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
語文閱讀教學一直以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部編教材實施以來,閱讀教學更成為了當今語文課堂的重中之重。那么該如何結合課改要求,有效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一、析教材,定目標
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單元,以“游記”為主題,安排了四篇寫法、風格各異的文章,分別是梁衡的《壺口瀑布》、馬麗華的《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馬克吐溫的《登勃朗峰》以及阿來的《一滴水經過麗江》,這四篇文章打破以往語文教學對“游記”的刻板印象,或空間變化不大(《壺口瀑布》),或很大一部分篇幅不寫景物(《登勃朗峰》),自由多樣,沒有固定模式。而本單元的課文相通之處在于,作者在文中傳達出對人生、對生命的某種思考和感悟。因而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讓學生借助單元導語,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內容和方法;2.初步感知游記的特點,把握游記的基本要素和多樣風格;3.通過朗讀精彩段落,初步感受游記多樣化的語言風格,體會作者在游覽中的某種思考與感悟。
二、抓主題,立體系
單元導讀課,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繼而從單元導語入手,通過閱讀單元導語,了解單元主題,把握單元的訓練重點,結合詞語盤點,掃清詞語障礙,初步瀏覽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畫出知識樹或者思維導圖等。課堂上,以四篇游記景色圖片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看圖片說景點,并根據圖片說說自己的第一感受,最后提問“這些景點除了圖片展示出來的美之外,還有什么特別之處?又引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考和感悟呢?”,帶領學生進入對本單元課文的閱讀。接著引導學生對單元導語進行細讀,把關鍵的信息進行圈畫,通過表格,明確本單元體系。歸納出游記體裁三要素:所至、所見、所感。
三、重閱讀,定計劃
在部編版語文教材八下第五單元的教學過程,我們嘗試采用多種的閱讀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他們的閱讀期待。
活動一: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單元四篇課文在課本上勾畫出關鍵語句,并在自己喜歡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批注。
★閱讀方法點撥:默讀、略讀、瀏覽、圈點勾畫
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一口氣讀完全文,了解大意,圈點勾畫關鍵語句。
活動二:朗讀精彩語段,感受語言風格
在四篇課文里選出自己喜歡的一句話或一段話,進行大聲朗讀,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分享。
★點拔:
1.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2.寫景方法、順序、角度(人物描寫方法);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寫作手法(視聽結合、正側結合);
4.常見的語言風格:幽默風趣;生動形象;質樸感人;輕松活潑
……
通過默讀—圈點—大聲朗讀—分享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把握好本單元四篇課文,熟悉游記這一體裁,感受到四篇游記自由多樣的語言風格,明確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在學生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可從不同角度說說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語段,講清原因即可。它可以是文中的某一修辭,可以是文中某一景色描寫等,學生只需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通過聽取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對本單元課文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啟發(fā),無需精細講解。通過小組交流,組間交流,班里分享,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也讓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制定本單元學習計劃,提出:本單元學習已經開始了,想一想我們學習本單元可以做哪些學前準備?這一問題的提出,目的在于對學生對本單元單課學習的學法指導,讓學生討論好每篇課文的學習方式,講清理由。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通過小組討論,匯總的方式提出查找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等資料,找出課文議論或抒情句來進行歸納游記中作者的感悟與思考,在四篇課文里歸納游記的寫法,為本單元寫作如何做準備等等。這也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