繩子,就像時光兩根花白的辮子。
公園的長椅常??罩?/p>
公園里的長椅,常??罩?/p>
一只鳥,在它木質的靠背上短暫停留,然后飛走。那靠背本不是用來棲息的,但鳥不知道,它把長椅當作了排列有序的樹枝。
長椅過于寂寥,秋還未深,就有兩片樹葉落下。一片,卡在長椅靠背的木條間。另一片,則落在座位的木板上。葉落之后,整個公園更加空曠。
公園里的長椅常??罩?。
清晨,老人們在不遠處打著慢太極,身形時左時右、忽西忽東,出其不意;傍晚,跳舞的人群在公園的小廣場上,和著音樂扭動四肢和腰身。
而這些,反而更加深了長椅的孤獨。
冬天時,公園寥落到了極致。
積雪深厚,覆蓋一冬,不曾有人打掃。
公園里的長椅,常??罩?。
那些上躥下跳的孩子哪里去了?那些熱戀中急于找個地方說話的年輕人哪里去了?那些繞著公園跑步,累了時想歇一歇的中年人哪里去了?那些坐在長椅上垂釣落日的老人哪里去了?
在我們的生活里,沒有比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更感覺慢的事情了。
用手走路的人
我們的路,大多是用腳走過去的。
手騰出來,做著一些看起來更關鍵、更要緊的事。比如拿東西,扔東西。比如洗臉,扒飯。喝酒,抽煙。鼓掌,握手。等等。
手也有閑的時候。
手閑下來時,就會有意無意地背在身后。手背在身后時,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在現(xiàn)實中的真實勢力。
有時候,手也會插進口袋,或抱于胸前。那時,手,多半作思考狀,相當于人的另一個小腦。
腳就大不一樣。
腳,幾乎馬不停蹄地奔走,很多時候全力配合手的工作。腳幾乎沒有思考和停頓的時間,卻為手爭取時間。腳的快,多半是為了手的慢。
腳的匆忙,多半是為了手的悠閑。
但如果腳不能走路了,手就不得不成為生命的腳力。
街道上,馬路邊,廣場上,我看見過一些用手走路的人。
他們用手驅動輪椅走路,用手支撐操縱拐杖走路,甚至直接用雙手撐著地面走路。
我看到過他們用手走路時的艱難和堅韌。
用手走路,是一件很費勁的事。但他們的重心離地面更近,離道路更親。
現(xiàn)在很少有人倒立了
那是二十多年前看到的景象:一幫年輕人在一塊空地上比試,看誰倒立的時間更久。
有的剛立起來,腿還未伸直,雙腳即落了地;
有的腰是伸直了,但堅持不了多久就支撐不住了;
有的則倒立自如,猶如正常站立,時間很長,甚至還要走上幾步,故意炫耀著意念中能夠摩天的雙腳。
那是二十多年前看到的景象:只要有一面墻,那些活力無限的年輕人就會雙手撐地,依墻而立。一次不行,就來第二次,二次不行就來第三次……
逐漸地,他們終于離開那面墻,可以在空地上獨自倒立了,并且還能堅持著走上幾步,看誰,走得更遠。
現(xiàn)在,很少有人練習倒立了:讓全身的血液,流回大腦,欣賞完全顛倒過來的生活景況。
現(xiàn)在,倒立似乎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蛘哒f,我們現(xiàn)在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力量,去練習倒立。
更多人認為:這個世界,正著都看不過來,為什么還要倒過來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