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漸深化,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通過啟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有效體現現代數學教育理念。文章簡要分析了結合《重新認識課堂》解讀問題意識,對以問題意識引領學生的深度學習與發(fā)展具體策略進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夠不斷提升小學數學課程建設水平,實現數學教育的完善與發(fā)展。
關鍵詞:問題意識;深度學習;教學方法
一、 引言
結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教師要重新審視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識、有方向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從而提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整體效益。在《重新認識課堂》這本書中,賁教師對課堂的認知更加深奧,提出了對課堂的獨特見解,他認為課堂是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是為學生探索問題提供的自主性場所?;诖朔N理念,小學數學教師要將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貫穿于課堂始終,分別融入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學生交流環(huán)節(jié),讓問題驅動學生不斷深入思考,有效實現數學課程教學目標。
二、 結合《重新認識課堂》解讀問題意識
(一)數學課堂中的問題意識分析
結合《重新認識課堂》這本書的內容,作者賁友林教師認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缺乏思考的行為,是茫然的、盲目的、危險的,應當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而行動需要伴隨著思考?!庇纱丝梢?,思考是學習活動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很多“慣性類”的學習行為,學生會“隨大流”,或者是盲目服從教師的指令,這些行為在賁老師看來都是“不合時宜”的,學生缺乏思考時間,或許不是不會思考,而是缺乏思考的意識與行為。
面對這種情況,可以進一步分析課堂中的重要構成之一:“問題”,小學數學課堂就是由一個又一個問題組成的,隨著問題的提出、解決,數學教學計劃有序實施出來。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能夠有效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逐漸深化思考,逐漸掌握問題解決方法,最終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意義
結合《重新認識課堂》中賁友林的教學觀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第一,能夠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以學生為主體”是現代社會教育教學理念之一,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問題意識的發(fā)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轉變學生的思想與思維,促使學生逐漸從“教師教我學”轉變成為“我要學習、我要探索”,從而改變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機械式地接受數學知識的狀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構建符合自身思維方式的數學知識體系。
第二,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開啟深度學習模式。任何一種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行為,其起源于問題,若沒有問題,則缺乏創(chuàng)造驅動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自己感到懷疑的現象,進行更加深入地思考,突破固定思考局限,啟發(fā)學生的智慧,促使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主動發(fā)出問題,主動深入學習,獲得對數學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
(三)深度學習解讀
《重新認識課堂》這本書不僅僅重新提出了課堂的意義與價值,更加提出了“問題”的作用。深度學習,就是在問題的驅動下,在復雜的情境中,學生自動自覺地運用數學學科知識,運用常規(guī)思維與非常規(guī)思維,將之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由此可見,深度學習就是與傳統(tǒng)的“外部灌輸”“知識符號輸入”完全不同的學習模式,強調學生學習的情感驅動與素養(yǎng)形成。
三、 以問題意識引領學生的深度學習與發(fā)展具體策略
(一)真實問題情境激發(fā)問題意識,開啟深度學習之路
無論是《新課程數學教學標準》,還是《重新認識課堂》,其核心內容均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無法脫離數學知識與技能,但是單純的知識儲備卻不代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結合數學課程知識內容,提出真實問題,構建相應的問題情境,以真實、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問題加深課堂教學深度,通過問題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數學核心素養(yǎng),開啟深度學習之路。
在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認識100以內的數》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認識計數單位‘一‘十”“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字”“認識個位、十位,理解兩者的含義”“使學生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提出與小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情境,此時教師可以提出:“班級中有多少名同學”“1班到4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學”,通過這種日常較為熟悉的問題,構建出“本年級的學生數量”這一情境,促使學生帶著這兩點問題融入情境,在情境思考中完成“100以內的數”的“數一數”;之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年級中一共有多少名女同學”“一共有多少名男同學”等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利用100以內的數字描述日常生活事物。
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自然產生探究的愿望,對“年級內的學生數量、男女生數量”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獲取數學學習收獲,初步形成問題意識。
(二)以問題鏈引導學生思考,逐漸深化學習層次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以問題意識驅動學生的深度學習與發(fā)展,就要適當搭建“問題鏈”,結合具體的數學課程知識內容,提出不同難度層次與思維深度的問題,層層遞進,最終形成“鏈”,讓學生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深化學生思維,讓學生參與到更深層次的學習活動中。
在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課程目標為:“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無處不在”,結合以上教學目標,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平行四邊形物品,比如:雕塑、草坪小品、異性建筑等,讓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還需要分別提出基礎知識類問題、交流探索問題、深層思考與實踐問題、相關范圍延伸問題,比如:“觀察這些事物,你發(fā)現了哪些共同之處呢?”“這些特點組成的圖形可以稱為什么?這一圖形與正方形、長方形之間有什么區(qū)別與聯系嗎?”“能夠將平行四邊形變成正方形嗎?怎么做呢?”“你還能夠將平行四邊形運用到哪些場景中呢?”等問題,這些問題難度層層遞進,學生在不同難度問題的驅動下逐漸深化思考,不自覺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自己的疑問,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三)以現代技術延伸課程范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以問題意識驅動學生的深度學習與發(fā)展,就要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課程教學形式,通過視頻、微課資源、網絡課程、微信溝通等不同的方式延伸數學課程覆蓋范圍,促使數學課堂滲透于學生的日常生活,鼓勵學生在課下自主探索、研究數學知識。
結合上述《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的課程內容,班級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日常生活體現場景,掌握了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長方形之間的內在聯系,此時,教師可以適當延伸課堂范圍,讓學生在課下探索更多的平行四邊形。這主要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難以得到更深層的發(fā)展。在課程結束之前,教師可以提出:“請你利用手邊的一切材料,制作你心目中的平行四邊形,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平行四邊形的實際運用形式吧!”同時利用微信軟件為學生推送一些創(chuàng)新制作的小視頻,以“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產生“用什么材料制作呢?”“平行四邊形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呢?”等問題,促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被動”轉變?yōu)橹鲃印T趯W生自主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反復探索自己提出的問題,同時驗證的猜想與設定,從而更加深刻、靈活地理解平行四邊形,能夠將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與形狀運用于實際生活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四)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疑問,全面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以問題意識驅動學生的深度學習與發(fā)展,就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疑問。結合《重新認識課堂》中賁老師的教育理念,“由教師提出問題”和“由學生提出問題”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教師提出問題能夠驅動學生的深入思考,而學生提出問題則能夠檢驗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情況,是否具備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在《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的課后延伸活動過程中,在微信交流群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一些引導話語,比如:“我這樣做平行四邊形對嗎?”“你們在制作的過程中有什么疑問嗎?我們一起交流吧!”從而引起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在微信群中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敢于提問”,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尋找問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學生的學習層次。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們要重新解讀數學課堂,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通過問題驅動學生不斷深入思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新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綜合能力。在實際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數學課程教學內容,提出真實問題,構建沉浸式問題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投入到思考、暢想與交流中;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不同難度層次的問題,形成問題鏈,以層層遞進的問題深化課堂學習層次,同時制造認知沖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適當延伸課程教學范圍,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狀態(tài),帶著問題走進實際生活,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方美紅.深度學習:基于“學”的視角重構小學數學課堂[J].教育科學論壇,2020(26):3-6.
[2]陳惠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4):64.
[3]張國儉.激發(fā)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教學實施策略[J].才智,2020(2):23.
[4]周文涵.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完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才智,2020(2):24.
作者簡介:吳國慶,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學。